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2.
《世界科学》问世以来,已接近20周年。在这20年的岁月中,我的医学科技生涯和她结下了不懈之缘。我既是她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又是她多年的友好译者。从读者走上译者的人生之路,是《世界科学》选题的新颖、立题的别具一格、报导的迅速、译文的优美洒脱,开阔了我的视野,萌发了我成为《世界科学》译者的进取心。然而更使我醉心于《世界科学》杂志的原因,是我的医学情报专业,需要我及时吸取世界最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我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阅读着《世界科学》,从中得到了不少教益,也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回报。纵观《世界科学》开辟的栏…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创办已近20周年。20年来,世界科学》终于成熟了。为了不忘广大读者、译者、著者的厚爱,我们决定在1997年举行“我与《世界科学》”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出“我与《世界科学》”交往中一件不平常的事;受《世界科学》上某篇文章的点拨而在科研中的收获;阅读《世界科学》的感受、心得;《世界科学》是怎样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的。一句话,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光彩,写出你的收获。所写内容务求真实,不要虚构。征文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我与《世界科学》”栏目。征文作者请注明你的年龄、职称、职业、职…  相似文献   

4.
特约编辑的功劳《世界科学》的正式编辑人员只有3人,能按时完成编辑出版任务,虽然有自己的尽心尽职尽责,但与特约编辑的工作是分不开的。确切地说,他们为《世界科学》立下汗马功劳。我出差外地,与同行们谈起编辑工作,他们不相信《世界科学》只有3位编辑人员。我告...  相似文献   

5.
我是个没有进过理科专科学校的普遍读者,却不乏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曾天真地想,要是能将数、理、化、生、天文、地理等等一切科学都贯通该多好啊。但由于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不可能的。在许多学问面前,在懂得一般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而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主流趋势,这是可能的。我发觉,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杂志中,《世界科学》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我读《世界科学》连续有10年了。读了《世界科学》以后,觉得它把我引进了一个不平凡的科学世界。因为它是在认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小说家请一位物理学家解释他的科学突破。诺贝尔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的新书《基本原理:通往实在的十把钥匙》(Fundamentals:Ten Keys to Reality),既是思考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丰富性的方式,也是通过科学"重生"的方式对传统宗教的替代。我受邀为《纽约时报》评论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显然是写给非科学家的。我在为我的小说《爱欲与哀矜》(Lost and Wated)做拓展研究时,养成了为外行阅读物理学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世界科学》迎来了20岁生日。 1999年12月 3 日,《世界科学》创刊2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与会来宾对《世界科学》20年来始终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为宗旨的办刊方针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并对如何办好《世界科学》提了很好的意见。本刊主编夏禹龙、顾文兴分别作了中心发言与主持座谈会。以下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个理科教师,酷爱自然科学,喜欢订阅科技方面的报刊杂志,关注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动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利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世界科学》是我所订科技杂志中最为最捧的杂志,从第一次发现她到现在,已经有8个年头了,每年必订,每期必读。近两年来,逐渐长大的儿子也成了《世界科学》的忠实读者,我还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推荐,大家都认为该杂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给人以启迪,收益匪浅。《世界科学》是一份层次较高的科学杂志,不是一般的科普读物,她充分体…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老读者,我热烈祝贺《世界科学》创办20周年。趁这次征文活动表达我对她的热爱感激之情.并衷心祝愿她越办越有魅力。我是1985年见到《世界科学》的,1986年我就订阅她,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订阅她是出于我对科学的关心和热爱,也是工作需要科技知识,由于她质量不错,所以我一年又一年地订阅,从没有间断过,别的杂志我很多是订阅一阵又不订了,唯独这一世界科学”10年来我没有停订过。10年来的阅读,对我工作和个人科学素养提高都帮助极大。因此我十分喜欢和重视这本杂志。尽管目前由于我国国民科技素质还不高,大家对科普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丁公量(上海市顾委会委员,原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创办《世界科学》杂志的1979年,我当时在上海市科委工作,我是积极支持创办这本杂志的。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初识《科学之友》,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科学之友"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那个刚开始面对科学世界的年龄,我对科学幻想和好奇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科学"。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科学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从狭小的课堂飞到广阔的科学王国之中,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个帮我增长见识的好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但一心望子成龙的父母怎肯让儿子订阅这种在他们看来"与学习无关"的杂志呢?我只好略施小计,用各种借口向他们讨取零花钱,终于,我订到了《科学之友》。再次与老朋友相逢,我既兴奋又激动。从此,多  相似文献   

12.
当代我国年老的科学工作者接受的,大多是分门别类的单项专业教育,它往往形成一套传统的思维方式,习惯把自然界分成由各种细部组成的彼此独立的部分,就象一只钟是许多机械零件组装起来的一样。1985年我在《世界科学》杂志第8期上读过一篇文章,使我对科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篇文章前冠以科学哲学的栏目名称,标题是三个字:《系统论》(作者W.I.B.Beveridge,万崇信、张伟钧译)。后来才了解,早在80年代初,在我国哲学杂志中已介绍过贝塔朗菲的系统论思想。为什么《世界科学》.上的这篇介绍会给我如此强烈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世界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3月4日在上海科学会堂召开。会议由本刊余幼根同志主持。应邀参加座谈会的领导、科技界及教育界的同志一致称赞《世界科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科技刊物。创刊十年,成绩蜚然,在国内外均有一定影响。身居科技界领导岗位的同志认为,常看《世界科学》对了解国外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热点,非常有好处。而从事科研和教育的同志认为,《世界科学》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对指导学生从事研究,确定科研方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牟季娥与《世界科学》至今,我未与年季娥见过面,但她却多次给编辑部来信,并对本刊提出改进意见.据她自我介绍,她是一位退休教师。197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发现了《世界科学》(那时本刊尚未交邮局发行),并结下不了之缘.她自那以后一直订阅本刊。一位退...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1994年总目录《世界科学》1994年总目录...  相似文献   

16.
《世界科学》1995年总目录《世界科学》1995年总目录...  相似文献   

17.
让我们都爱《世界科学》一位读者给我们来信.说他十分喜爱《世界科学》。原因是他从《世界科学》上学到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理论和知识。他拜《世界科学》为师,据他说已有13年了。这位读者叫薛广振,原是沈阳航空学院航空系的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一家研究所从事...  相似文献   

18.
米尔沃德开发了家用版《现代烹饪艺术》,他的全六册关于烹饪科学的大作。他说,厨房里随处有科学,"科学就是世界运作的方式。我就是想在厨房里,唤起人们的科学意识。"在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的年会上,南森·米  相似文献   

19.
一位大学生的追求毕东海夏震,一位普通的浙江农业大学学生。他在1994年12月9日给《世界科学》编辑部来信,要求购买全年期刊以及过去已出版的全部刊物(合订本)。一位大学生经济并不宽余,为什么要购买这么多《世界科学》呢?他在信中说:“我接触到了贵刊,并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国家地理”是世界上最大的非赢利性的综合科学和教育研究机构,始建于1888年1月13日。而国人对她的了解多数只是《廊桥遗梦》里罗伯特·金凯摄影照片发表的那么一个杂志,仅此而已。我偶然在朋友那里看到几本过时的《国家地理》,其内容科学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