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多变量拟协调元方法解二维N—S方程,克服了C1类连续性条件给流函数方法带来的困难,采用文中提供的单元列式,可以构造出一族适于该方程计算 的低参数三角形和四边形单元。这种列式以显式的形式出现.在形成单元矩阵过程中. 不必进行数值积分,减少了计算量。本文讨论了虚功(率)原理和伪变分原理(Psuedo- Variational Principle)在 N—S方程上的应用,并构造出一种适用于低参数单元的 伪变分原理泛函,最后,推导出一种九参数三角形流函数单元,进行了数值试验,说 明本文提供的方法和单元,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且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有偏估计量βk.s=(X’X+QKQ')-1QSQ'X'[1]中的参数K和S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在CL准则下K和S的关系表达式;证明了CL准则与M(C)准则在某种意义下是等价的。  相似文献   

3.
给出了两种改进协调元的方法,并建立了两个新的八节点空间单元。第一个单元 是直接构造不协调的单元函数,并增加对不协调函数的分片试验约束.该单元的应力 计算精度较作者以前提出的单元Qc11有较大的改善。第二个单元是广义杂交模型. 它是以广义变分原理为根据.通过调整单元内的应力、应变参数.实现了用杂交法建 立高精度的八节点空间单元.相对卞学提出的基于Reissner原理的应力杂交模型, 它避免了推导时所需的几何摄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梁单元位移算子法求变形的理论,建立两个不同截面尺寸连接的梁单元位移关系,导出求变截面梁的节点位移的通用方程为工程技术提供一种简单,实用又有可靠精度的变形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QED-QCD干涉效应做了唯象的微扰QCD理论的2种研究,计算了N-N^1S0散射长度,微扰方法所得结果在定性上是正确的,且得到了一组既符合n-p质量差,△^++-△^0质量差又同时符合△acsB和△aCIB的唯象的参数。  相似文献   

6.
高次广义参数单元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5次插值样条函数,将二阶Hermite梁单元加以改进,使其具有明确含义的结点参数广义化,从而使高阶单元能够应用于曲率不连续的人面梁,板,壳等结构中,算例表明中这种高阶广义参数单元不仅保持了5次Hermite单元及5次样条函数的优点,并且克服了其不能直接应用于曲率不连续的变截面结构中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九参数拟协调离散Kirchhoff薄板单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多变量拟协调法推导出九参数拟协调离散Kirchhoff薄板单元(QDKT-9), 并证明了QDKT-9单元与 DKT-9单元(九参数离散 Kirchhoff 薄板单元)的一 致性。基于拟协调元方法的理论和公式,人们将易于理解和认识这一类单元,DKT 单元仅是一种放松了直法线假设的拟协调薄板元。不难看出:拟协调元方法是一种非 常基本的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试剂5-(3-羧基苯偶氮)-8-氨基喹啉(m-CPAQ).Cu(Ⅱ)与m-CPAQ反应生成稳定的紫红色1∶3络合物.λmax为544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7.3×104L·mol-1·cm-1.铜量在0~16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有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用于实际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基于改进的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Kirchhoff板弯曲问题的改进的复变量无单元Galerkin方法.相对于移动最小二乘法,改进的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法采用一维基函数建立二维问题的逼近函数,提高了形函数计算效率.由改进的复变量移动最小二乘法建立Kirchhoff板的挠度逼近函数,根据Kirchhoff板弯曲问题的Galerkin弱形式建立离散方程,并应用罚函数法施加本质边界条件,推导了Kirchhoff板弯曲问题的改进的复变量无单元Galerkin法的公式.通过对4个典型算例进行计算和分析,说明了本文建立的Kirchhoff板弯曲问题的改进的复变量无单元Galerkin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分析数值解的精度对本文方法中如何选取合适的基函数、权函数、影响域比例参数、节点分布和罚因子进行了讨论.数值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对复合材料夹心板进行了刚度分析,建立了其等效组合刚度系数.然后,利用半解析有限元法沿板宽度方向进行有限元离散,而沿长度方向采用深梁振型函数,建立了位移函数,推导了大挠度情况下的平衡方程.通过实例计算,本文方法精度较高且自由度少.  相似文献   

11.
 管壳式热交换器因其可靠性高、适用性广泛成为很多工业部门中应用最广的热交换器。常规设计采用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中当量等效近似方法,该当量等效力学模型和实际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对于大型高参数热交换器,若无法应用常规设计方法,必须进行分析设计。有限元方法是最常见的分析设计方法。本文应用ANSYS通用有限元软件,对某实验台用热交换器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模型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梁、壳单元对固定管板式热交换器的壳体、管板和换热管所构成的固定连接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研究,以及温度载荷和压力载荷同时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在实验台上进行与有限元分析中引用载荷相同的温度和压力载荷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采用梁、壳单元或实体单元均能获得较精确的结果。考虑到热交换器的建模难度、工程精度需求和计算时间,对于大型高参数热交换器有限元分析采用梁、壳单元进行模拟,既可保证计算精度,又可降低建模难度,是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现行的混合界面动态子结构法进行改进,提高了模态综合效率和和精度.将改进的方法运用到承载式车身结构(SVW7181)动力分析中,采用空间梁单元和板壳单元进行车身结构有限元建模,对车身结构进行了子结构划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法计算量小,综合效率高,避免了以往方法计算量大、精度不够高、对计算机内存要求高的缺陷.而且为该型车的动态性能评估和进一步研究定型提供了理论计算依据,表明该方法具有实用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用梁单元、梁和板壳混合单元对工程机械车架进行静态情况下的强度和刚度分析,绘出了内力图和变形图.同仅用梁单元分析相比,提高了计算精度,且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改进车架设计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QCLT-群的超可解性问题在文献中已有一些结果,本文给出了G是QCLT-群又是外超可解群的结构,从而得到另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应力集中单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助于复变函数方法,以圆孔为例,给出一个八节点的应力集中单元。单元的复应力函数,精确地满足孔边的边界条件,而在单元的外边界上,借助于最小余能原理,在变分意义下满足由节点位移参数表示的位移边界条件。实例表明,这样的单元可以较精确地反映出孔边的应力集中现象,在通用程序中应用该单元计算应力集中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轴对称的板和壳单元模拟换热器的管板-列管-壳体系统,计算管板中的应力分布,文中对几种板和壳单元方案的推导及其数值计算的比较作了简要说明.根据计算结果.建议选择3节点2×2高斯积分点的一维蜕化元.另一种是3节点3×1高斯积分点的平移与转角各自独立插值的一维单元,也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多变量样条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状态空间理论的多变量样条元法。文中根据弹性理论的控制方程和二类变量广义变分原理导出状态方程.应用基样条函数构造二类场变量函数,建立了以样条结点参数为未知量的状态方程组,由现代控制论中的状态空间法来求解.文中给出平面应力问题的数值算例,计算结果表明,与材料力学方法十分接近.本文方法计算量小、精度好、效率高,可推广应用于板壳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单位阶跃函数提出了求梁变形的一种新的初参数注,给出表示梁变形的通用方程,并对新的初参数法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汽轮机隔板强度有限元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以板-梁-板为隔板计算模型的隔板强度有限元计算方法.用有间隙的弹性接触有限元法考虑了隔板非线性支撑边界,同时考虑了板的热弯曲.程序使用了八节点厚板等参元划分隔板,用三节点扭梁单元划分隔板静叶.同时,提出了计算隔板热弯曲的方法,计算了隔板温度挠度;建立了隔板模化方法;对有加强筋隔板和中分面有剖分叶片的隔板结构进行了详细的模化;编制了适合上述情况的自动剖分网格程序.应用该方法,计算了3例隔板的挠度和应力,并与厂方提供的实验值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颗粒复合材料破坏行为的梁-颗粒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梁-颗粒细观模型进行了改进.为了模拟颗粒复合材料(如混凝土和砂岩)的非均质性和无序性,骨料颗粒和胶凝材料分别被假定为一系列的“实颗粒”和“虚颗粒”,所有这些颗粒均用梁单元联结.颗粒的运动规律由离散单元法和有限单元法确定.当梁单元所受应力超过其强度时,就随即将它从计算网格中去除,以模拟材料的破坏行为.此外,还探讨了如何选择计算参数以及结构缺陷对力学行为影响等问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得到的试件破坏模式与已有实验观察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