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清代性灵派诗人张问陶写有大量的蜀道川江纪游诗,表现了巴蜀风光的雄奇秀丽美,抒发了诗人真挚沉郁的忧患情。其诗沉郁空灵,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园女弟子作为女性诗歌作群体,乃清代乾嘉坛袁枚性灵派之一翼,其人数可考者达四五十人,其出现于苏杭地区,与江南经济,文化的发达及思想观念的解放密切相关,也与袁枚的支持不可分。女弟子诗歌创作具有性灵派的诗的共性:抒写真情与闲适之趣,选材琐细,意象灵动,新奇,纤巧,不泛风趣,语言白描,口语化。其最大功绩是以清新的诗风冲击了诗坛流行的拟古格调诗及卖弄学问的考据诗,为诗歌回归抒发真情的轨道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妇女诗歌史上占有地位。  相似文献   

3.
性灵派和肌理派代表着乾嘉诗坛两种不同的诗歌创作倾向,深刻影响清诗的发展走向。论者多将二者并论,且多将二者的关系定性为相抗衡。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归纳可以看出,“肌理派与性灵派抗衡说”是一种事实根据不足、逻辑不严密的一种观点,故仍需寻绎充分必要的材料对其予以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关于随园女弟子的成员、生成与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园女弟子作为女性诗歌创作群体,乃清代乾嘉诗坛袁枚性灵派之一翼,其人数可考者达四五十人。其出现于苏杭地区,与江南经济、文化的发达及思想观念的解放密切相关,也与袁枚的支持不可分。女弟子诗歌创作具有性灵派的诗的共性:抒写真情与闲适之趣;选材琐细,意象灵动、新奇、纤巧,不乏风趣,语言白描、口语化。其最大功绩是以清新的诗风冲击了诗坛流行的拟古格调诗及卖弄学问的考据诗,为诗歌回归抒发真情的轨道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妇女诗歌史上占有地位。  相似文献   

5.
梁佩兰是清初著名诗人,为"岭南三大家"之一。中山大学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的吕永光先生校点补辑本《六莹堂集》,是目前收录梁佩兰作品最丰富的版本。不过,梁佩兰仍有个别作品未被收录。未被该校点本收录的梁佩兰诗文有:《访道图题辞》、《珠江送别张虞山》、《舟中值和公生日,得诗三章》、《忆雪楼诗集序》、《书超玉轩诗集后》、《兰湖诗选序》两句佚诗及有目无辞的两首诗。  相似文献   

6.
明末湖北竟陵人钟惺、谭元春在公安派“性灵说”的基础上,别出手眼,另立“幽深孤峭”之宗,形成竟陵派。“幽深孤峭”是竟陵诗派的美学追求,是诗派创作追求的主体风格。本文主要从钟惺、谭元春编选的诗歌选本《诗归》入手,探讨其对竟陵诗派创作风格的影响,并进而总结出竟陵派的诗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刘鹗诗大都是其即兴而发,任意歌咏而作,其诗有因循、更有创新,有粗制、更有细作,有醇雅、亦有粗俗,有含蓄蕴藉、亦有铮铮露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是晚清诗坛一份真性灵的诗性见证。  相似文献   

8.
“性灵”有哲学的和诗学的之分,学人对于袁枚“性灵”涵义的看法,多从哲学层面去理解,其实袁枚所谓“性灵”是从纯诗学角度立论。具体地说,袁枚“性灵”是指诗性的天性灵智,诗性的天性灵智包括天分学力两者,诗歌艺术都是诗性的天性灵智的产物,也只有凭借诗性的天性灵智写出来的诗才真实鲜活有风趣。  相似文献   

9.
张问陶是清朝中叶乾嘉时代冠绝蜀中的诗人,其诗独抒性灵,讲求自然、天真.诗人一生四度往返京蜀,经长江三峡两次,沿途写下了大量吟山咏水、观风赏物之作,最著名的是摹写三峡自然景观、风土人情、文物古迹的诗歌,真切自然而空灵,极富艺术特色;其诗歌理论代表了性灵派的文学主张,与他的诗歌创作桴鼓相应.  相似文献   

10.
明代的主流诗学重雄浑而轻清逸,重李杜一脉而轻王孟统绪,故胡应麟论“清”,兼容雄浑与清逸两种风格,注意区分“格清”与“才清”,显示出主流诗学试图吸纳非主流诗学的趋势。将“诗为清扬”作为重大的诗学主张提出并认真加以阐述的则是竟陵派的钟惺。从理论设计看,竟陵派所界定的“清”,排斥俚俗和雄浑壮阔的风格,既是为了规范公安派的“性灵”,又是为了改变七子派忽视情趣的失误。  相似文献   

11.
塞尔赫,是清前期满族宗室中享有盛誉的一位诗人,他在满族文学史中地位较高,影响较大。其诗集《晓亭诗钞》为后世所推崇,成为一代宗室诗人之代表作。他从崇唐尊宋的窠臼中解脱出来,独树一帜,以其独特风格成为清前期满族文学史的代表诗人。重点从塞尔赫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全面、客观、准确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名相,是一代文宗张说的后继者,执掌文坛于开元中后期。一生重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和提拔文人,形成盛唐诗的骨干,同时积极参加诗人唱和,推动盛唐诗的发展。张九龄是感怀山水诗的首创者,他用“熟参”和“妙悟”创作《感遏》诗,是推动盛唐诗发展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3.
科举挫折、仕途坎坷,使赵翼对科举场、官场、名利场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对皇权由归依走向背离。他的经历、心态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其诗歌颇得江山之助,多写苍生之苦,具有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薛涛是中唐著名女冠诗人,和李冶、鱼玄机并称“女冠三杰”。从史料梳理分析角度,对薛涛零碎史料和诗集版本、身世及分期、诗歌思想内容、诗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勾勒出这位中唐女诗人的大体生活与诗歌艺术风貌,为女冠文学研究作一点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张炎是一位历经宋亡元兴历史巨变的遗民词人。面对元军入侵、宋室崩塌,他先是挣扎在功名理想与“守节”意识之间,进退两难,身心两痛;仕途无望后,他失意南归,辗转飘零,尝遍辛酸悲苦,最后潦倒而终。他的词作饱含遗民的愁苦,丰富发展了遗民词的内容,表达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历来学者偏重于评价张炎词“清空”的艺术风格,而忽视了张炎词在“闲愁”的表象下,所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16.
朱熹之父朱松为宋代名臣,既深究道德学问,也致力于经世致用,被誉为“通儒”,而亦为诗文家.其弟朱槔.择取二人别集,略述他们生平,释评其文学成就、艺术风貌,并依据相关史志、目录学等著作,阐述二人别集的版本源流及承传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在英国享有湖畔派诗人的美誉,在作品中写出了亲近和热爱自然的性情,而且将自然当成了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分析了大自然对华兹华斯在诗歌创作中的巨大影响、人类对自然的反应以及诗人借助自然来探索人类心灵和灵魂的开拓性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从一定意义上讲,流行文化也并非完全是漂在时代水面上的浮华泡沫,其中也蕴含着能够令不同时代的人群目眩神迷的动人因子和永恒价值。作为当时的“流行歌曲”,曲子词价值功能的娱乐性、艺术表现的通俗性、传播手段的多样性、大众认同的矛盾性等等方面,与今日流行文化有着诸多相似之处。研究唐宋词与当代流行文化的传世因缘,不仅有助于总结流行文化穿越时空而得到认同的永恒效果,也有助于理解流行文化价值的多面性和多重价值组合,从而对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情感资源有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邓汉仪不仅是清初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出版家,也是著名诗人,其对清初诗歌创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但由于《诗观》等在乾隆年间受到禁毁,因而其诗歌作品大多散佚。我们通过文献考查,发现邓汉仪结集了《淮阴集》等一批诗歌作品集,这些诗歌别集既是邓汉仪诗歌创作的历程,也奠定了其在清初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与科举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教育,科举选拔人才,教育培养人才。明清教育的兴盛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科举。人们的科举观念和态度,在教育中有着相应的反映,明清教育体系,从官学到私学,从教育体制到教育主体无不表现出以科举为核心的各种状态。学校、私塾、书院原本相互补充的教育体系,逐渐发展为秉持应考科举的同一理念,各级教育的体制与实行形成了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