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endovascology中文译名为"腔内血管学".是由景在平教授提出和构建一个新英文的名词,定义为通过腔内微创技术手段,对全身血管系统疾病进行腔内诊断、腔内治疗、腔内研究的学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87-88
心脑血管病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年死亡人数达331万。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其中影像学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依赖常规血管造影,但其只能显示血管管腔且属有创检查。CT血管成像(CTA)是一种无创性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74-74
本项目属于生物与医药技术领域。课题组围绕着颅内动脉瘤这一致死、致残率极高的常见脑血管病,针对传统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适应证窄,长期疗效差和费用极其昂贵等关键问题,历经13年的潜心研究,在16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支持下开展了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并证实了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念,建立了血管重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体系,并运用血管重建理论研发出了新型的颅内动脉瘤治疗器具,现已完成前瞻性单中心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推动了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理念由“瘤内栓塞”向“血管重建”的跨越,极大地拓宽了颅内动脉瘤微创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由传统的50%提高到99%),大幅降低了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复发率从而提高了长期疗效(由传统的10%~40%降低到2.0%),并显著降低了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血管重建治疗的费用(降低70%~80%)。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VR)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DSA、US、CT、MRI 等)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介入放射学的创立与发展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塞尔丁格(Seldinger)创用的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和70年代初逐步完善起来的经皮穿刺针技术。1967年美国放射学家马古利斯(Margulis)在《美国放射学杂志》(AJR)上最早提出《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m Radiology:A New Subspeciality》,但是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一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是在1976年,华莱士(Wallace)在《Cancer》杂志上以“Interventional Radiology”为题系统地阐述了介入放射学的概念以后,并于1979年在葡萄牙召开的欧洲放射学会第一次介入放射学学术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此命名被国际学术界正式认可。国内学者对这一名称的翻译也多种多样,诸如“手术性放射学”、“干涉性放射学”、“治疗性放射学”、“侵入性放射学”等,也有叫“导管治疗学”的,但多数学者愿意接受“介入放射学”这一名称。介入放射学是独立于内科、外科的第三学科,它既有外科手术特点,又有内科治疗机理,更有影像诊断综合知识,加上它所特有的穿刺、导管、导丝、球囊及支架等操作技能互相结合而成,它在许多方面或对某些疾病有内、外科所不及的作用,为临床上许多棘手问题开拓了新的解决途径,使一些难治或不治之症有了新的治疗方法。由于它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和不破坏原解剖结构等优点,因而成为部分中晚期癌症、血管性疾病、心脏瓣膜狭窄、创伤性出血、椎间盘突出、非血管管腔狭窄等不少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它所覆盖的范围广,包括神经、循环、消化、呼吸、骨骼、泌尿、内分泌、妇产科、耳鼻喉乃至眼科等各个系统。介入放射学是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介入放射学借其应用领域分为“血管性介入放射学”与“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前者包括有:血管成形术、治疗性栓塞、溶栓治疗、局部灌注治疗(或化疗加放疗)、局部血液采样、血管内异物取出、心脏、大血管疾病的治疗等;后者包括有: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引流、经皮硬化治疗、经皮造瘘、经皮取石(或异物)、经皮管腔扩张成形或经口腔、鼻腔、肛门、尿道插管行管腔扩张成形及瘘道栓塞等。一、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医学影像引导下经皮经血管行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学科。(1)血管栓塞术:将能够引起血管腔暂时性或永久性阻塞的物质,通过导管释放入病变血管或病变的供血动脉内,阻断血流,以达到治疗疾病或外科手术中减少出血的介入放射学技术。用于治疗: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脏器出血;②良、恶性肿瘤手术前栓塞;③晚期恶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④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血管瘤等血管性疾病;⑤未闭的动脉导管;⑥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子宫平滑肌瘤等。(2)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也称经皮血管扩张成形术,是治疗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大动脉炎、纤维肌肉增生、先天性大动脉膜性狭窄、时间较久的血栓形成、血管吻合术等因素引起的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的首选方法。PTA是建立在同轴导管与球囊导管基础上的。金属支架的出现克服了球囊扩张成形术后早期出现再狭窄的缺点。(3)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用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致死性肺动脉栓塞。(4)血管内药物灌注:用来治疗恶性肿瘤、血管痉挛以及血栓。(5)心脏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性心脏病学(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是运用介入放射学技术对心脏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包括心脏瓣膜扩张成形术、冠状动脉狭窄扩张成形术、未闭动脉导管栓塞术、粥样斑块旋切术、顽固性心动过速经导管消融术、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关闭术、经皮肺动脉瓣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肺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以及栓塞体肺循环侧支治疗严重的法洛四联症等。(6)神经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又称治疗性神经放射学(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或血管内神经外科学(Endovascular Neuroradiology),是综合神经影像学、神经手术学、神经病学及耳鼻喉科、颌面整形等多学科技术,在医学影像学引导下对神经系统部分疾病进行直接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包括脑脊髓动静脉畸形、颅内巨大动脉瘤、硬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等的栓塞治疗,脑膜瘤术前的辅助治疗、经皮血管成形术、动脉内药物灌注溶栓治疗和局部化疗。二、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非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是研究在医学影像引导下经非血管途径行介入性诊治的学科。(1)穿刺活检:在影像学仪器导引下,将穿刺针经皮穿至机体的病变部位,进行抽吸或切割病变组织或体液,以获取病理学、生化学、细菌学标本,达到诊断或鉴别诊断的目的,或抽吸出病变组织及液体,或注入药物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技术。这项技术已成为肿瘤、囊肿、血肿、体腔积液、脓肿、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简便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或治疗方法。活检范围从肺穿刺到纵隔、肝、胰、肾、骨骼、肌肉、乳房、淋巴、腹膜后、甲状腺、脑、脊髓与盆腔等多处部位。近来又有在X线透视下经静脉和导管活检技术。(2)穿刺引流术:将脓腔、气腔排空,促使组织恢复新生,避免功能损害。经皮脓肿引流术、经皮胆道内引流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3)囊肿抽吸及硬化治疗:用于治疗肾囊肿、肝囊肿、胰腺假性囊肿、肝包虫囊肿。(4)经皮造瘘:又称造口术,通常指对受阻的管腔建立与体外相通的瘘口,以便机体暂时得到改道运行排导,避免因梗阻造成严重功能损害,但它并不建立正常运行通道,只能作暂时性或永久性姑息治疗。(5)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将因外伤、肿瘤、放射损伤或手术疤痕等引起的狭窄通道扩大,使之通畅无阻。一般均用球囊导管扩张,如球囊导管扩张食道良、恶性狭窄,食道胃吻合口狭窄和胃肠吻合口狭窄、梗阻性黄疸等。支架植入通常指金属丝编织成的支撑管,放在狭窄的腔道处时,凭其弹力或记忆张力扩张,或被动地由球囊使其扩张,解决狭窄的通道,通常用于球囊扩张无效的病例。如:食管支架、胆管支架、气管支架、尿道前列腺支架、鼻泪管支架等。对于塑料制成的管状支架,通常称内涵管。(6)异物抓捕术:在影像监导下用异物钳、取石篮、抓捕器等将管腔内异物如结石或导管断段取出。(7)管腔疏通术:将因病变造成的管腔梗阻处,通过特殊的导丝导管开通闭塞管腔称再通术。如:输卵管再通术。(8)椎间盘减压术: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9)转流术:将腹水引流入静脉称为转流术。(10)神经阻滞术:经皮神经丛(节)阻滞术包括腹腔神经丛、胸交感神经节与腰交感神经节阻滞术。此外,经皮椎小关节阻滞和根周浸润及足、踝局麻剂注射也均为周围神经阻滞。用无水乙醇封闭神经节或神经丛,为恶性肿瘤患者止痛。(11)瘤体内治疗:经皮瘤体内注射酒精、醋酸、化疗药、热水或导入微波、激光、射频消融、冷冻消融、放射性核素、免疫或基因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内隐知识的编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匡辉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21-23,96
知识的编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隐知识和编码知识只是知识在不同编码程度时的表述,其中内隐知识高度依赖行为主体,而编码知识具有可共享性,能够脱离其生产者而存在和传播。内隐知识是伴随性的,它依赖于背景知识和知识生产者的洞察力、直觉、思维模式、信仰、经验等因素。内隐知识主要有四种编码方式:数字化、程序化、定义分类和隐性传播。  相似文献   

6.
——1981年,他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四年后,为追逐医学之梦,他选择前往美国罗马琳达大学医学院进修心血管病介入治疗;——1986年,归国后的他开始尝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在阜外医院开展了首例多支、复杂病变及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PTCA;  相似文献   

7.
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内保温是一种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结合重庆地区建筑外墙内保温的现状,采用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内保温系统实现对建筑物的节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本文阐述了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内保温系统的特点、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重点介绍了实施过程中对关键技术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主要利用球囊导管对冠状动脉进行血管成形术以去除内部的血栓等堵塞物,并扩张血管狭窄部位。文章介绍了球囊导管的专利申请情况和用于血管成形术的球囊导管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9.
endotension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重要并发症,目前将其译作“内张力”,该译名带有明显翻译腔,未能反映该术语的内涵及特征。基于原始释义、真实语境中的使用及词素三方面,提出将“内扩张”作为该术语的中文译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牙髓炎保存活髓治疗后牙髓供血能力;方法:将20只成功建立实验性牙髓炎模型的新西兰兔,按时间分为1、3、5、7天4组;每只兔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随机将两颗下领前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牙颈部钻两个引流孔,分别插入制备好的5号小儿头皮静脉针,头皮针周围用玻璃离子密封;再分别接5ml注射器,一支用于抽负压,另一支向髓腔内注入抗生素液,冲洗结束后,头皮针两端胶管用酒精棉球填塞,头皮针作为引流管保留;对照组不处理。分别于1、3、5、7天处死兔子,收集标本。CD31标志血管内皮细胞,显微镜下计数血管数量;结果:CD31标志血管内皮细胞,显微镜下计数血管数量,方差分析两纽数据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实验性牙髓炎保存活髓后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1.
人是有目的的存在物,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人是什么样的同人的活动及其目的相一致。人有三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活动形式,体现出人的不同活动目的和存在状态。自在的本能活动是人的自然合目的性活动,它表现为人的自然生存状态;自为的生产劳动是人的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社会存在状态;自由的审美游戏是人的超功利性目的活动,它表现为人的文化精神存在状态。审美状态是人活动的终极目的,文化精神存在是人的自我生成和实现状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休闲是社会发展的公共价值目标;休闲有助于劳动价值的实现;休闲对价值观念的发展具有规定性的导引作用;休闲催发生命价值的同一等四个方面对休闲的价值意义进行了分析,以期从价值层面对休闲做一功能性的界说.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伦理学的哲学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伦理是伦理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以对话与共识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伦理冲突.它体现出从未来到现在的时间之矢,带有平面化、结构性与历史性相结合,以及突出目的论色彩为本质特征.因此,它是一种新的价值生产方式的体现,即在神圣性、超越性之后产生的凸显性.这种价值生产类似于围棋规则与棋势的形成,平权的棋子相互运作凸显出契合当下状态的价值.探索中国现阶段实施应用伦理学的条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method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AmericanPragmatism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It alsocriticises some rival perspectives onmethodology of social research, in particularfalsificationist, realist and someanti-naturalist views. It is argued thatAmerican Pragmatism shows striking affinitieswith the genealogical method of history and thereflexive turn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It isalso argued that Pragmatism forces us to thinkdifferently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马力"探源     
功率单位“马力”这个概念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中期,这个词的出现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期。它应该是英语horsepower的仿译。大约过了三四十年,“马力”在汉语中已经基本定型,不但在科学著述中使用,在普通文献中也经常能见到。后来“马力”还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16.
空间不只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也是人的一种认识,具有历史、社会和实践的性质,是“属人的现实”。因此空间及宇宙万物也都是人所规定、创造和生产的产物。正是人类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创造和生产出不同的空间形式。它不仅包括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和理念空间,也包括虚拟空间和网络空间。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积极地投身空间的创造、设计、改造和生产。  相似文献   

17.
It is argued that given the “anti-anthropomorphic” principle—that the universe is not structured for our benefit—modelling trade-offs will necessarily mean that many of our models will be context-specific. It is argued that context-specificity is not the same as relativism. The “context heuristic”—that of dividing processing into rich, fuzzy context-recognition and crisp, conscious reasoning and learning—is outlined. The consequences of accepting the impact of this human heuristic in the light of the necessity of accepting context-specificity in our modelling of complex systems is examined.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of “islands” or related model clusters rather than over-arching laws and theories. It is suggested that by accepting and dealing with context (rather than ignoring it) we can push the boundaries of science a little further.  相似文献   

18.
By the end of the twelfth century in the south of Europe, new methods of calculating with Hindu-Arabic numerals developed. This tradition of sub-scientific mathematical practices is known as the abbaco period and flourished during 1280–1500.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methods of justification for the new calculating procedures and algorithms. It addresses in particular graphical schemes for the justification of operations on fractions and the multiplication of binomial structures.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schemes provided the validation of mathematical practices necessary for the development towards symbolic reasoning. It is shown how justification schemes compensated for the lack of symbolism in abbaco treatises and at the same time facilitated a process of abstraction.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密切,地方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还对生态环境建设存在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时还会阻碍生态环境建设的进一步实施与实现.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环境.由于甘肃河西文化的滞后性和封闭性,使西部开发中林草业发展与其传统文化产生了摩擦,超越传统文化,克服陈旧意识,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创新,营造先进的文化环境,为林草业发展培育强劲的文化内动力,是消除林草业发展与传统文化摩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四元论"与产业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论"的观点是产业哲学得以存在的依据;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区别使产业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联系又使科技产业化得以实现,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