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多认为葡萄是西汉张骞(?—前114)从西域带回内地的.查“葡萄”一词最早见于司马相如(前179~前117)的《上林赋》,原词是“蒲桃”。这是否根据张骞传入葡萄并在上林苑栽种后而在赋中记下的呢?还需要认真研究,张骞是公元前126年从西域回到长安的,而《上林赋》的写作年代虽无明确记载,但是根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大体可以推测出一个年代下限。他于景帝  相似文献   

2.
关于西汉农民负担,从形式来看,它主要包括实物、货币、力役三种形式。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当时广大农民还受到高利贷盘剥。经过考察可知,西汉农民负担极其沉重。  相似文献   

3.
西汉梁国作为强大的诸侯国,其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汉代颇具特色。芒砀山泽是汉兴圣地,梁国政治地位显赫;梁国地理条件优越,是西汉经济重心地区;梁文化是汉文化的一个缩影,梁国文学、经学、艺术对汉代及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末”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在经济政策上的重要主张,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府,长期推行这一经济政策。西汉前期是否也是这样?当今一些重要的《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著作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某些文章都认为西汉前期“压抑商贾”、“重农抑末”。一说:“西汉初年,汉政府对商人采取压抑  相似文献   

5.
汉初,大体是指从西汉建立到汉武帝统治这一时期。在这六、七十年内,西汉社会经济由凋敝中恢复并走向初步繁荣,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景象,正如司马迁所述:“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  相似文献   

6.
论西汉时期对黄河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汉时黄河曾多次泛滥,给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为此,西汉一朝曾多次有效的治理黄河,使之为当时的经济、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后代治理黄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汉宗藩中的一员,海昏侯刘贺享有着特殊的政治和经济特权。刘贺由宗藩入继,却在政治上经历了帝、王、候、民的差别待遇,在监督与控制的束缚之下,社会生活反差强烈,在赎罪与避祸的压力之中,社会心态变化巨大,刘贺的际遇与归宿是西汉昭宣时期宗藩控制的一个缩影。随着政治身份的变动,刘贺的政治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心态极大的反映了西汉中央政府对宗藩控制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西汉前期,商品经济在战国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大量货币财富的所有,把大量资金投资于土地,形成了土地买卖、兼并的高潮,从而加剧了国有土地的私人化。但到中期,汉武帝的抑商政策严重地阻碍了当时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西汉国有土地私有化进程也得到了减缓,从而揭示了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的国有土地私有化成正比例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西汉桓宽整理编撰的《盐铁论》,记录了汉宣帝时盐铁会议的争论内容,反映了西汉前、中期以经济为主的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和民俗等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西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五十年代,郭沫若曾校订全书,并作了一些注释,分段标点,眉目清楚,便于阅读,取名《盐铁论读本》。这不仅有利于这一重要古籍的普及,而且在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上给我们后学作了一个示范,读后颇受启发。但在阅读中也发现在文字的增删改动上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郭老在《读本》序言中也说:“书中依然还有一些难  相似文献   

10.
西汉在礼乐文化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礼乐郊祀体系。《汉书·礼乐志》和《乐府诗集》中保存下来的郊祀歌和宗庙乐即是汉代礼乐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在对汉代郊庙歌辞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汉郊庙歌辞虽然是以儒家面目出现在西汉礼乐体系中的,但却带有“非雅什”的特点,并对其原因作了论述。最后对其文学特色进行了简要阐释。  相似文献   

11.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侵扰,影响到政权的巩固.因此,围绕如何处理与匈奴等族的关系,引起了西汉朝廷上下激烈争论.在当时的官僚士大夫中,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主张和亲安抚,另一种则主张武力征伐.西汉一代,关于和战的讨论屡有发生,对西汉时期民族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两汉王朝西南边疆开发中的人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时期我国历史上实现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统一.边吏作为汉王朝派往西南地区的最高管理人员,在协调汉王朝与西南边疆民族的关系、稳定边疆局势、传播内地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试从边吏对西南边疆治理所取得的实效,分析两汉王朝西南人才开发运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农奴制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经济形态,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相适应。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日趋解体,农奴制的解体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从社会经济产物、十字军东征、封建王权加强、封建立法及农奴们自身的斗争等方面探析其解体的原因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和亲是唐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在唐代289年间,曾出现过20位“和亲公主”。从史书记载来看,这些“公主”多非皇帝之女,真正出自皇家的只有6位,其余都是宗室之女、宗室外甥女或功臣之女。虽然这些公主多是“假冒牌”,但其家族都与李唐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身份地位与“真公主”并无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今文经学自东汉迄清曾长期迁延不彰,却忽从乾嘉朴学中一飞冲天、一呜惊人,形成常州学派,僭越考据学主导地位,影响后世政治思想、文化学术和社会意识形态。何以如此?从学术自身看,这是乾嘉汉学的固有缺陷与今文经学之公羊学说长期摩挲的结果,而庄存与正是此时今文经学复兴的揭橥者。  相似文献   

16.
长安昆明池是汉武帝时期在都城长安西南开挖的一处重要池苑,运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等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操练水师并非昆明池开挖的真正缘由,它的开挖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供水和调节漕运是主要缘由,皇家游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操练水军虽历时短暂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羌族是两汉时期西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加强汉朝的统治,两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主要对两汉实施的羌民族政策进行比较,考其异同,察其变化,以梳理出两汉对羌民族政策的合理与不足。  相似文献   

18.
秦代时江西地区只有县置,无郡府,西汉时始设豫章郡,下设18个县,至东汉末期又增设鄱阳郡。历秦汉,江西地区的诸越大都成为统一王朝的编户齐民,基本上融合为汉民。秦汉时期是江西地区诸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经过对史料的分析认为,北地郡自秦到西汉一直是边地重镇。西汉末年,北地郡受到羌胡内侵,自此辖地萎缩,郡治内迁。东汉,北地郡复置。其郡治虽沿用旧名,但实际地点却已不在西汉故地,而是随着羌乱多次变动。到东汉永初六年(141年)前,北地郡治已内迁关中。  相似文献   

20.
两汉是中国妇女地位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西汉和东汉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西汉时期,伴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开始,社会出现开放的风气,对规范妇女方面采取了较宽容的态度,女性在婚姻关系中有相对的自由权利。但到东汉时期由于封建礼制的完善,对儒家思想和女性道德观念的宣传,男性自我地位提高而女性地位降低,女性开始自觉遵守不合理的伦理道德规范,地位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