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探索》2005,(12):6-6
美洲山雀的叫声不仅悦耳动听,而且具有报警的作用。最新研 究发现,这种鸟儿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提醒同伴附近有危险 的掠食者。研究人员捕来一些美洲山雀,并向它们出示掠食者和非 掠食者的照片。结果发现,当面对掠食者的照片时,美洲山雀焦躁  相似文献   

2.
正箭毒蛙以剧烈的毒性和鲜艳的颜色而闻名。它们鲜亮的颜色是典型的警戒色,向周围的动物发出"我有毒"的警告。但过于醒目的颜色也可能吸引捕食者的注意。然而,最新研究显示,箭毒蛙艳丽的外表不仅能起到警示作用,还能作为伪装。科学家对染色箭毒蛙的图案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颜色组合虽然在近处看起来十分显眼,但当从远处观察时,这种图案反而有  相似文献   

3.
<正>食肉动物就是掠食动物吗?回答是,"不。"不是所有的食肉动物都被归类为掠食者,只有那些主要依靠猎捕活物为生的才能被纳入此列。大型猫科动物、北极熊、斑鬣狗、狼和豺都是掠食者,而猕猴和黑猩猩则不是,虽然它们也能杀死和吃掉其他小动物。那些捕食昆虫(如蝙蝠)或者以腐肉为食的动物(如秃鹫)则不属于掠食者。几百万年以来,老虎、狮子、豹子、美洲豹、  相似文献   

4.
雄性欧洲褐蛙"找对象"越来越难了。科学家最近发现,比利牛斯山脉水塘中的雄蛙数量已经是雌蛙的4到10倍。不过,那些在恋爱方面不走运的雄蛙却决不"轻言放弃"。在典型的交配仪式中,雄蛙会紧紧抱住雌蛙,直到后者产卵。这时,雄蛙会给卵授精,  相似文献   

5.
正实验室研究早已发现,从酵母到苍蝇再到老鼠,甚至包括灵长类,严格限制饮食会降低癌症等疾病风险,延长寿命。而最新研究则指出,吃的东西的养分越少,实验鼠的寿命越长。被普遍接受的理论是,这是动物为了提高饥荒时期的生存率而演化出来的生长模式。但最新研究认为,由于限制饮食会削弱免疫系统抵御疾病的能力,并降低躲避掠食者所需的肌肉力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4,(12):74-74
雄性欧洲褐蛙“找对象”越来越难了。科学家最近发现.比利牛斯山脉水塘中的雄蛙数量已经是雌蛙的4到10倍。不过.那些在恋爱方面不走运的雄蛙却决不“轻言放弃”。在典型的交配仪式中.雄蛙会紧紧抱住雌蛙.直到后产卵。这时,雄蛙会给卵授精.然后游走。接着.那些不走运的“光棍”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探索》2005,(7):6-6
对生活在亚马孙雨林树冠层的蚂蚁来说,生存可能是充满危机的。尽管在高层筑巢有助于它们免遭地面掠食者的捕杀,但是不时刮起的狂风却可能把一只只蚂蚁吹落到森林地面上。一旦落到地面,这些蚂蚁就必死无疑,因为雨林地面上有太多的残骸,还没等蚂蚁重新爬上树,它们就肯定会落入地面掠食者的“虎口”。  相似文献   

8.
正一些掠食性蜘蛛把自己假扮成瓢虫甚至树桩,目的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可怕。但哥斯达黎加的一种毛虫采取的却是反方向的极端策略——把自己装扮成一条蛇,以吓退掠食者。这种活灵活现的绿色"蛇毛虫"创造错觉的方法是:缩回自己的腿,膨胀身体末端,在末端上有蛇眼斑。除了样子像蛇,这种狡猾的毛虫甚至行为也像蛇——如果有掠食者接近它,它就可能主动袭击对方——就算它没有蛇那样的注毒能力。科学家说,"蛇毛虫"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哥斯达  相似文献   

9.
灰狼看天     
长期以来,生态学家一直认为掠食者与猎物的关系就是简单的就餐者与食物的关系,一个生态区域内各个动物种群数量的增减,不但取决于掠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数量对比,而且还依赖于就餐者掠食本领的高低,以及猎物们生存技能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9,(9):4-4
植物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它们不能移动。不过,最新研究认为,当掠食者到来时,植物之间也会相互通知。 美国科学家在研究北美艾灌丛时发现,这种植物可能通过向空中散布一些与信息传递有关的化学物质进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动物——甚至是顶级掠食者——都费尽苦心避开人类,当这些变化扰乱它们的进食和行踪后,就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生态学家贾丝廷·史密斯(Justine Smith)目前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教授,她只用一台远程野外监控相机拍下的一段视频,就鲜活地展现一个没有尖牙利爪、没有毒性的物种在一个顶级掠食者心中留下的极度恐惧。  相似文献   

12.
<正>覆盖在原始地壳上重重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史记",地层从最古老的地质年代开始,层层叠叠地记录着岁月的更迭。当我们翻开中生代到新生代的页码时,赫然映入眼帘的尽是些"暴戾恣睢"的强大掠食者,古人云"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中的野兽根本不足以与这些残忍的掠食者匹敌。在"吃"与"被吃"的野蛮时代,最顶级的猎手也难免沦为"盘中餐"。今天,这些野兽有的已经灭绝,有的只留下体型上一落千丈的"近亲后代",有的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4,(6):6-7
正国际媒体最近评出了四种以极端形式"约会"的动物。黑寡妇蜘蛛在全球众多种类的黑寡妇蜘蛛里,澳大利亚红背蜘蛛的"约会"尤显复杂,因为大约有80%的雄性红背蜘蛛永远都找不到配偶。因此,对于一只雄蛛来说,一次偶然相遇可能是它此生中唯一的能找到配偶的机会。于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是,为了吸引雌蛛的注意力,一些雄蛛会长久地呆在雌蛛的网中;雄蛛(典型情况是个头或力量很大的雄蛛)在蛛网上  相似文献   

14.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3,35(3):207-210
 笔者综述了动物性选择研究的一些主要方面,包括性内选择、性间选择、优质基因与配偶选择、学习与配偶选择、雄–雄竞争,以及文化传承与配偶选择等。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1,(5):7-7
科学家最近宣布,一种新发现的食素恐龙——“霹雳臀龙”很可能脾气暴躁,惯于甩动自己非常强力的臀部来杀死掠食者。霹雳臀龙是蜥脚类恐龙的一种,它身长14米,臀骨上长着一面庞大的扁平骨,这些骨骼上当初很可能长着强健的肌肉。除了能踢死敌人外,霹雳臀龙强壮的腿还有助于这种沉重的大恐龙爬山。科学家推测,霹雳臀龙攻击掠食者的方式与今天的小鸡相似。  相似文献   

16.
箭毒     
朱铃 《大自然探索》2005,(11):52-55
箭毒,顾名思义,就是猎手涂抹在弓箭上用以猎杀猎物的毒药。在世界不同的地区,猎手们采用的箭毒各不相同。有的是从植物中提取,有的是从毒蛇身上获取;非洲卡拉哈里沙漠中的布须曼猎手最常用的弓箭毒药源自一种独特的昆虫——叶甲科甲虫,而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印第安猎手则喜欢从体色鲜艳的剧毒箭蛙身上获取他们所需的毒药。本文介绍其中几种箭毒。  相似文献   

17.
灭绝     
《科学之友》2004,(11):60-61
进化既是历史上的成功事件,也是历史上的失败事件。当一个物种无法存活时,我们便称之为“灭绝”,也就是它停止生存了。至于其消失殆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使它无法生存下去,也可能是因为新的掠食者移入,将它们赶尽杀绝或者是生物进化成了另一种更能适应环境的新物种。  相似文献   

18.
亚马孙雨林中的箭毒蛙犹如天使和魔鬼的复合,它鲜艳明快的色彩让人顿生怜爱之情,但它隐藏在皮肤中的毒素,微乎其微的量又可置人于死地。现在,科学家已经揭开了这些毒素的秘密,它们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的生物碱,一般来源于青蛙所食的含毒食物。你或许认为在了解青蛙皮肤可以产生毒性生物碱后30年重提此话题,显然没有新意。但是用从事这项研究的生物化学家戴利的话来说就是“澳大利亚蛙的意义完全出人意料”。此前,戴利和他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全球赤道附近热带雨林中的青蛙都可以在皮肤中产生毒性生物碱。生物碱是一种复杂的氮有  相似文献   

19.
大约20年前,年轻有为的格林陵兰萨斯卡切宛大学的生物学家马尔科姆·拉姆塞为他的专业研究作了如下的选择:研究动物食物链系统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一种掠食者加一种掠食对象。地球的极地似乎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掠食方式:一种大型掠食动物(北极熊),加上一种主要的掠食对象(海豹)。现在,每当拉姆塞回顾他当初的选择时,他总是情不自禁地摇头感叹,因为他的研究最终证明了那个“最简单的方式”充满了离奇的意外现象。前不久一起意外遭遇令拉姆塞至今难以忘怀。1999年5月下旬的一天,拉姆塞和同事苏珊·波丽丝库克…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4,(6):7-7
正在地球上所有的蛙种里,生活在印度西高止山脉的印度紫蛙显得非常独特:身体圆胖,体色呈紫色,口鼻部尖尖的。印度紫蛙的这些不同寻常的特征,源自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它们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地下,运用自己短而结实的肢腿挖洞,最深可达3.7米。在短暂的季风季节,印度紫蛙会钻出地面交配。这时雄蛙会叫春以吸引雌蛙。不过,雄性印度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