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由现代重庆吊脚楼建筑形式的发展,引发的一系列对于建筑地域文化、自然、生态的思考,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弘扬与发展山地建筑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重庆吊脚楼建筑特色,探讨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在山地建筑中的启示,结合洪崖洞案例系统阐述了吊脚楼建筑元素在实际山地建筑中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下,重庆形成了与之适应的建筑形式——吊脚楼。这一传统建筑形式适应了生态环境,其所具有的因地制宜、底层架空、减轻自重等设计理念和建筑特色完全可以在现代建筑住宅中加以借鉴和应用。对吊脚楼的传承,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传统吊脚楼街区进行区域保护,还应该在现代城市建设和楼盘开发中进一步发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和文化风貌。重庆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运用陡坡地形的特殊民居形式,具有较高的文化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苗族建筑保护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大湾苗寨吊脚楼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采集苗寨吊脚楼三维点云数据,依据点云数据提取建筑尺寸、节点样式等信息,并绘制其二维施工图纸,为吊脚楼建立完整、规范的施工图集。同时以BIM技术为支撑,以施工图纸为参照,对吊脚楼进行参数化建模。通过可视化动态施工模拟对吊脚楼的施工工艺进行分解,直观地展示其施工过程。以三维点云信息保存、施工图纸逆向设计和动态施工模拟的方式对苗族吊脚楼进行数字化保护。  相似文献   

4.
湘西的风土民居——吊脚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湘西的自然环境和土家族建筑的传统,说明是这些因素促成了吊脚楼这种特殊的建筑形式.阐述了吊脚楼的主要特点、类型、结构及构造.  相似文献   

5.
谈木结构吊脚楼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吊脚楼建筑的特征及其艺术价值入手,论证了保护吊脚楼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保护吊脚楼的方法与措施,以及如何提高科学技术使之得以广泛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波  黄勇  余压芳 《贵州科学》2011,29(5):57-60,64
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楼的营造过程不是简单的建房过程,其中包含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技术及建筑理念,是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的城市化选程的加快,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及其现代化的建造方式对传统的苗族吊脚楼造成很大冲击,对其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紧迫而必要的。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吊...  相似文献   

7.
钟运峰 《科技信息》2009,(24):I0234-I0234
本文重点介绍了苗族建筑“吊脚楼”的空间形式、平面布局以及装饰特点等概况,提出苗民同胞建房重视生态、天人合一、苗民工匠因地(材)施建等理念,分析出任何建筑与艺术都是整体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本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生活美学情感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民居的生成和发展相对于千篇一律的现代民居建筑而言,是人们对当地气候及其它自然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本文以土掌房、窑洞和吊脚楼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其存在特征和生态优势,探讨了其存在的价值,并指出它们存在的一些缺陷,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使现代民居建筑既能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又能保持传统民居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历史的变迁让许多少数民族聚居到贵州,这里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激发了他们的智慧。在生产生活中,一辈辈少数民族共同创造和丰富发展了独具风格的民族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建筑已成为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苗家吊脚楼:在"以美丽回答一切"的西江千户苗寨,很多游人都会被那些气势恢弘的吊脚楼群建筑风光所吸引。西江千户苗寨的选址结合自然、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背山面水。灵活多样的群体布置组合较好地利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吊脚楼是土家族山地文化的表征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折射了土家人的"祖先崇拜"与宗教思想,又暗含了土家人"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和伦理观,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建筑技术的进步,土家族吊脚楼的生存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土家族吊脚楼文化面临的危机日益凸显,我们应当采取具体可行的保护措施,才能及时抢救这一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古建筑的一些结构构造特点及新时期对古建筑的需求.将钢筋混凝土材料和木材的各种性能进行比较,得出用钢筋混凝土仿木构建筑比木构建筑具有更好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通过对贵州经济现状分析指出旅游业在贵州省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在旅游区修复古建筑的重要性.结合贵州省情及全球生态环境指出在贵州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替代木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基于BIM(建筑信息化模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智能化审图技术,本文构建了框架结构施工图审图技术及功能架构,将三维施工图模型转化为Revit模型,对其进行配筋信息识别并完成框架梁、柱的配筋审核。分析了基于BIM的框架结构施工图审核技术相比于平法施工图审核技术软件在信息提取和视图模式方面的优化点。为结构配筋图智能化审核技术的发展做出探索,进一步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中BIM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碾压砼筑坝近年来已有了很大发展,但其防渗结构方面仍存在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各类碾压砼压砼坝防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有着论述了沥青混合料防渗结构在砼坝中的应用。工程实践证明,沥青混合料防渗结构具有防渗效果好,适应变形能力强,施工速度快,与碾压砼施工干扰小等特点,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防渗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4.
具有现浇挑出檐口或现浇砼女儿墙的砖混房屋,在温度作用下,顶层外墙很容易产生裂缝,采用在屋顶外露砼构件上设置变形缝的方法,可减弱对顶层墙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用于大跨度房屋结构日益增多,由于预应力技术的采用,其施工受力特点变得比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复杂,考虑施工过程对结构的受力影响,对无粘结预应力框架结构进行力学分析,设计时将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对结构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普遍存在着钢筋混凝土工程承载力下降的问题。本文针对材料选用、钢筋加工、现场施工三个环节中的一些现象加以分析,找出造成承载力下降的部分原因,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保障建设工程的质量,以期达到业主需求的实用、经济、耐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郑州地区砖混结构房屋使用寿命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炜  汪菁 《中州大学学报》2009,26(1):112-113
结合抽样调查数据,对郑州地区砖混结构房屋的使用寿命以及勘察设计、施工质量、人为损伤、构件老化和环境影响等因素对砖混结构房屋使用寿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应用有限元法对某砌体6层住宅平面进行由温度引起钢筋混凝土屋盖与山墙砌体收缩膨张不均而产生的水平剪力和砌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比较烧结砖砌体和单排孔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的抗剪承载力,从而发现单排孔灌孔混凝土砌块在抵抗温度应力方面的优点。在砌体结构中优先采取灌孔混凝土砌块砌体可以达到减少裂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砖混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从设计、施工、使用3个环节提出了预防裂缝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滑模施工技术,是当前流行的结构设计内容。探讨了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滑模施工技术的难点与措施,目的是帮助设计者在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减少漏项、减少差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