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一种新的通用性更好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感应加热装置上 ,不仅可设计特殊需要的温度分布 ,而且可对温度场进行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双频加热淬火比单频加热淬火获得更好的表面硬化质量。尽管通常双频加热淬火比传统的单频加热淬火费用更昂贵 ,但在某些情况下证实还是节约的 ,在特殊情况下是唯一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直径65Mn钢圆锯片感应加热等温淬火工艺及其对变形开裂的影响,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感应加热等温淬火,可使锯片硬度达HRC60,平面度≤3mm,锯片使用寿命比传统盐浴淬火提高50%~100%。生产成本下降2/3。  相似文献   

3.
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初,在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感应加热技术开始投入应用,限于当时的设备条件,其应用水平也仅停留在小功率、小容量的中频感应熔炼炉上。随着感应加热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感应加热设备的不断发展,感应加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目前,感应加热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机械制造、冶金、国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及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主要用于黑色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熔炼铸造、加热(整体透热和局部加热)、热处理(淬火和回火)、焊接、烧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将淬火、回火加热感应器串联,通过对感应器的优化设计,使其达到最佳功率分配和中频电源的最佳频率及最佳阻抗匹配,连续一步完成D级重载抽油杆的淬火加热、冷却和回火,实现一步法快速调质。试验和生产证明:该项研究不但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而且明显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给出了长钢轨双频淬火生产线微机测控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 ,重点阐述了加热温度和加热线圈与轨顶间隙的测量方案 ,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加热温度控制策略 .  相似文献   

6.
刘彦明 《安徽科技》2001,(12):54-55
高频感应加热在我国的发展已有相当长的时间,但其主要应用于高频淬火、金属熔炼、焊接等几个方面。所使用的高频电源也多为电子管式的较庞大、笨重的设备。而高频感应加热在包装业的应用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技术,由于高频感应加热具有加热温度高、效率高、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作业  相似文献   

7.
采用感应加热研究X70控轧钢弯管二次加热力学组织、力学性能随着淬火温度、回火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次加热性能有所损失,但通过合理制定热处理工艺能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对40Cr钢和50优质碳素钢典型工件进行大功率感应脉冲淬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高频淬火相比较,感应脉冲淬火工件变形微小,并可获得超常增硬效果,工件表面组织中,原始奥氏体晶粒超细化,极细的马氏体单元呈分散,混乱排列,马氏体板条的位错密度和马氏体片的孪晶密度均提高1倍。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模型实验法,以重庆特殊钢厂弧型连铸机、成都无缝钢管厂水平连铸机为原型,探索了中间包感应加热的温度场和升温效果,实验中使用了微机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在此基础上与电渣加热模型实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法都可以提高中间包内的钢液温度,只是温度分布有所不同。模拟感应加热的热效率可达80%,对结果进行了无量钢化处理,推算出热态中间包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D研究了低合金钢变形后,冷却至一定温度进行电感应再加热后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在不同冷却温度,以及淬火和正火两种热处理方式下,研究了再加热过程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后再加热过程对淬火试样组织影响较大;冷却温度处于两相区时,电感应再加热过程能改善温度分布均匀性,影响铁素体相变过程和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促进晶粒长大,能够有效地控制和改善淬火热处理钢材的微观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