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发展现状及其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探讨咸宁学院开展野外生存生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我校增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普及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活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也陆续进入各个高校,尤其在体育专业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欢迎。文章在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的设置与实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野外生存训练可以强化学生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开展了野外生存训练活动,开设了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阐述了福建中医药大学开设野外生存训练体育课程所具有的充足的师资力量、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浓厚的学生兴趣方面的优势条件;介绍了在野外生存训练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的防护措施;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4.
论文运用了文献法、实地考察法、统计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萍乡高专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阐述了萍乡高专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建设的时代背景,并从课程论的角度提出了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建设与教育目标,回顾了课程建设与研究的历程,分析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沈阳师范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的野外生存教学实践,总结了在大学生中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经验和体会,介绍了在大学生中开设野外生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通过笔试和野外实践等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实践证明,野外生存训练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应变能力.生存训练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在高校开设野外生存课程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高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发展存在普及程度低、教学内容失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探讨了野外生存课程融入生命教育观,有利于拓展高校体育教育功能、有利于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对接、有利于树立野外生存课程发展的价值导向.为确保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融入生命教育观于课程发展体系,加强师资队伍与课程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课程发展研究,建立课程风险管理与风险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胡达道  彭勇  阳芸 《南昌高专学报》2012,27(1):156-157,162
大学生群体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表现出比其他人群更高的兴趣;个性心理品质发展水平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要求有一定差距;体能处于人生最佳时期,但肌肉耐力发展不平衡;基本生活知识缺乏,生活技能需要锻炼;热爱自然,环保意识强等特点。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对于更好地组织、实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比较分析、RSR等方法,分析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特点和传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其的不适应,提出了该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并对其学习评价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的方法,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前景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任铭 《科技信息》2007,(12):118-118
“野外生存训练”通过参与实践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将“野外生存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之中对体育课程的目标实现起者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体育教学模式产生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1.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及心理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因素是导致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应激反应、焦虑、人格特征、动机、心理准备、心理疲劳、生活事件、场地设备与运动损伤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旨在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会给学生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心理上的负担,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因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以达到减少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普通大学生与高水平运动员篮球运动损伤现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鹏  肖丽军 《科技信息》2009,(21):I0121-I0121,I0055
本文通过对普通大学生与高水平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发掘普通大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运动损伤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并进一步指导其篮球运动实践,延长运动寿命。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速动车组车轴的疲劳试验数据比较少.为了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在车轴的疲劳强度研究中,运用损伤力学方法,在损伤场已知的情况下,首先进行了构件应力场、位移场和应变场的分析;在应力场已知的情况下,进行了损伤场的分析与裂纹扩展寿命的预估,并给出了具体的分析步骤.根据裂纹形成阶段的试验数据,将裂纹形成和裂纹扩展两个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试验数量.通过不同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高速动车组车轴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某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育运动、日常生活中受外伤的212例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课外自由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最多见,计77例,占36.3%;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外伤计70例,占33.0%。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重视对课外运动的指导,是做好大学生外伤预防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学体育师资的“母机”.通过对江西省部分中学体育课教学现状的抽样问卷调查,反映出中学体育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上与“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的要求不甚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江西省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提出改革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关于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和研究,发现运动损伤的发病率相当高,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损伤多发生在踝、膝、腕关节以及大腿等部位;损伤的类型主要为急性闭合性损伤,以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拉伤为主;致伤的主要运动项目是体操、田径和足、蓝、排球等。分析认为: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是运动技术不合理、疲劳或伤病、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从解剖学角度阐述了关节韧带扭伤和肌肉拉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宿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造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不足、动作过猛、强度过大及场地设施等;发生运动损伤最多的部位是踝关节及手腕;发生运动损伤几率较高的是篮球、足球、排球等对抗性集体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时间以课外活动时最多,运动损伤后学生偏向采用冷冻疗法和药物疗法进行处理;学生对运动损伤防治知识的需求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现场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及理疗跟踪的手段,对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伤病率为100%,常见损伤部位的分布特征表现为关节损伤居多,肌肉损伤居次;损伤部位中居前4位的依次是腕、踝、腰、膝,并表现出:肩、腰、髋、踝部损伤与运动等级呈明显的正相关,颈、肘、腕、膝部损伤与运动等级呈正相关,足趾损伤与运动等级呈负相关的特征。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类型为急性损伤,但是慢性损伤(48.18%)也不容忽视;90%的现役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都是带伤训练,因伤完全停训者占到10%;在运动损伤发生的时间特征上,主要表现为运动损伤多发于赛前训练周、技术训练课、及做C组难度动作时。建议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定期参加损伤知识与预防技能的培训,以增强训练中防伤控伤的自觉自主性。运动队管理中积极建立运动损伤报告制,加强对伤病的长期监控及干预。  相似文献   

20.
对学校体育运动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地参加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它也是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