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入春以来,几场席卷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风沙把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科技名词刮成热点,这就是沙尘暴。作为东亚地区春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广大的干旱地区并不鲜见。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尤其是今年4月以来的几场沙尘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使全国近20个省会城市受到沙尘的污染,其中呼和浩特、兰州、太原、西宁、银川、北京、天津、石家庄八个城市属于重度污染,郑州、乌鲁木齐、西安、杭州、武汉、南京、重庆等十多个城市属于中度或轻度污染。在北京等城市还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航班延误。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引起了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百姓和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根据大气学科的定义,沙尘暴是指大风扬起地面的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风沙现象。[1]近年来,在我国气象界,又将沙尘暴细分出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强沙尘暴指能见度小于0.2千米,风速大于9级的沙尘暴;特强沙尘暴指能见度小于0.05千米,风速大于10级的沙尘暴。除了沙尘暴外,由风吹起地面沙尘使水平能见度降低的现象,还有浮尘和扬沙两种类型。浮尘指:悬浮在大气中的沙尘或土壤粒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2]扬沙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3]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的风沙灾害,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风力可在12级以上,与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最大风力相当,危害更大。它能摧毁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树木,伤害人类和畜禽,并能引起火灾;它刮走农田表层沃土,使农作物根系裸露或连株刮走,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它还以风沙流的形式淹没农田、渠道、房屋、道路、草场等;它使能见度降低,造成机场关闭和引发各种交通事故;大量的沙尘不仅对精密机械、精密化工等有严重的破坏性影响,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对人们的眼睛和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危及人体健康。下面是两例沙尘暴现场报道的片断:“沙尘暴来临之时,整个天空被混黄的气浪所笼罩,大有山摇地动之势,刹那间,狂风骤起,沙尘满天飞舞,狂风把碗口粗的林木连根拔起,街道上直径15厘米粗的钢管广告架被大风吹断,躲在室内的人们呼吸困难……”;“先是一种恐怖的声音,之后是一股冲天而起的红色沙浪,红色迅速黯淡,成为灰色、黑色,遮天蔽日,沙尘壁高约300至500米,其前锋犹如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挟裹着黄沙,铺天盖地而来,行道树被拦腰折断……”。沙尘暴的淫威可见一斑。近5年来,仅我国西北地区遭受沙尘暴袭击就有20多次,累计造成经济损失12亿多元,死亡人数超过200人。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它的生成,需要有强风、干旱等适合的气象条件和丰富的沙尘源等特殊的地理环境。因此,沙尘暴的出现一般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和季节性,常发生在冬春季风力较大的沙漠地区和长期缺雨干旱疏松的土地上。在世界范围内,这些区域主要包括中国西北地区、非洲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地区、美国中南部地区和前苏联的中亚地区等全球一些著名的沙漠及干旱地区。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和强度呈增加的趋势,其原因与地球温室效应、拉尼娜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等因素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气候干燥,拉尼娜现象使冬春季风力强大,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气象条件;过度放牧、大量砍伐、大规模的土地开垦等导致了森林锐减、植被破坏,造成土地的大面积裸露,为沙尘暴的发生增加了大量沙尘来源,由此满足了沙尘暴大规模发生的条件。在我国西北广大的干旱地区,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现有的植被又遭到严重破坏,加之该区域春季风力较大,使这一地区成为我国沙尘暴的高发区和发源地,并由此波及到其他地区,造成严重的危害。虽然沙尘暴是一种区域性的灾害性气候现象,不可能完全消除(引发沙尘暴的大风、高温、干旱等气候现象和自然界中的沙漠不可能消除)。但在沙尘暴的相关地区,施以各种合理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人为措施,则可以有效地减缓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进而显著地减轻沙尘暴的危害。如果把沙尘暴形容成一条恶龙,那么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控制超载放牧等一系列措施,最大可能地改善沙尘暴相关地区的植被状况,减少形成沙尘暴的沙尘来源,就如同拽住了龙尾,它就不可能肆意妄为;如果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有效地解决或缓解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等生态环境问题,就如同按住了龙头。这条恶龙将可能大大改变性情,变得温顺起来。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沙尘暴的频繁发生再一次告诫我们: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协调的关系。如果不顾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过分地攫取,以致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来自大自然的惩罚就会越来越频繁地降临在人类的头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11):20-21
沙尘暴是一种强灾害性天气,不仅对工农业生产、交通、建筑设施、人民生命财产等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可对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沙尘暴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气候与环境问题,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今年入春以来 ,几场席卷了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风沙把一个并不广为人知的科技名词刮成热点 ,这就是沙尘暴。作为东亚地区春季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 ,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广大的干旱地区并不鲜见。但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 ,尤其是今年 4月以来的几场沙尘暴 ,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使全国近 2 0个省会城市受到沙尘的污染 ,其中呼和浩特、兰州、太原、西宁、银川、北京、天津、石家庄八个城市属于重度污染 ,郑州、乌鲁木齐、西安、杭州、武汉、南京、重庆等十多个城市属于中度或轻度污染。在北…  相似文献   

4.
自有陆地和沙漠以来,沙尘暴已经肆虐和为害过地球很久很久。尤其当追求文明的人类失去理智、失去对大自然的尊重之时,它回报给人类的是日益严重的灾难和惩罚。一科学界已经认定,沙尘暴由来已久,很可能在地球诞生初期就已存在,就像现在火星上发现的、正在进行着的强沙尘暴现象那样。专  相似文献   

5.
甘肃民勤沙漠化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勤现有沙化土地1224419hm^2,沙漠化总体上呈扩大趋势;从自然因素来看,区内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是沙漠化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是沙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基础;从人为因素来看,人口压力过大,对水、土地资源的过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民勤的沙漠化进程。防治对策:(1)保护现有植被,坚持“旱路”治沙,完善绿洲防护体系;(2)管理流域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缓减地下水位下降;(3)降低农业人口的比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22,(6):17-19
项目重点解决制约北方干旱草原区沙尘暴防治的沙尘源地空间识别技术、沙尘暴环境暴露参数识别、沙尘源地恢复与发展模式建立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明确北方草原区沙尘源地及其量化分级、建立北方草原区动态管控体系、开展沙尘暴缓解技术示范,预期成果不仅能够解决我国沙尘暴防治领域科技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有效提升国家环境综合决策能力,而且也能够...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活动整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特别是经历了本世纪初沙尘暴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后,近20年来沙尘暴活动持续减弱。那么,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沙尘暴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国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活动整体上呈减弱的趋势,特别是经历了本世纪初沙尘暴活动较为活跃的时期后,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技术内容 我国飞播造林基本是在高山远山、土石山地、风沙地、干旱和半干旱山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土壤贫瘠,土壤有机质在1.01%以下,植被稀少,鸟鼠危害严重.在低劣的立地条件下,开展飞播造林,保种、保苗是飞播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18-19
1 课题慨述 本课题将在现有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算法的基础上,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观测资料为主,同时结合国外先进卫星对地观测资料,重点开展:基于星座观测体系的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基于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的沙尘暴定量遥感技术研究;卫星反演与地面观测的融合技术研究;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系统集成技术研究;国外新型遥感数据源的沙尘暴定量反演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12,(3):31-33
依托已经建成的国家沙尘暴监测网络以及我国典型沙尘暴发生区域的常规气象观测站网,针对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数值预报模式方面的不确定性问题,开展大范围的野外台站观测试验和典型沙尘过程天基和地基同步强化观测试验,采集典型沙尘源区地面土壤样品以及沙尘期间的干沉降样品,  相似文献   

11.
玉米这种作物,是一种支撑生命千年万代的粮食,是一种在土壤中发芽,在季节中放飞金色梦想的庄稼。玉米总是在乡村的田园葳蕤着自己的风景:与风作伴、与雨共生、与日月同舞。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与预警系统建立研究提出沙尘天气源地的概念,并根据传输和影响对其进行了分类,对影响中国的沙尘天气的传输路径进行了分类总结,对典型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建立了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复合指标体系,确定了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贡献的贡献率和绝对贡献;建立了沙尘天气的预警预报系统,提出了减缓沙尘天气的应对策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西北地区和北京开展了现场观测和资料分析,开展了沙尘暴天气环境质量等级划分与预测系统建立研究,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9):14-15
课题总目标: 依据遥感数据的时间一致性、空间均匀性等原则,研究完成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的定标、定位及其归一化处理;基于成熟的业务化遥感算法,建立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沙尘专题数据集和与沙尘相关的地表状态参数遥感集;开展我国沙尘发生、发展、运移规律、沙尘天气的时空变化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建立沙尘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系统;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分析产品集成平台,实现沙尘暴历史数据、气候影响分析产品、遥感实时监测产品、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集成显示.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民勤位于其下游。民勤绿州曾是阻断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屏障,但由于石羊河的过度消耗,民勤县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沙尘暴“四大”发源地之一,并巳对甘肃中部、内蒙古河套平原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防止这一生态悲剧的再次重演,自2001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14次批示和指示——“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现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尤其是近年承担国家西部专项所取得的成果,特提出以下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测试导语自尊是人们赞赏、肯定、喜欢自己的一种表现,也是自信的一种表现。但是,过度自尊和过度自卑一样,都对人的身心健康不利。下面这个测试将告诉你你的自尊程度如何,不妨试试看。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下面的描述给出符合自己的选择。A.非常符合,B.基本符合,C.不符合,D.很不符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1999,(5):42-4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机是一种采用现代机电技术制成的多功能、高疗效、易操作的仪器,具有热疗、风疗、药物薰透、震动按摩等多种功能,机中的热疗、风疗装置,能使人体局部皮肤、肌肉的毛细血管扩张,起到增加血液与淋巴循环量,加强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解除肌肉痉挛和疼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在实地调查中,刘华杰教授对松花湖滑雪场植被恢复投入很多关注。在固土、防洪方面,刘华杰建议引进如上白花马蔺、蒙古黄耆、紫穗槐等21种植物。本文择取其中3种植被简单介绍,从中对植被保护的认识可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西南部大平原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沙尘暴。它造成了南部平原到加利福尼亚的人口大迁移,影响了美国社会。这场严重的沙尘暴与长期的气候干旱和土地的滥用有关。1930~1931,1934,1936,1939~1940连续发生了严重干旱,其中1934年7月全国2/3的  相似文献   

19.
房事劳伤是指因房事过度而引起的全身性虚损疾病。婚后性生活是男女的一种生理需要,正常性生活应以每周2-3次为宜,具体地说,应该以性交后第二天没有疲倦、不适感为标准。若性交后感到周身无力、精神不振、头晕头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食欲减退、腰酸背痛、整日昏昏沉沉的,说明性生活已经过度,应该及时节制,适当进补调养,或者到医院就诊。房事劳伤的类型 色欲伤:指房事过度,或思欲太过,所欲不遂所引起的人体气血阴阳损伤。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从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的研究中发现,从该遗址出土的一块汉简上记载了有关当时敦煌地区发生沙尘暴的事件,从而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件“沙尘暴文物”。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与安西县之间的交界处,1987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1990年10月至1992年12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