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小易 《科技智囊》2010,(6):77-77
<正>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这句话是《系辞》上篇第十章的首句,也涵盖了这个篇幅中所要阐释的中心内容。从字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易经》包含了圣人为人处事的四大规律:言谈方面崇尚、注重《系辞》;行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哲学专著。它包括《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成书于西周初年,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辞与三百八十六爻爻辞,(每卦六爻,乾坤二卦各有七爻),本是一本占筮书;《易传》约成书于战国未至秦汉初期,主要是解说、阐释《易经》的十篇专论,历来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 《周易》蕴含象、数、理三要素。象指模仿、象征天地万物的卦象和卦、爻辞;数指易象所体现的阴阳、奇偶等交错变化的数  相似文献   

3.
《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包罗万象,内容深广的杰作。它综合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概貌和汉民族早期的认识发展史,具有政治历史、逻辑、文学、哲学、科学、伦理、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以张岱年、刘大钧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学者大多认为该书大约产生于战国中后期的奴隶制社会.《易经》也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易经》对“和谐美”的追求,闪烁着人类无穷的智慧光芒。无论是其阳天阴天所象征的天地、日月、男女、记事符号~”“--”,还是其先天八卦方位图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香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后天八卦方…  相似文献   

4.
关于“经”、“传”的关系,传统上一般认为“传”是对“经”的解释。但是我们认为《易传》不是对《易经》简单的解词释义,而是一种理性重建,体现在极大地丰富了“德”性思想;摒弃《易经》原意,另立新论;抒发个人理想抱负。这种理性重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世界的思想认识逐渐深化的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焦素花  王燕华 《科技信息》2010,(8):I0267-I0267,I0270
以人为本,追寻健康,不仅体现着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也是体育的必然归宿。休闲体育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它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人的个性全面的发展和个体社会化,最终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养成。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阐述了休闲体育是满足人类全面发展需求的必要手段,它的广泛开展必然在人的终身体育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易经》是一部占筮专著,也是一部哲学典籍,它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唯其如此,在每一个时代它都毫不例外地受到重视。两千多年来,对《易经》进行研究的学者层出不穷,各类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其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几乎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即使到了今天,它的某些观念和方法仍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当代西方的一些学者也都十分重视《易经》的研究,有人甚至把《易经》中关于通过变化生产动态模式的观念与粒子物理学中描述强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框架“S矩阵理论”相比较,认为两者具有最直接的相似性,并指出:“可以把《易经》  相似文献   

7.
罗马哲学家西锡罗说得好:“哲学!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你,人生又值得什么?”《参见: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概要》第2页)哲学有诸多功能,但它起码的功能之一就是关心理想人格问题,即它能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理想,进行价值选择,使人对生活寄以希望,使人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使人格得以完善,使人生活得有价值和意义。纵观哲学史,大凡真正有影响的哲学思想,在阐述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往往关心理想人格问题,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哲学世界观往往是哲学家们设计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并通过理想人格的设计引导人们树立人生理想。本文拟从宏观上对中、西传统哲学及  相似文献   

8.
《左传》中有许多关于卜筮的记载,当时各种文化如阴阳五行、梦占的观念对卜筮的影响尤为明显。寻绎各种哲学思想与卜筮的结合及其发展,对于探究周人卜筮思想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睦富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4):118-120,123
人文精神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自我关怀,它不但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而且还体现在一种自主、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精神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尚的校园人文精神有利于凝聚全体校园人,使学校的发展成为全体校园人的共同愿望和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0.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马克思认为,人要在现实中实现自由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自由时间的增加,它包括了人在自然面前获得自由和个人在社会中实现自由。二是人自身也应该自由自觉地发展自己。前者是自由实现的在外因素,后者是自由实现的内在要求,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2.
《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余年的四百八十多次战争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军事思想.古朴性是其军事思想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决定的: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军事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西周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左传》是儒家经典.古朴性主要表现:"事鬼敬神",在军事行动中伴以卜筮;进行战争要以仁为本,崇礼尚德.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类社会实践,它包含着人的劳动生存能力、人的自身素质及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个层面的内涵,全面性、发展性和自由性是其要义;在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应注意体现和把握全面发展价值观的整体性原则,坚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一般原则与阶段性和特殊性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严辉 《科技信息》2009,(23):388-388
研究天、地、人者,首重易学之《易经》,《易经》者,察阴阳之消长,究天地人之际会,推气数运之否泰,通生生不息之玄窍。学以致用,实有益于人类社会之演进。故古今之智者,无不明易之道也。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古典艺术的深入研究也是对人类艺术研究的一部分。特别是从文化上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艺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非常必要。要从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天人合一宇宙观、大一统的文化构造等方面开掘中国艺术的境界内涵。从文化上看,《易经》是中国艺术的源头。中国古典艺术中的境界表现出中国人在"入世"与"出世"物欲与神游、个体与社会、家族与国家之间复杂交错的现实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正>《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这句话的原意是:《《周易》这部书,考察其初始,推求其终极,以为一卦之体。六爻阴阳错杂,代表不同时间的事物。第八章讲到"《易》之为书不可远"。《易经》这本书,讲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事,我们应该亲近它、珍惜它,好好体会它、应用它。那么,如何系统地读懂易经、把握易经的实质呢,这一章深入阐述了这个主题。首先,"《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易》这部书,是追源万事万物的始终,以成其根本的  相似文献   

17.
本分别就《格萨尔》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史诗中的社会理想范型、史诗中的道德评价标准以及对格萨尔是古代藏族人民的理想人格典范进行了论述。章指出,《格萨尔》中伦理思想的意蕴是丰富的。格萨尔其人的人格是伟大的,在批判地继承和弘扬藏族传统化的遗产时,很值得深入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谈论教育问题、蕴涵教育思想、阐述教育理念、揭示教育规律的《易经》第四卦-蒙卦在《易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积极的作用.广大高校教师对《易经》及其蒙卦应有一个初步的科学认识与正确了解.蒙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饱含丰富的教育思想、理念和方法,对当今的高校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格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大学生人格素质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作了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就是说要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素质现代化。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世界就是随着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而不断改变的。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