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阴阳二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具有明显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为古人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本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但它与西方人认识的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实体不一样。“气”分阴阳,是阴阳二气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决定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而原子、电子、夸克似乎不具备这些特性。就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定义,也与“阴阳二气”迥然不同,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只承担构成“物体”的“真身”这一责任。所以,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气”这种物质,既不同于原子、电子、夸克之类具体的物质基元,也不同于西方哲学本体论中抽象的物体的“真身”.  相似文献   

2.
阴阳二气及其相互转换的现代科学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阴阳二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具有明显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为古人把“气”看成是构成万物的本元,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物质。但它与西方人认识的原子、电子、夸克等物质实体不一样。“气”分阴阳,是阴阳二气的相互竞争、相互协同、相互转化决定了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与演化,而原子、电子、夸克似乎不具备这些特性。就是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定义,也与“阴阳二气”迥然不同,西方哲学本体论中的物质只承担构成“物体”的“真身”这一责任。所以,我们的祖先所说的“气”这种物质,既不同于原子、电子、夸克之类具体的物…  相似文献   

3.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4.
刘过三题     
一、评价问题刘过,字改之,号龙洲,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对于他的评价,从古迄今,褒贬互见。褒者谓其“七尺微躯三寸舌,江湖形迹庙堂心”① ,“实是个慷慨豪放的血性男儿”② ;贬者责其“挟中朝天书,奔走阃台郡县糊口”③ ,“实是流转江湖靠向达官贵人投诗献词为生的游士”④ ,对同一个人而作出如此不同的两种结论,孰是孰非,当论列清楚。  相似文献   

5.
中文中的“气”与日文中的“”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许多微妙的差异。从二者的比较中,可以窥见中日文化的异同。本文着重从构词、语法等方面对“气”和“”进行探讨、比较。  相似文献   

6.
在上海市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九大重点领域中,新能源汽车赫然在列。毫不夸张地说,开发新能源汽车的黄金时期正在到来。鉴于此,本刊择取了胡冬雪博士的新著“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建议”,谨为“引玉之砖”,希望有读者与之对话,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对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的发展给予关注,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出江湖之远。  相似文献   

7.
林洸沂是台湾著名交趾陶艺术家。“转益多师,独出心裁”是其成功的重要经验;“走下庙堂,进入民间”是其对交趾陶艺术的独特贡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交趾陶坚硬亮丽莹彻,成为独立的艺术品走向世界。每件作品都凝聚着洸沂的心血,是艺术家心灵的火花,生命的延续。  相似文献   

8.
读了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第3期《喷射式气—液相反应器的传质》[1],和与此文有密切联系的文章[2、3、4]之后,有些看法在这里与作者商榷。一、关于按“气液比”将“喷射器”与“文丘里”统一分类问题在文章[1]中谈到“虽然喷射式气—液相反应器的结构型式较多,但作者从所用  相似文献   

9.
晋商大院雕刻艺术精湛,其中照壁图案艺术更是璀璨夺目。晋商大院照壁图案纹样的表现内容有动物题材、植物题材、人物题材、文字题材、庙堂题材、几何纹样题材、器物题材、综合题材,表现手法方面通过借喻、比拟、变形、分解组合等构成了“一句吉语一图案”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0.
“怯气”“惬气”明清小说中常见,词义均同“服气”,“惬”可能是本字,而“怯”是通假字。《鼓掌绝尘》中的“恡气”当校为“怯气”,意为“服气”。虽然“怯气”“惬气”在现代汉语中仍使用较多,但词义都不再是“服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气”字的本义发展到文论、词论中“气”概念的过程的梳理,进一步阐明辛词之气的本质特征是“豪气、奇气、真气”。这三气又不是孤立的,而是从三种角度对辛弃疾胸中、词中之气的描述。辛词之气可分为六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晋商大院雕刻艺术精湛,其中照壁图案艺术更是璀璨夺目。晋商大院照壁图案纹样的表现内容有动物题材、植物题材、人物题材、文字题材、庙堂题材、几何纹样题材、器物题材、综合题材,表现手法方面通过借喻、比拟、变形、分解组合等构成了“一句吉语一图案”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庄子》“道”“气”关系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文本中,“气”与“道”都是“哲学第一概念”。“气”与“道”两大范畴之间不存在属种概念之分,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根本不存在谁统摄谁、谁说明谁的关系。换言之,在《庄子》文本中,存在着两种宇宙生成论:一是气论;二是道论。冯友兰先生所说的“形式上的系统”在《庄子》文本中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造成《庄子》文本内在结构性与逻辑性矛盾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庄子》一书的成书过程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气声”的运用是通俗唱法中呼吸运用的一大特点,从“气声”训练前的准备、“气声”训练过程中的要求这两个方面,对如何进行“气声”训练的问题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就老子提出的“道”.从“道与生命,道与养生.道与生命之气”等三个方面论述了“道”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提出作为生命之本的“气”是生命存在的“能”,是构成生命的较小单位。  相似文献   

16.
起源于苏州的昆曲原本是民间的低俗娱乐,自文人士大夫加入创作后,昆曲变风变雅,一跃而上庙堂,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典雅的代表。然而无论是山野俚俗之音,或是对家国破碎、天下不幸的慷慨悲歌,都是“昆曲”这一艺术形式于汉民族性格、情感、精神的绝佳反映。  相似文献   

17.
王元启是清代前期一位著名的文人学者,他的学术成就的取得和思想主张的形成除了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他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外,也离不开他与文坛师友的交游。既有与志趣相投的郁印殊、萧荩思等友人的相伴,也有与钱载、翁方纲等人的诗酒唱和,还有与陆燿、胡德琳等人的切磋问学。考证与王元启交往的人士及其主要活动,可以加深我们对王元启本人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准确定位其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究其古诗与刘诗的渊源主要是就感情基调、情感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三方面论述。依钟嵘的美学观念来看,古诗是“文质”兼有的,而刘桢则主要继承了古诗的“气”质,并将它最大化地用诗呈现出来。刘桢的诗以“气”“骨”“力”胜,这是钟嵘之所以给予他很高评价的原因。但综观现存刘桢的诗作和历代评论家对他的评价,钟嵘的品评还是不够全面的。刘桢诗虽以气胜,但也有沉郁顿挫的深情,可以说是:“骨中有情,气中有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体系中“气之审美”理念的阐述,为装饰画的形式美法则、构图形式及表现形式等找到存在的根源,探究“气韵”“气势”与装饰画的内在联系,揭示“气之审美”理念在装饰画中的应用目的--创造生命的动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韵”与“气”的关系,对比了中国艺术与外国艺术,揭示了中国艺术中“韵”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