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构造物理模拟的方法,根据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实际地质条件设计模型,对该区反S形褶皱-冲断带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褶皱-冲断带的形成受赛什腾山弧形刚性边界和巨厚下侏罗统泥岩滑脱层的控制;褶皱-冲断带自北东向南西逐步扩展,其形态也从弧形逐渐过渡为直线形;挤压应变主要集中在褶皱两侧的逆冲断裂之中,最大值通常出现在新产生的活跃构造带上,剪切应变集中在与挤压方向斜交的褶皱部位。  相似文献   

2.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构造变换形成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克拉苏构造带是库车坳陷北侧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已发现大量天然气。通过二维、三维地震解释资料,并以白垩系地层为目的层,建立三维构造模型。基于变换构造理论,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确定克拉苏构造带存在构造变换。构造变换的形成与不同方向的区域构造应力有关,构造变换的形成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以及封盖条件。  相似文献   

3.
根据地震反射资料和断裂特征对琼东南盆地北部进行变换带的划分并分析其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北部地区由松西—松东和宝岛变换带2个堑间变换带分为北断南超型崖北—松西半地堑、南断北超型松东半地堑和宝岛凹陷北斜坡南倾断阶3个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根据边界断层和凹陷内部断层特征可划分出9个断层域和6个不同类型的断层域间变换带...  相似文献   

4.
秋立塔克构造带盐构造形成的传力方式的构造物理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库车坳陷第三系下部库姆格列木群是一套巨厚的膏 (盐 )层 ,该层系不管是在应力传递方面 ,还是在控制构造样式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秋立塔克构造带是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变形前缘 ,盐上、盐下构造极不协调 ,盐上层变形强烈 ,发育滑脱断层、大型推覆构造、突发构造和三角带构造 ;盐下变形弱 ,发育小规模的冲断层 .根据构造分析推断 ,在盐上层中 ,应力从变形后缘 (克拉苏构造带 )向变形前缘秋立塔克构造带的传递有 2种方式 ,即重力滑动传递和顺层挤压传递 .构造物理模拟实验证明这种推断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9):1525-1530
安里煤矿处于矿建二期施工阶段,随着回风大巷不断延伸,已施工至一大型断层影响带内,受该断层带的影响巷道发生严重的变形.根据巷道实际地质条件和破坏原因,采用锚网喷加预应力锚索配套U型钢可缩性支架注浆综合支护.结合该巷道内围岩的力学性质参数及现场围岩变形观测结果,运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对比修复前后巷道围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为以后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受多期次构造应力场叠加转变的影响,迈陈凹陷东部断裂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平面上断裂走向在古新统和始新统以NE向为主,渐新统转变为EW和NEE向,剖面上以T4反射层(涠州组底)为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套断裂系统,上下两套断裂系统继承与改造并存。针对这一问题,在地震、钻井岩心和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分析解释的基础上,对迈陈凹陷东部断裂系统的发育演化进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正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迈陈凹陷东部在古新世—中始新世主要受控于NW向伸展应力场,以NE向断裂发育为主;晚始新世在NW向拉张的同时叠加了右旋剪切作用,近EW向断裂开始发育,部分早期发育的NE向断裂继承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高台子地区的构造样式及其形成机制分析是研究该区石油地质特征的一个关键.在高台子地区通过三维地震成果及构造组合的规律分析,确定出了高台子地区具有伸展构造和反转构造两种基本样式,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黄河上游某电站库首段滑坡的形成机制,通过恢复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形地貌形态,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面调查获得的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现象完全一致,从而揭示了该滑坡形成过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
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埕岛地区中、古生界燕山、喜山两期构造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 ,燕山期构造应力场应力值变化大 ,断裂活动强烈 ,产生的裂缝大部分为大裂缝。从裂缝性质和分布看 ,北部和西南部易产生张性裂缝 ,东南部易产生剪性裂缝。喜山期应力值变化小 ,且断裂活动逐渐停止 ,使微裂缝大量发育 ,主要分布在埕岛地区的北部和南部 ,这些地区是较好的油气开发区。  相似文献   

10.
渝东南彭水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作用复杂,精细解析古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构造演化时序,对彭水地区地应力进行定量表征,对整个彭水地区甚至整个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彭水地区以及周缘野外节理和断层擦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磷灰石定年方法,重建研究区古构造应力场演化过程。同时,应用Abaqus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应力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渝东南彭水地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作用,中燕山期,受到江南隆起SE—NW的递进扩展作用;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在研究区引起NE向的挤压。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显示,最大主应力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向斜核部、断裂带末端和断层交汇处。应力数值模拟是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深层压裂效应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钻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裂缝形成时期古应力场数值模拟,预测铜城断裂带阜二段储层裂缝的产状;利用岩心声速实验以及微地震监测技术确定井点现今地应力方位;结合压裂资料计算井点现今地应力;通过确定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借助于裂缝产状以及现今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预测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开启压力和开启次序。结果表明,铜城断裂带阜二段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为北东东向;在注水过程开发中,北东东向裂缝优先开启,南东东向裂缝后开启;裂缝的开启压力随裂缝走向与水平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裂缝埋深与开启压力同样具有较好正相关性,在构造高部位(1 850~2 350 m)裂缝的开启压力在25~50 MPa之间,在构造低部位(3 300~4 000 m)裂缝的开启压力在45~75 MPa之间;通过计算储层的实际破裂压力,提出在不同区块采用不同的注水压力,以保证油气井的高产与稳产。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潜流带中胶体物质特征及对生源要素循环的影响,综合阐述近年来国内外在含水介质胶体物质特征及对生源要素吸附、迁移、转化和交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a)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下潜流带中胶体物质来源、组分、时空分布和释放迁移特性;(b)潜流带物理、化学和生物条件等变化对胶体物质特性的影响;(c)潜流带生源要素分布和迁移与胶体物质特征的关系;(d)含水介质中胶体物质及其携带生源要素迁移转化方程模式的合理性。结合当前研究动态提出潜流带胶体物质对生源要素迁移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海拔地区离心泵的运行特点,采用Fluent软件中的MRF模型,以离心泵在3 000 m的实际运行参数为输入量,对不同海拔高度(0 m、1 000 m、2 000 m、3 000 m、4 000 m、5 000 m)情况下离心泵的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其压强、速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为5 000 m时离心泵内部流场的平均压强为47 672.15 Pa,是平原上平均压强的50%;海拔高度对离心泵内部速度场以及速度矢量场的影响作用很小,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4.
高邮凹陷南断阶西部断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断层基本特征及构造演化史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高邮凹陷南断阶西部断裂各断层的发育顺序,并对断层级别进行了划分,结合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各级别断层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真①断层早在泰州期便开始发育,真②断层主要形成于戴南期,这2条断层的发育演化受区域伸展及郯庐断裂带影响明显;真①与真②断层之间的三级断层主要形成于阜宁期,其形成发育主要受真①断层派生的古局部构造应力场控制,在黄珏南和许庄地区最小主应力高值区断层发育密集,最小主应力不仅控制了断层的发育位置,还控制了断层的活动强度;剪应力控制了断层的平面展布,左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断层,右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北东走向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