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燕娣 《科技信息》2007,(13):12-12,28
曹禺戏剧的剧场性研究是深化曹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情境设置可以说是曹禺戏剧剧场性最重要的戏剧结构形式之一,在其特有的人物塑造、丰富深邃的审美视角、氛围构造、人物场境描写中均有体现,它统一于曹禺戏剧内在意蕴的特殊要求,是曹禺观察现实生活的一个有力视角。这种具有个性化特征的情境设置也是曹禺戏剧异于其他剧作家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戏剧创作广泛而又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这使他的作品内容含蓄而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性;风格热烈而激荡,具有独创性。本文着重从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环境氛围、戏剧情节四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曹禺戏剧的象征色彩,并探寻了这种象征所包容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3.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思维的规律是逻辑,语言的规律是语法;而语法是研究语言规律的科学,修辞则是研究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科学。“思维要与语言联系起来,才能做到语言人物化,即个性化”。要使人物语言更能收到动作性、抒情性及个性化的效果,就要充分调动各种修辞手法。本文就曹禺《雷雨》戏剧语言的修辞手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娄锦标 《科技信息》2007,(6):15-15,69
曹禺的《雷雨》在我国话剧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著作。在舞台性这个戏剧文学最显著的特点的制约下,曹禺以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使得其戏剧的剧场性得到充分张扬。  相似文献   

6.
曹禺和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备受瞩目,所运用的方法、理论和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运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阐发研究等方法对曹禺和奥尼尔戏剧的比较文学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分析这一课题和研究如何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制约下,曹禺后期戏剧的艺术建构逻辑发生了显著变化,表现为矛盾冲突类型由家庭转向社会,主题取代人物成为戏剧创作的最高目的,艺术风格与技巧也由沉郁丰赡转向明朗简淡。这一系列的变化导致曹禺后期戏剧的艺术魅力消退。  相似文献   

8.
向诤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6):87-88
《北京人》是曹禺"生命三部曲"后的转型之作,作品呈现出的是一种类似契可夫式的戏剧风格,即"生活化的戏剧"。被称为"灵魂的探险者"的曹禺,在《北京人》中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现,挖掘出人物灵魂深处的善恶美丑,表现出最亲密人之间"咫尺天涯"的灵魂沟通状态。  相似文献   

9.
曹禺戏剧中英雄神话原型的表述呈现着三个特征 ,一是英雄与强力联结 ,并以自然强力来象征和隐喻主体行动力量 ,且以源于体格与精神意志的主体强力为其本质显示 ;二是英雄人物并不是高大完美的 ,大多以悲剧结局 ,且女性较男性多 ,女性形象较男性丰满生动 ,渗透着曹禺独特的个性心理 ;三是英雄人物逐步走向民族化、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自从曹禺“出山”之后,中国话剧才开始成为真正的戏剧艺术,才开始具备自己鲜明的悲剧蕴涵、民族特色和突出的国际意义。作为中国话剧的核心人物,曹禺是民族话剧的辉煌和骄傲,更是将中国现代悲剧写得最为精彩绝伦、表现得较为深刻广博的大师级人物。从悲剧艺术方面来研究曹禺,也许更能够切合其创作的实际,捕捉其不朽的灵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孝道的国家,传统孝道一直发挥着积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弘扬这种优良传统,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代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语用学的一个理论分支,话语角色类型及其转换理论近年来受到了重视.文章尝试应用该理论分析曹禺戏剧<日出>中的人物形象、剧情发展和人物间的冲突,提供了理解、阐释戏剧的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曹禺的讽刺是悲剧式、内蕴式的。他总是以舒徐温厚的笔调、不露声色地揭露令人深思、让人叹息和使人愤恨的丑恶,呈现出冷静深刻、绵里藏针的独特风格。这主要接受了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鲁迅和契诃夫艺术特点的熏陶、悲剧文体美学取向的牵引以及曹禺的潜沉个性与独特戏剧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五·四”以来的戏剧,即使最优秀的都只能是短小的独幕剧。大多数剧作家只能运用独幕剧的形式和改编西洋剧,缺少驾驭深刻反映广阔的生活、人物众多、冲突复杂、结构宏大的多幕话剧的文学样式的功力;而曹禺高度的戏剧文学成就为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自1934年《雷雨》发表以来,半个多世纪常演不衰,保持了长久的魅力,探其根由,高度的艺术成就不能不说是至关重要的。要探讨《雷雨》的艺术成就,我们不妨从构成话剧文学样式的主要因素——人物、冲突、结构、语言四个方面着手。曹禺的《雷雨》就是高度满足的这些要求,并以其完美结合和独特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话剧文学的一个高峰,从而定了这个五四以来新兴文学样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分析角度整体分析了曹禺戏剧中“家”的代言人的性格特征,解剖了这类封建家长形象的性格内涵,获得对人物性格的整体把握,认为他们不过是一群传统家族文化的奴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同时代的萨特和曹禺进行相同文学体裁的比较,凭借于程式-结构模式,主题以及人物色色,试图辨别中西戏剧观的鸿沟以及程式的辅就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曹禺的戏剧代表作《雷雨》,既充满圣经文化的外在表现,又因人物关系、事件冲突,充分展现了强烈的原罪意识和救赎心态,从而成为了圣经文化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曹禺的著名戏剧《北京人》的分析,本文将合作原则、性别差异及修辞格结合在一起,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分析发现不同性别的人物角色会以不同的方式违反合作原则,以达到其不同的目的,而修辞格的运用则是有效手段之一,更有助于刻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对于小说和戏剧的欣赏及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禺在同王朝闻的一次谈话中说:“周朴园这个人物,是比较难于分析的”(《曹禺谈<雷雨>》,载《人民戏剧》1979年第3期)。原因之一就是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十分复杂和丰富,以至于令读者和评论家们也感到难于把握。特别是他对鲁侍萍的感情是真是假的问题,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想结合几年来教学实践中的感触和体会,谈谈对这一问题的一点看法,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巴黎之文明     
杨荣甲 《世界博览》2014,(18):68-69
正巴黎的美还在于她的细节之中,是复杂与丰富性造就了巴黎今天的文明。什么叫文明?这似乎是个太大的题目。但至少我可以说,文明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文明其实就体现在我们的城市、乡村的环境及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之中!5月23日,我与妻子去奥赛博物馆参观,见排队的人相当多,就找了只有几个人的队排上了。这时一位管理人员立即告知我们,去另一边人多的队伍购票进入。我们只好转身,但刚迈出脚步,就又听管理人员叫住了我们,请我们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