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上泉坑     
正在我儿时最初记忆里,来我家的第一个客人是泉坑和伯。和伯有点驼背,眼睛高度近视,身体很差,与父亲的瘦高硬朗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父亲抱着我同和伯挑灯夜谈,我像听天书,听着听着,隐约听清"风水""阴阳""曹操""刘备""关羽""孔明""周瑜"等几个字眼,就迷迷糊糊在父亲的腿上睡着了。有一次从梦中醒来,见和伯正笑眯眯地用手抚摸我的脸蛋,看到我醒了,就将几个大李子塞给我,说:"伢快吃,这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英语课堂对话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交互运动过程。通过"对话"交流活动,读者才能悟得文章的真义,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和生命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博 《科技信息》2009,(12):118-11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是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不是“你教我学”的知识授受关系,而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意义关系,是一种交往互动的对话关系。英语课堂对话的过程是一种双向的、积极的生命交互运动过程。通过“对话”交流活动,读者才能悟得文章的真义,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和生命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人以身体在世,故德育叙事作为人的实践活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身体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师生作为叙事性存在的身体—主体,既是超越意识主体的生命叙事建构者,也是身处德育之场的叙事实践者;第二,在实现德育叙事的过程中,身体德性引导着实践的价值取向,基于此,作为话语织体的学生叙出由身体意向性整合而成的故事,并由此展开关于道德意义的对话与讨论;第三,身体间性是德育叙事中的关系样态,即身体—主体既是居于共生世界的叙事合作者,又是相对独立的具有个性身体空间的道德建构者。  相似文献   

5.
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打,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和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  相似文献   

6.
父亲今年八十三了,在有生之年上次北京是他梦寐以求的大事。五一长假,我携家人陪父亲到了北京,圆了他的北京梦。而且一路花香,一路春风,玩得很开心。他说:“世界如此美好,真想活到一百岁。”五月一日,是我们在北京活动的第一天,父亲登上了天安门。这一天,父亲很早就起床了,他一个个把我们叫醒,七点钟就到了广场。九点十八分,我们开始登天安门城楼,这是父亲选的时间。我们扶着父亲登上大约十个阶梯时,一位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追上来说:“爷爷,爷爷,你停一下,我们用电梯送您上去!”父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地把手伸过去,说:“小伙子,我想握…  相似文献   

7.
时间如煤     
正矿井中的4年,时间如煤,开掘着,燃烧着,在我的心中铺垫了一层又一层黑又厚实的煤,让我感到时间与生命一样厚重和沉稳。——题记与煤对话双脚一踏进煤矿这黑色的世界,便无法拒绝煤炭。于是渐渐地习惯与煤对话,于是渐渐喜欢与煤对话。与煤对话,是一种与情人约会的感觉。煤炭脉脉含情的眼神,仿佛火种在燃烧。握她于温热的掌心,便  相似文献   

8.
读中学时,我和一位同学学习成绩都特别优秀,每次考试,不是他考第一,就是我考第一。可我们在心里却暗暗地较着劲,互不服气,好像一对冤家对头,见了面也不说话,互相不打招呼。父亲知道这件事后,一天晚上,他把我叫到跟前,关了房里的电灯,然后  相似文献   

9.
每名职工都是生产实践的主体,通过安全理念的培养和教育,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关爱生命,珍视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价值观,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体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吴洁荣 《科技信息》2013,(23):330-330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情感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只有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从感性体验出发,注重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强调熏陶感染,才能达到语文的三维目标。因此,朗读评价语言运用是否恰当,影响着朗读教学的质量,对学生素质的提高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提高朗读教学中的评价艺术,以达到一种与文本、课堂相互交融的理想境界,让其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朗读与评价同行呢?  相似文献   

12.
我们提倡"读"中有人,尊重生命.让学生参与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以及与生命对话这样一个精神生产的过程.也体现了"大语文"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于丹 《青年科学》2011,(3):50-50
从地震的第二天开始,我就穿黑衣裳,要不就是深灰的衣裳,大夏天的连件白衣裳都没有穿过。但是我从绵阳出来的第一天,就在成都街头买了一件大红的衣裳,长长的,就像一盆火一样,在灾区我一直穿着红衣裳在晃。我觉得到了那里,我的生命态度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4.
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  相似文献   

15.
正伽利略是著名的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从小就热爱科学,想在科研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可是得不到父亲的允许和支持。因为家庭贫困,父亲希望他老老实实地找一份工作赚钱养家。这使伽利略非常苦恼,如果不说服父亲,他或许真的无法投身于科学事业了。在18岁的一天,伽利略终于想到了说服父亲的方法。他故意问父亲:"父亲,你当年为什么娶我的母亲?"父亲笑笑说:"因为我爱  相似文献   

16.
使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台中市六个行政区65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获得有效问卷898份,平均年龄71?32岁。根据调查所得资料,以描述性统计、单因子变异数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获得以下结果:身体活动量与生理生命质量( PCS )及心理生命质量( MCS)成显著正相关,而每周运动三天以上的老年人,仅在心理生命质量( MCS )上有较佳的表现,但若达到每周运动五天以上,则不仅心理生命质量(MCS)上较佳,生理生命质量(PCS)也有较佳的表现。建议老年人平时应增加身体活动量,每周从事五天以上的运动,增强体适能,提升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清晨,我从一片冰冷中醒来,听着双层帐篷外呼呼的风声,才发觉头冰凉,身体却很暖和,因为双层睡袋的缘故。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露营,起点很高,选择了熊出没最多的地方。这个星球上有许多神秘荒野的地方,即便是在冰天雪地、与世隔绝的蛮荒之地,生命的脉动却依旧倔强有力。这一次,我来到了俄罗斯远  相似文献   

18.
矿井里的歌     
离开矿山十多年了,矿井里那首《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歌,至今难以忘怀。十八岁我高考落榜那年,情绪比较低落,感到前途渺茫,整天无精打采的。当矿工的父亲见我那样,要我随他去井下看看。那天,随父亲乘罐笼,顷刻间来到1000米深的矿井下。1000米深,有多少个7层楼那么高?从阳光灿烂的地方,一下子走进大地母亲的腹部,走进那沉静、幽暗的地下深处,你会感到异样的亲切和难言的惶惑。  相似文献   

19.
对企业来说,一般很难直接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我们可能会接受哪些有潜力的人进入企业,并为他们培训,难怪有的员工说:有人说,培训是为企业“增值”,也有人说是“烧钱”。培训究竟是“增值”,还是“烧钱”呢?笔者认为培训是“增值”,特别是在共创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安全培训更是一种生命的对话。这种对话,既存在于教师与矿长之间,也发生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者与矿工之中。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种继续教育的形式,但它的意义决不仅仅在于增长知识与技能,在教育实践中,我更愿意把它视为一种生命对话的载体。关爱矿工生命,张扬管理…  相似文献   

20.
就生命本体论而言,艺术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不再表现为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物质实体的主客两分、二元对立,而是一种生命本体意义上的主体自我与客体对象的平等对话、相互交流。具体来说,人与世界在艺术审美态度中表现为主体的超越功利及客体的自由无限,在艺术创作中表现为物我相融相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