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防止全无缝化桥梁体系对后续普通路面产生不利影响,开展无缝桥梁接线路面温升效应研究。建立温升状况下加筋接线路面计算模型,推导加筋接线路面受力、位移理论计算公式;通过分析锚固地梁结构受力变形机理,引入矩阵位移法,得到1~3道地梁端部位移与端部力的关系式。采用VB语言编制程序,计算接线路面板截面应力及其位移。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法所得接线路面板压应力与实桥监测压应力的相对误差为0.2%~14.4%,两者较接近,说明理论分析方法可用于全无缝化桥梁接线路面应力与位移计算;在最大温升情况下,路面板压应力小于材料抗压强度标准值;锚固地梁结构能有效控制端部位移。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温度荷载作用下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端部变形与受力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地基与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变形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求得端部力计算的解析解,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端部CRCP温度应力及其变形,并与线性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非线性模型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通过分析设计参数变化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端部锚固力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裂缝实际调查和影响因素数值分析,研究基于可靠度的CRCP配筋率设计方法.通过实际调查CRCP路面裂缝间距与宽度分布情况,认为裂缝间距的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模型,裂缝宽度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模型;分析了钢筋直径、配筋率、混凝土极限拉应力及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应力对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通过CRCP路面失效概率分析,认为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的可靠度主要与设计裂缝间距及参数的变异水平有关.给出了CRCP的横向裂缝最佳间距值,得出基于可靠度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配筋率设计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钢筋混凝土间粘结滑移的线性本构关系,建立了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温度应力分析的计算模型及微分平衡方程,求出了微分方程的解答,并分析了降温荷载作用下路面内应力、位移的分布规律及裂缝间距、配筋率与配筋方式等计算参数的影响,给出了不利位置处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位移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分析CRCP的温度应力。  相似文献   

5.
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端部锚固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分析了连续配筋路面端部移动计算原理,提出了端部锚固应力计算的迭代法,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线胀系数和温度变化量是影响锚固应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合理的端部固应力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端部U型锚固和沿全梁U型锚固对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作用效果.方法以两种U型锚固方式的BFRP加固钢筋混凝土试验梁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有限元模拟混凝土裂缝扩展,利用界面粘结单元计算BFRP与混凝土之间的界面应力,分析两种U型锚固形式下B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扩展、界面应力、BFRP应力以及加固梁的失效机理.结果端部U型锚固下BFRP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高于全梁U型锚固的加固梁,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位置的局部高应力向两侧移动,界面应力和BFRP布的拉应力沿全梁分布更均匀,加固梁易产生界面剥离破坏;而全梁锚固的加固梁U型箍间裂缝位置处的BFRP局部应力增加迅速,易发生局部BFRP布拉断破坏.结论当BFRP加固混凝土梁只产生剪切裂缝时,全梁U型锚固的加固效果好于端部U型锚固方式,全梁U型锚固下BFRP加固混凝土梁的承载力更高、变形更小.  相似文献   

7.
CRCP加HMA加铺层路面结构以其良好的整体性、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在道路铺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CRCP中有钢筋和横向裂缝的存在,使得对这种路面结构的应力计算困难较大.使用有限元方法,对CRCP加HMA加铺层这种路面结构化简为平面应变问题进行分析,采用等参八结点四边形单元作为基本的单元对路面结构进行离散化,用组合单元法模拟钢筋的单向加动作用,用裂缝单元模拟裂缝的传荷作用.得出了裂缝间距和配筋率对路面结构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桥式起重机端梁受载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桥式起重机端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商业有限元软件对算例进行了数值计算.通过分析计算可以显示出端梁的变形情况、最大应力值和位移值,可以读取端梁上任一位置的应力值和位移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算例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对端梁结构进行适时改进.  相似文献   

9.
针对表层嵌贴预应力CFRP加固梁因黏结端部应力集中导致混凝土保护层易剥离破坏的问题,提出了在CFRP端部设置梯度预应力的构造措施,并通过构件试验系统研究了梯度锚固预应力CFRP加固梁的静载和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静力荷载作用下,梯度锚固预应力CFRP加固梁极限荷载较普通表层嵌贴预应力CFRP加固梁最大提高35.06%,破坏模式由端部保护层剥离破坏转变为保护层剥离与CFRP断裂复合破坏,梯度锚固预应力CFRP加固显著提高了RC梁的静载性能,且有明显的黏结应力峰值传递现象;疲劳荷载下梯度锚固预应力加固梁的疲劳寿命也较普通嵌贴加固梁显著提高,且疲劳破坏模式由端部保护层剥离转变为纵向受拉钢筋疲劳断裂;梯度锚固预应力构造显著增强了加固梁抵抗剥离破坏发生的能力,提高了加固梁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钢-混组合简支梁桥的桥面连续结构开裂等病害,围绕桥面连接板的横桥向应力问题,采用线弹性理论和板的偏微分方程进行分析,得出了桥面连接板挠度和应力的分布函数,建立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实桥荷载试验.通过比较理论解、有限元解和实测试验结果,证实了理论解和有限元的有效性.根据得到的分布函数,发现横桥向和纵桥向上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钢梁端部位置的连接板的上缘.此外,还分析了连接板区域尺寸变化对横桥向应力峰值的影响,包括纵梁端部距支座的长度、纵梁的间距以及连接板区域整体尺寸变化.结果表明:较小的纵梁间距和较长的纵梁端部与支撑之间的距离会导致连接板中的横向拉应力峰值增加,并提高横向拉应力在总应力中的占比,从而导致桥面连接板早于设计荷载开裂.因此对于纵梁间距较小、梁端长度较长的钢-混组合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结构,仅计算其纵桥向受力性能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危险,建议按照本文方法考虑横桥向应力对桥面连接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