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建波 《科技信息》2006,(10):75-7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在1845—1846年间与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部哲学巨著。本文指出了《德意志意识心态》中交往的四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与共产主义的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本文还阐述了交往理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的交往行为和伴随而来的社会结构变化。交往是人的社会关系的生动具体的外在表现,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往产生于人们最基本的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中,它与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时代的大趋势和重要背景,一体化生存方式下人们交往问题凸显。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奠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概述新哲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阐述《提纲》和《形态》包含的唯物主义观点 ,探讨它们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原则最终的目的是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记述和构建的,正是建立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唯物主义,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突跛  相似文献   

5.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中,“交往”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关系到正确研讨《形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乃至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深入研究。一《形态》是在立足“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和论述人类的历史过程中,提到了“交往”概念的。他们首先是把它和生产作为一对范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其中也蕴涵着丰富的工业化理论。本文通过对《形态》的文本解读,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化进步意义的分析和工业化负面效应的深刻批判两方面挖掘、归纳他们的工业化思想,以期为当代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根本超越在于 :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克服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直观性”的主要缺点 ,建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实践的唯物主义由于贯彻了一条从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人和社会的哲学路线 ,从而又克服了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必然导致的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等缺点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使马克思哲学具有鲜明的辩证性和彻底性两个重要特征。因而马克思哲学是一种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传统的马克思哲学解释者并没有真正认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8.
虽然《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没有完成、未成熟的手稿,但是它的思想价值、它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并没有因此而受损。如何把握《形态》的科学观点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考察《形态》的三个重要内容——人的本质、实践和交往、历史唯物主义。把握这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对全面体统了解《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从分工、交往、劳动、阶级等方面,对所有制的内涵、形式、基础和国家与法的关系作了大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阐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哲学著作,也是他们第一次全面对共产主义作出论证的纲领性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著作。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中有关内容的分析,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共产主义的论证,指出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宝库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认为以人为本反映了人与万物相统一的和谐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的本质,也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的必然要求。同时,以人为本还包含着依法治国法治观的客观需要,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新的价值观内容。以人为本思想与理念的提出,是我党对社会经济发展客观必然性深刻认识的产物,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科学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的一部重要的哲学伦理巨著。这部著作全面制定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形成,与唯物史观的成熟相一致,该书还阐发了成熟而深刻的伦理道德思想。从伦理学研究的出发点、道德产生和发展的根据、单个的个人利益和特殊的阶级利益与普遍的社会公共利益、批判功利论与享乐哲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从历史的视野,分析了人自身及社会发展的本质、状态及其规律,从前提、内容、目标与性质等角度阐述了从"现实的人"出发的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有关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实质联系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有关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实质联系的调查和分析,得到了一些相关结果.数学史和数学教育有着重要关系,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依学校类别不同而不同.数学史应与数学教育密切结合,小学、中学、大学,应一以贯之.我们应深入挖掘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宗教对高校的渗透和影响正在加大。这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中的培养、树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探讨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教学中应加强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7.
“科玄论战”是新文化运动最后的一场文化思想论战,它发生的时空特殊,所论及的哲学主题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深远,它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新格局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堂是一个小社会.在体育课堂社会中,存在着师生、生生、生干、师干以及干干之间的社会交往,体育教师在各种社会交往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的社会交往可以加速学生个体的社会化进程,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顾颉刚的疑古史观是我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桥梁。它反对封建意识,运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它以历史进化论为指导,将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史学研究。疑古史观还体现了对史学主体意识和主客体关系的重视,为史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 ,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建构学术化与宏观化的具体表现 ,也是中国当代史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唯物史观与历史科学》是这种学术化和宏观化的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