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自然》1991,(1)
第一个把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第一个把大熊猫带出中国的人,既不是动物学家,也不是动物园工作者,而是美国一位名叫露丝·哈克纳斯的女服装设计师.在她之前的六十多年之间,即从法国戴维神甫1869年获得第一个大熊猫标本算起,世界上就掀起了一股熊猫热.许多的动物学家、探险家、旅行家、狩猎家不远万里,不惜千金,纷纷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2.
动物的婚姻     
交配需要条件雌性大熊猫“荠荠”从伦敦被空运到莫斯科动物园,指望她与那里唯一的雄熊猫“安安”进行交配,繁殖后代.遗憾的是“荠荠”抗婚了.怀疑她不习惯新的环境,就把“安安”又带到伦敦动物园“荠荠”的家里,希望在自己家里能够同“安安”完婚,结果还是失败了. 科学家和饲养员为了繁殖这些珍贵的动物,用尽了心机,使它们分期同居,隔离饲养,最后还给“荠荠”注射荷尔蒙,以刺激她发情,可是她还是拒绝交配.  相似文献   

3.
1993年,人工饲养的大熊猫共产6胎7仔,到12月15日存活5仔。如果5只幼仔在今后的哺乳期不遇意外,有望顺利成长。据此,1993年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繁殖成活率为71.4%,产仔数及成活率都低于1992年(产13仔,育成11仔)。本年存活的5仔均出生在国内动物园和保护区饲养站。据悉,侨居海外各动物园的大熊猫1993年没有配种、孕育和产仔的报告。成都动物园的“庆庆”产双胎育成两仔1984年9月出生在成都动物园的雌大熊猫“庆庆”,1989年产第一胎后,又于1990年和  相似文献   

4.
皇家园囿·大众乐园·自然保护“桃源”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和动物有着共存关系。人类喜爱动物,欣赏动物,观察动物,进而利用动物,豢养动物,保护动物。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古今中外,已形成一条规律。于是动物园应运而生。早在3000多年前,当人类文化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时,在中国和埃及两个文明古国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动物园。中国的周文王在陕西丰邑建造了著名的灵囿,被某些动物学家尊为“世界上第一所动物园”。但埃及法老土特莫斯三世在更早些时也曾在尼罗河畔修建了一处小型动物园。  相似文献   

5.
阿慧:老博,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可是我听说它的数量越来越少,如何保护大熊猫这个种群延续下去,科学家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博:全世界只有我国出产大熊猫,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达维德从中国带回一张大熊猫皮,引起西方国家的注意,因为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动物。不久,一些动物园就纷纷派人到中国来寻找大熊猫,所以说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阿慧:我国的大熊猫一直是这么稀少珍贵吗?  相似文献   

6.
正象征中国的大熊猫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担任"动物外交官"。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作为我国的"友谊使者",大熊猫憨态可掬,走到哪儿都为人们万般宠爱。据韩国《中央日报》网站报道,中国的"熊猫外交"起源于公元685年唐朝的武则天向日本皇室赠送的一对熊猫。报道称,1957年-1982年间,中国先后向9个国家赠送了23只熊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向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1989,(4)
举世嘱目的动物"瑰宝"大熊猫,已处在濒于绝灭的状态.这几年在天灾(竹子开花)人祸(人的干扰)双重作用下,四川王朗保护区熊猫的数量,已从1968年的200余只,下降到1984年的27只,幅度实在太大了.1977-1978年,国内外有12家动物园人工繁殖大熊猫成功,先后共产幼仔26只;但同一时期,死亡的却是33只,总数仍减少了7只.由此可见,大熊猫的总体状况,极其令人担忧.笔者认为,为使这种珍兽免于绝灭,除了大力加强野外种群的保护之外,还应努力提高人工饲养大熊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好使者,世界珍贵稀有、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先后送往苏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美国、日本国、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大熊猫在国外生活得怎样?国外朋友们正在对大熊猫做些什么?一九八一年趁访问美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英国的机会,专程走访了这三国饲养大熊猫的动物园,愿将耳闻目睹,综合概括地向关心者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5):76-77
<正>日本游客排队送别旅日大熊猫香香2023年2月21日,日本东京上野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香香启程返回中国。园方表示,尽管非常不舍,但希望香香能尽快适应环境,找到伴侣、生育后代。据了解,熊猫的性成熟时间在四岁或五岁,要找雄性对象,回到中国选择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0.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2,(16):76-77
<正>12位德国男高音给大熊猫“娇庆”唱生日歌7月1 5日,德国柏林动物园Youtube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充满爱心的视频:12位德国男高音身着西装,为大熊猫“娇庆”深情献唱了一曲生日快乐歌,而生日的主角“娇庆”还在旁若无人地啃着竹子。网友纷纷笑称:“气氛都到这了,不感动一下都不礼貌了。”2010年出生于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的“娇庆”,于2017年和熊猫“梦梦”一起前往德国柏林,开启为期15年的旅居生活。一来到德国,它们就享受着顶级待遇:抵达机场时,它们享受了国宾才有的“水门迎接礼”;来到柏林动物园,它们不仅坐拥5000平米豪宅,还有十种主食竹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成都动物园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动物种类繁多,常年保持在250种3000只左右,位居全国四大动物园之列.特别是靠近大熊猫的产区,所以园内饲养的大熊猫数量常在十只以上,成了动物园的"主景",真可谓得天独厚了.园中的大熊猫数量虽多,但并非全靠大自然的恩  相似文献   

12.
当我展开来自比利时的一封印有大熊猫图案的隐花信笺时,老朋友让·克劳德先生和夫人莫尼克女士的身影,似乎跃入我的眼帘。我同克劳德夫妇相识已有整整十年,虽然当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省认识了那么多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至今仍保持较多通信来往的,还就算他们夫妇了。之所以到现在还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要感谢我们的“国宝”大熊猫。在我所知的熊猫迷中能像克劳德先生那样热爱和痴迷的还真不多见。十年前的夏天,我们中国大熊猫专  相似文献   

13.
人工哺育新生大熊猫的难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特产动物大熊猫,野生的数量已很稀少,近年来产区又出现大片竹林开花枯死的灾情,对大熊猫的生存和繁衍有很大威胁,因此人工饲养下的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大熊猫历年繁殖概况自1936年到现在,国内外已有三十余家动物园先后饲养展出大熊猫百只以上,但能够繁殖产仔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大熊猫被公认为动物园中最难繁殖的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宋(公元1127—1279)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究竟为何地人?当今中算史籍、辞书文献载称颇不一致.或曰“四川”;或曰“宋·普州·安岳”;或曰“自称是鲁郡人”.查考我国行政区划,宋时尚无省名,更无“四川”建制,至元时始设四川行中书省,故单称秦九韶出生于“四川”,显与历史不合,容易枝生误解;又据历代州县建制沿革,宋·  相似文献   

15.
最近德国德累斯顿动物园经常挤满怀有好奇心的游客,希望亲眼目睹经基因改造而诞生的一只双头斑马。动物园负责人指出,这只名叫汉斯和赫尔曼的双头斑马已成为德国最著名的动物明星,其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中国国宝熊猫。  相似文献   

16.
转眼间我已经在动物园工作了十几个年头,这期间我去过国内很多动物园,也与那里的员工进行过许多交流和探讨,我们都有着相同的困惑——国内动物园与野生动物保护究竟有多大的关系?带着这样的困惑,我们每天在动物园面对着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数之不尽的摩擦,却百思不得其解。1997年的一个机会使我有幸造访了英国的Painton动物园和伦敦动物园,在  相似文献   

17.
大熊猫是一种极难饲养,又极难繁殖成活的珍贵动物.1985年是大熊猫繁殖育幼最顺利的一年,也是自1963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世界首次繁殖成功以来,哺育成活幼大熊猫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国内外动物园共有五只雌大熊猫产七仔,  相似文献   

18.
1986年是大熊猫"丰收年",全世界动物园和养殖场共繁殖大熊猫9只,其中日本1只,中国8只.但是1987年却是个"歉收年",仅墨西哥繁殖成活1只,中国得了个"0".  相似文献   

19.
继第一只浅棕与乳白相间毛色的大熊猫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以来,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专家学者、保护区工作人员、关心大熊猫的广大群众都在关心,是否还会发现棕色大熊猫?棕色大熊猫是不是一个独立的种群?棕色熊猫与黑白熊猫在习性上有什么不同?……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圈养第一只棕色熊猫"丹丹"的情况,谈谈我们的看法.第一只棕色熊猫是1985年3月26日由佛坪保护区内村民吕国友在大古坪海拔约1200米的东河河谷  相似文献   

20.
毛茸茸的身躯,黑白相间的外套,戴着黑色墨镜,懒洋洋地啃着竹子……这是什么动物?哈哈,当然是“国宝”大熊猫啦!不用猜也知道,你肯定只在动物园见过它!什么时候才能去野外寻找大熊猫,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它来一次亲密接触呢?机会就在眼前!快,打好背包,跟着小哥白尼科学探险队,向大熊猫的古老家园进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