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论是太阳能吸收制冷还是风冷电压缩制冷用于建筑空调供冷,均存在制冷效率偏低的问题,结合太阳能吸收制冷可利用太阳能制冷的优势,以及传统风冷电压缩制冷可实现全天候制冷的特点,构建一种风冷式冷凝器辅助的复合制冷系统。通过建立新系统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组成新系统的吸收制冷循环的发生温度、冷凝温度、蒸发温度以及风冷电压缩制冷子系统的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系统增加了太阳能利用率,延长了太阳能有效利用时间,且实现了全天候制冷。提高吸收制冷循环蒸发温度是延长太阳能吸收制冷循环工作时间和降低新系统能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单级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冰箱制冷系统设计归纳出来常用循环类型,并对目前节能冰箱制冷系统汇总分析,提出了一种降低能耗的技术即冷凝保压技术,并对单级蒸气压缩系统采用冷凝保压技术的循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制冷装置的冷凝系统是依据压缩机的负荷、使用条件及使用环境确定的.冷凝系统的选择直接影响制冷装置的能耗指标.合理的选配制冷装置的冷凝系统,对耗电量和耗水量的节省至关重要.通过对相同负荷冷库进行不同形式的冷凝系统的设计和计算.分析了各形式冷凝系统的能耗及其相应的制冷装置的产冷量.结果表明蒸发式冷凝器工作时间水量少,但耗水量多.因此水源充足,湿球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蒸发式冷凝器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能效比.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吸收压缩复合式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结果,着重论述了吸收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并对这种新型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集热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该复合系统性能与传统制冷系统做了对比,其制冷系数相对传统蒸汽压缩式循环高10%以上。最后指出了吸收压缩复合式制冷技术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双级复叠蒸汽压缩制冷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工作性能相差较大,为了提高蒸发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在对蒸发制冷系统的冷凝和蒸发过程性能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双级复叠蒸汽压缩制冷系统的热力理论关系式,并结合制冷系统的工作过程,给出了主要参数的计算关系式。然后再对双级复叠蒸汽压缩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得到了主要制冷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式。  相似文献   

6.
制冷装置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运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微机计算了典型氨两级压缩制冷系统循不得不 中压缩机功耗与冷凝温度的关系,根据对两个工业制冷装置的实地测试和分析。提出制冷装置在部分负荷时,冷却水系统的节能调节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供现行制冷装置的节能调节和新制冷装置的优化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就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简单介绍,蒸发冷却是以水作为制冷剂的,利用水的蒸发取得冷量.但是它不将蒸发后的水蒸气进行压缩、冷凝回到液态水后再进行蒸发,因此与机械制冷相比,蒸发冷却不需要消耗压缩功,一般来讲,蒸发冷却空调的能效比是机械制冷空调能效比的2.5~5倍.还介绍了蒸发式冷却空调系统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方式,蒸发式冷却空...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搭建了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研究实验台,选取水作为制冷剂进行喷射制冷实验.主要研究工况条件(工作蒸汽温度、蒸发温度、冷凝压力)、喷射器结构(等截面积段长度和喷嘴出口与喷嘴喉部的面积比)对系统COP的影响.研究结果可进一步了解喷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为改进和提高蒸汽喷射式制冷系统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HC600a含油混合物水平微肋管内冷凝换热特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HC600a和润滑油Suniso 3GS的混合物在水平微肋管内的冷凝换热特性,探索了含油率、饱和压力和质量流量对冷凝换热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的冷凝换热关系式较好地反映了该工质的换热特性。通过与其它工质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制冷工质HC600不但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而且传热特性优于CFC12及HCFC134a,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替代制冷工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公共场所现有电加热热水器能源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从提高能源效率和一机两用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可产生冷热饮用水的补气增焓高温热泵热水器(HPWH)系统,即由准二级空气源压缩循环提供中温和高温热水,由单级空气源压缩制冷循环制取低温冷水,实现了高温热泵的能量梯级利用和饮用水的梯级产生.构建组成系统各部件的热力学模型,基于能量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电加热热水器进行了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压缩技术和能量梯级利用可显著改善高温热泵循环的制热性能.环境温度25℃、冷凝温度105℃、蒸发温度5℃时,HPWH系统制取开水的制热性能达到2.88,其能耗较传统电加热热水器降低至少219%,其制取冷水性能系数达到1.47.  相似文献   

11.
对环保制冷工质R410A与润滑油混合物在4 mm小管径内螺纹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压降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润滑油对流动冷凝摩擦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度小于0.6时,润滑油会减小R410A在4 mm强化管内的冷凝摩擦压降,最大可减小12%;而在干度大于0.6时,润滑油会增大R410A在4 mm强化管内的冷凝摩擦压降,最大可增加13%.结合已有文献中的数据,基于混合物性建立了适用于R410A 油混合物在小管径强化管内流动冷凝的压降关联式,关联式预测值与94%的实验值误差在±30%以内.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套多功能低温制冷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设计的调节站,该装置可以进行单级制冷循环、双级制冷循环以及复叠式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部分设有水冷和风冷两种冷却方式,实验时可以任选.装置内部最低温度可达到-60℃,能提供恒湿恒温的低温环境,可以对长4.5 m,宽0.5m,高1.5 m的空调器冷却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的研究,同时还可以进行果蔬保鲜方面的研究.装置具有操作灵活、运行方便、功能较多等特点,可为教学、科研、制冷空调设备的开发、研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蒸气压缩制冷系统和太阳能吸收制冷系统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利用太阳能的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该系统是由电驱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复合式系统,分析系统工作原理与特点,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24h时间段太阳辐射强度对组成新系统的吸收制冷循环的循环特性(COP)和新系统的循环特性(COP)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带中间冷却器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双级压缩系统中间冷却器从理论上分析了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循环的性能规律.在给定的蒸发温度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下,系统存在最优的压缩机排气压力使得性能最优;同时在每一个压缩机排气压力下,也存在最优的中间压力使得系统性能最优;对比选择超临界CO2和亚临界CO2在管外、管内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设计和模拟中间冷却器.建立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系统,通过实验探索此种双级压缩系统的规律,验证了带中间冷却器双级压缩系统最优压缩机排气压力和最优中间压力的存在以及在提高CO2跨临界循环性能的作用.利用自行设计的中间冷却器,在实验工况下,系统制冷性能系数可达2.5,制热性能系数为3.5.  相似文献   

15.
耦合吸附吸收制冷系统的实现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吸附制冷系统采用单组分工质作为吸附质导致系统的压力偏高或偏低,且吸附、吸收式制冷效率较低的状况,根据吸收式制冷和吸附式制冷的工作原理及特点,提出了耦合吸附吸收制冷的新技术;同时分别采用13X分子筛、氯化钙和硅胶作为吸附剂,双组分工质氨一水为制冷工质,在不同脱附温度和氨水含量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单组分工质一水比较,系统性能系数可提高2倍以上;由于将脱附蒸汽的冷凝过程设计成吸收过程,因而使系统在常压下运行成为可能.该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制冷机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双温热源喷射制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新型双温热源喷射式制冷系统,该系统由第1喷射器和第2喷射器共同驱动,有效利用第2喷射器的增压作用提高第1喷射器引射蒸汽的压力,提高了系统总压比。与传统单喷射制冷系统相比,该系统在相同的冷凝温度下,蒸发器中能获得更低的制冷温度。建立了组成系统部件热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中间压力、压比分配率、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发生温度对该系统工作特性影响。研究表明:相同工况下,新系统的制冷温度比传统单喷射系统制冷温度可降低10~1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法对两级制冷压缩系统进行了热经济性分析,得出了两级制冷压缩系统内可逆循环热经济性的目标方程,以及目标方程取最小值情况下系统的性能参数、设计参数.同时研究了系统两循环的工作温度、系统的工作年数与热经济性目标方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压力振荡制冷技术广泛应用在天然气等含湿气体冷凝分离系统中.当含湿气体含有水蒸气等极性物质时,热力学计算需要考虑介质真实气体效应.利用CPA气体状态方程对湿空气凝结蒸发模型进行改进,并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经CPA气体状态方程改进后的数值模型相较于理想气体模型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水蒸气的凝结和蒸发行为,为含湿天然气制冷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高压入口饱和湿空气压力从0.2 MPa升至0.4 MPa,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制冷效率差距逐渐增大;与实验数据相比,改进后的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相较于理想气体模型更为准确,变化趋势也更为符合.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后的数值模型对水蒸气在压力振荡制冷过程中的液化率进行计算,为含湿天然气制冷后的气液分离过程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送风式空调的制冷工况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测试的方法,分析了该空调在室内环境湿度和风量发生变化时,机组蒸发压力、冷凝压力、过热度、过冷度、吸气比容和制冷剂循环流量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蒸发器负荷减小时,蒸发压力降低的幅度大于冷凝压力降低的幅度,输气系数减小;吸气比容增加,制冷剂循环流量减小,系统的制冷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制冷系统在现今人类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随着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组的广泛应用,导致衍生出来的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等问题.本论文利用吸附配对来建立一套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利用计算离散系统建立数值模型,并针对各项系统参数进行实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