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 矿井主要 生产性尘 源的分 布及发尘 特征,构 建了3 种实 验模 型进 行粉 尘运 移和 浓度分布实 验结果 表明,风 速和尘源 是决定 尘源附近 区域粉 尘分布的 关键因素 图8 ,表2 ,参3  相似文献   

2.
针对重工业城市——抚顺市工业源大气污染严重的问题,分析工业源主要大气污染物的行业及空间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抚顺市工业源SO2、NOX、烟(粉)尘的年排放总量分别为39 807. 678,36 638. 733,62 100. 032 t.火电和供暖行业是主要的贡献源.从空间分析,SO2、NOX、烟(粉)尘排放源主要集中在市区,占到排放总量90%以上.并基于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构建不同减排情景,进行多污染物多情景减排潜力分析,为抚顺市大气污染控制及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根据历史和现状监测数据,分析了苏北某县主要污染物的浓度特征,同时利用源清单法和受体模型法研究了该县主要大气排放源的空间分布及颗粒物来源解析。源解析结果表明,PM_(10)主要来自建筑尘,其贡献率可达到31.14%;其次是煤烟尘,贡献率为15.84%。对于PM_(2.5)来说二次无机气溶胶以及煤烟尘是最主要的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5.9%、22.68%,其次是机动车尾气,贡献率为19.49%。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常见园林植物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深圳市6种常见的园林植物为对象, 研究其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其粒径组成特征, 探究植物叶片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滞留颗粒物的组分和分布特征, 分析气象因子对植物滞尘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种园林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排序为黄金榕(0.74±0.21 g/m2)>鹅掌藤(0.42±0.26 g/m2)>对叶榕(0.24±0.26 g/m2)>龙船花(0.20±0.07 g/m2)>沿阶草(0.18±0.10 g/m2)>鸡蛋花(0.15±0.10 g/m2); 2) 6种园林植物滞尘以粒径α>10 μm的颗粒物为主, 质量占比为59.21%~88.92% (黄金榕除外), 鹅掌藤对α>10 μm 颗粒物的滞尘能力最强(0.34±0.20 g/m2), 黄金榕对3 μm<α<10 μm (0.51±0.15 g/m2)和 0.15 μm<α<3 μm (0.14±0.07 g/m2)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 3) 6种园林植物叶表面的气孔、褶皱、沟槽、絮状凸起和绒毛等微观形貌有利于叶片对颗粒物的截留, 叶片滞留颗粒物的元素组成主要为O, Si和Al; 4) 6种园林植物叶表滞留的大颗粒物(α>10 μm)易受风速和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圳市园林植物配置具有指导意义, 并可为通过植物滞尘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盘锦市全年大气PM_(2.5)的污染特征和来源,于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采集盘锦市3个点位受体PM_(2.5)以及污染源样品,通过OC/EC比值法,富集因子法,CMB受体模型等对PM_(2.5)进行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盘锦市PM_(2.5)浓度年均值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的均值均大于0.10,说明SO_4~(2-)、NO_3~-主要由SO_2和NO_x转化而来.OC/EC均值大于2.0,说明盘锦市大气中可能存在二次污染,富集因子分析可知盘锦市PM_(2.5)中14种元素不同程度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盘锦市污染源谱特征明显,Si元素为扬尘源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建筑水泥尘与堆场扬尘中Ca元素的含量明显;煤烟尘中SO_4~(2-)含量最高;餐饮油烟以OC为主;石化尘和移动源以EC、OC为主;生物质燃烧源以OC和K为主;通过CMB进行来源解析得出盘锦市全年PM_(2.5)主要来源于煤烟尘、扬尘以及移动源.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金华市冬季主城区大气PM2.5的主要来源,于2014年1月分别在金华市环境监测站和浙江师范大学环境监测点同步采集PM2.5样品.分析了无机元素、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和总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收集了金华市城区的土壤尘、扬尘、建筑尘3类污染源样品及工业源(煤烟尘、冶金尘)和移动源(机动车尾气)的文献资料,建立了金华市冬季主城区的成分谱和受体成分谱.利用CMB受体模型及二重解析技术分析了金华市PM2.5来源.结果表明:金华市冬季PM2.5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尘,其次是二次粒子.改善环境空气问题,就要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提倡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7.
济南市PM_(2.5)来源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济南市环境空气样品和污染源样品,分析其化学成分.采用化学质量平衡(Chemical Mass Balance,CMB)源解析技术,研究探讨济南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来源.结果表明:对济南市有明显贡献的颗粒物源类是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尘、扬尘、建筑尘、钢铁尘、硫酸盐和硝酸盐等,并且城市区域尘大于外来尘的贡献,各源类PM2.5贡献值和分担率的季节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市开放源颗粒物化学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石家庄市城市扬尘、道路尘、土壤尘、建筑尘四种开放源的粒径组成和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四种开放源颗粒物样品中细颗粒物的累积效应更为明显。各种水溶性离子中,阴离子浓度最高的是SO42-,阳离子浓度较高的是Ca2+;存在二次有机碳污染,SOC是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元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Ca、Mg、Al、Si、Fe、K等元素含量较高,受人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9.
应用受体模式的化学质量平衡法(CMB)对晋城市市区6个监测点的总悬浮颗粒物(TSP)进行污染源的源解析,得出6类污染源对TSP的平均贡献率(土壤尘36.71%。煤烟尘26.54%,钢铁尘10.90%,建材尘10.49%,原煤尘8.46%和交通尘6.90%),并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治市大气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长治市环境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其主要污染源(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城市扬尘和建筑水泥尘)样品,利用化学质量平衡(CMB)受体模型和"二重源解析"技术解析了长治城区环境空气PM10的来源.结果显示城市扬尘对环境空气中PM10的贡献最大,占31%,其次为煤烟尘、建筑水泥尘和土壤风沙尘,贡献率分别为24%,12%和10%.城市扬尘主要来源于土壤风沙尘、煤烟尘和建筑水泥尘,其中土壤风沙尘是城市扬尘的最主要提供者.  相似文献   

11.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s) display many energetic phenomena--broad emission lines, X-rays, relativistic jets, radio lobes--originating from matter falling onto a supermassive black hole. It is widely accepted that orientation effects play a major role in explaining the observational appearance of AGNs. Seen from certain directions, circum-nuclear dust clouds would block our view of the central powerhouse. Indirec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dust clouds form a parsec-sized torus-shaped distribution. This explanation, however, remains unproved, as even the largest telescopes have not been able to resolve the dust structures. Here we report interferometric mid-infrared observations that spatially resolve these structures in the galaxy NGC 1068. The observations reveal warm (320 K) dust in a structure 2.1 parsec thick and 3.4 parsec in diameter, surrounding a smaller hot structure. As such a configuration of dust clouds would collapse in a time much shorter than the active phase of the AGN, this observation requires a continual input of kinetic energy to the cloud system from a source coexistent with the AGN.  相似文献   

12.
以锌粉和氯化钴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制备纳米Co粒子。采用透射电镜考察工艺条件对生成的Co粒子粒径及晶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粒径Co粒子的筛选,确定了用于制备磁性液体的适宜粒径。纳米Co经表面活性荆改性后与适量的纳米Fe3O4胶粒混合,用过渡液进行复舍包覆,使用超声波振荡和机械分散的方法将其分散于2-甲基硅油中,得到硅油基复合磁性液体。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物浓度一定的条件下,Co粒子的晶貌主要由反应温度决定;对Co粒子粒径影响最大的是反应温度,其次是搅拌转速,反应时间对Co粒子粒径的影响不大。Co粒子用作磁性液体基体材料的适宜粒径约为10.88nm,晶貌主要为六面体和棒形。复合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比Fe3O4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提高21%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高开启压力条件下泄爆导管对粉尘爆炸泄放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FLACS软件模拟了20 L球形装置粉尘泄爆过程,研究了不同导管长度(0~10 m)和导管通径(50~130 mm)对粉尘爆炸泄放过程中火焰形态、温度、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泄爆导管长度可降低泄放火焰的温度;加装泄爆导管后,粉尘爆炸泄放火焰锋面形态由“半弧形”转变为“刀锋状”,且对最大泄放火焰长度影响显著;导管通径较小时,导管长度越长,泄放火焰长度越短;导管通径较大时,泄放火焰长度随导管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4.
CoFe2O4磁性液体冰冻前后的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Massart法制备CoFe2O4磁性液体的方法。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测量CoFe2O4微粒的结构、粒径,表明微粒粒径呈对数正态分布,平均粒径为12.76nm,平均晶粒粒径为11.15nm。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在室温下测量CoFe2O4微粒的磁化曲线和体积分数为1%、1.2%、1.5%的磁性液体冰冻前后的磁化曲线。结果表明,磁性液体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小于等量磁性微粒的饱和磁化强度?准VMps,冰冻后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大于冰冻前磁性液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其原因是,磁性液体中存在块状、链状、环状团聚体,其中块状和环状团聚体导致饱和磁化强度降低;在磁性液体冰冻过程中,由于水分子的作用环状团聚体破裂成链,使压缩参数?酌变大,导致冰冻后磁性液体饱和磁化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近红外波段气溶胶粒子的形状和性质对散射特性的影响,将气溶胶粒子视为非球形粒子,并用T矩阵理论对0.94 μm波段的气溶胶粒子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进行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计算时其形状因子是不可忽视的元素,单个气溶胶粒子的散射相函数随着粒子形状的不同在前向和后向有明显变化;进行气溶胶粒子前向体散射计算时非球形粒子近似成球形粒子带来的误差较小,后向误差仍较大;气溶胶粒子性质的不同,即折射指数和数密度的不同对散射特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以醋酸锌为前驱物,采用水热方法在160℃水热条件下生成了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ZnSnO,多面体。利用XRD物相分析可知,该ZnSn03的物相属于AB03型钙钛矿结构。利用FESEM和TEM形貌观察可知,ZnSn03多面体具有截角八面体的几何特征,其径向尺寸为I-1.2μm,其平均直径约为500nm。以ZnSn03截角八面体为敏感材料,采用传统旁热式结构制成气敏元件,研究其对HCHO的敏感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制备的纯ZnSnO,截角八面体微晶对甲醛具有良好的敏感特性。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模拟波干涉的方法。在OpenGL虚拟现实开发技术平台和VC++编程环境下,依据波的传播和叠加特性,结合模块化设计理念,把现实存在的质点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通过控制每一时刻每个质点的运动方向和速度,确定质点的位置并由显示器实时绘制出来,实现了对高中物理实验中波的传播和干涉的模拟,有利于学生对波学原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权进香 《太原科技》2008,169(2):27-28
对扬尘的来源以及造成危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城市扬尘污染的现状和扬尘污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CoO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催化性能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表面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修饰的CoO纳米粒子,初步探讨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IR)和X光能谱仪(XPS)研究了样品的性质,并将其用到一氧化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中研究其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制备的CoO纳米粒子呈球状,属立方多晶结构,粒径可以控制,表面活性剂DBS以SO3^2-形式与Co^2+相结合。对一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思潮的概念出发,从分析文学思潮的实践形态入手,以“五·四”时期出现的“问题小说”这一具体现象为例,分析其理论主张、整体风格及相应作家的创作实践,从而由这些表面的“群”的现象寻找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