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伍尚礼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78,(2)
用X射线法只能无损地测定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但近来的研究证实仅从工件表面的残余应力是不能说明工件残余应力和性能之间的关系的。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工件内残余应力分布的测定。然而至今还没有办法无损地测定工件内残余应力的分布。因此还只能用通常使用的剥层、切割、钻孔等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去除工件的一部分,使该处的残余应力释放,从而使剩下部分的残余应力分布发生变化,我们测定去除后的残余应力,再利用弹性理论计算出原来该处的残余应力。实际就是对测定值要予以校正。本文对厚壁元管和元柱试样测定残余应力沿半径的分布的校正,进行了归纳和探讨。在此着重说明校正公式的推导和相应的基本假定、应用条件等。对于测试方法和校正公式的计算方法等内容则作简要介绍,作者将在另文中探讨。 相似文献
2.
3.
任凤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
本文按复合梁计算方法对单相Fe_2B渗层应力常数进行测定.与一般按简单梁标定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其数值相差很大.这种应力常数标定方法适用于各种表层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的表面强化件的X-射线应力常数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X射线象增强器,研制开发成功一种小型低强度X射线成象仪.它具有分辨率好(≥5lP/mm)、工艺简单、成品率高(80%)、便于携带(整机重4kg)、可在明室实时观察透视象等特点.本文中论述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和在医学领域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际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4)
X射线测定锭杆的残余应力是无损和无接触的唯一方法。它在生产过程中作为质量控制依据的重要性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强调。本文讨论测定锭杆或小半径工件残余应力的基本原理。为了减少在小半径工件应力测定中X射线光束衍射强度和测角仪旋转轴精度产生的误差,必须采用新的小光点X射线管和工件旋转法。同时,讨论对测定小半径工件残余应力的修正法。所得到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6.
织构材料X射线应力分析的线性方程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毓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33(2):135-138
织构材料因弹性呈现各向异性,经典X射线残余应力分析法不再适用.借助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法,由单晶的弹性性质按织构计权平均预估材料的宏观弹性各向异性,根据广义虎克定律获得求解所需应力-应变线性方程组.为了方便实际应用,深入讨论了该线性方程组的组建问题,导出对应任何测量方向的方程式系数均为一固定宏观试样坐标系下弹性常数张量元的线性组合,该组合系数仅与测量方向有关,而与材料本身的弹性性质及织构无关.对一些通常采用的测量方向,提供了适用于具有正交试样对称的织构材料确定方程组系数所需的数据,归纳了这些数据的取值规律.所述方法可适用于任何晶体结构对称的织构材料及三维应力状态,并可推广至正交对称外的其他试样对称的织构材料. 相似文献
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4)
张定铨 何家文 著一九九九年四月出版《材料中残余应力的X射线衍射分析和作用》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产生原因、稳定性及测试方法 ,系统地介绍了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技术 ,并对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探讨 ,最后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着重论述了残余应力对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全书内容包括 3部分 .(1)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概念的界定 ;残余应力产生原因、稳定性、调整和测试方法 .(2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 :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 ;X射线弹性常数 ;X射线应力测定的衍射几何特点 ;影响测试结果的技术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Hiroshi Suzuki等人提出的多步回归分析方法,结合不对称布拉格衍射,对CdZnTe单晶片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与传统的单晶体应力测量方法比较,这种新方法可以准确测定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单晶体应力而不受d0值不可靠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薄膜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X射线薄膜衍射几何的特点,致使薄膜X射线应力分析的精度很难达到常规应力分析水平,本研究采用真空光,内标校正的途径来提高薄膜X射线应力分析的精度,同时,为了测定薄膜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应力,文中还介绍了高温薄膜应力分析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三维残余应力及深度分布的X射线分析和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X射线法在测定铍等轻元素材料内部残余应力及其深度分布时的不足,研究一种分析和计算轻元素材料内部全三维残余应力及其深度分布的新方法,提出了包括考虑平衡条件和表面边界条件的基于线弹性理论的一种模型方程,对分析和计算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作了介绍,编制出相应的计算机数据处理程序,能够对轻元素材料表面及内部任何一点进行全三维残余应力分析和计算,文中最后用铍的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正应力分量σ11,σ22随黉度的变化较大,而切应力分量σ12,σ13和σ23及正应力分量σ33均很小。 相似文献
11.
12.
13.
射束硬化是导致CT重建图像下降的物理原因之一.该文分析了射束硬化校正的常用方法,比如线性化方法、基于原始投影正弦图的校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圆形检测对象的最优投影逼近法.该方法将射线穿透距离最短的扫描角度作为最优投影角度,将该角度下的原始投影作为校正标准,并建立硬化校正方程,通过牛顿迭代法解得各个投影角度下的校正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硬化校正后,由射束硬化引起的杯状伪影得到较好地抑制.该方法具有自适应性,执行效率高,并且可以推广到多材质扫描对象的硬化校正. 相似文献
14.
本提出金属表面附近层区的三维应力的新的测试方法,对于存在应力梯度的金属表面层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本在X射线宏观应力测试中采用非线性回归方法,较之常规应力测试的线性回归方法,可以得到更具合理性的应力参数,这些应力参数所表示的是金属表面厚度约(1.1~1.2)Ⅱo范围内的平均值。这里,Ⅱo=sinθψ·0/μ定义为能够产生X射线衍射的表面层的有效厚度,μ是X射线的线衰减系数。分析表明,自由表面附… 相似文献
15.
X射线残余应力的层析扫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法和美国X2001应力仪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测定低原子序数材料内部三维应力的层析扫描方法,对装置和测定原理进行了讨论,设计出适合于层析扫描测定方法的计算机程序。根据提供的试验数据,能够对这类材料表面及内部任意一点进行全三维应力分析,计算应力及梯度和被测材料的晶面间距,并有一套计算的自我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法,用日本理学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铁矿石中的TFe、S等组分含量。经过实验证明,本法快速准确,能很好地对铁矿石进行测定,不仅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7.
王婉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27(2):114
<正> 木材是天然长成的具变异性的一种材料。木材构造的差异主要由不同细胞类型(管胞、射线细胞、导管和木纤维等)的数量比例和它们的尺寸,特别是细胞壁的厚度所决定,通常以木材密度来体现。木材密度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物理性能指标。凡影响木材构造的因子,均能影响木材密度。因此,密度除受遗传、生理、机械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外,立地条件、树龄、树干不同部位等因素对木材密度亦有相当大的影响。 测定木材密度的常用方法是,在试样各相对面的中心位置,用千分尺分别测出弦向、径向和顺纹方向的尺寸,准确至0.01毫米,随即称重,准确至0.001克。然后将试样放入烘箱(103±2℃)内烘至恒重(最后两次重量之差不超过0.002克)。取出试样,放入玻璃干燥器称量瓶中,冷却至室温后再取出称重。若试样形状不规整或有裂缝,可用水银测容器或排水法测定其体积。上述测定密度的精度受体积测定限制,同时难以连续地了解木材中密度的细微变化(因试样本身有一定大小,测定结果实际上仅是这一试样内木材密度的近似平均值)。 近年来,为快速和准确地测定木材密度的连续变化,X射线测定木材密度的方法得到重视和发展。此法由法国林业研究中心的H.Polge教授于1963年最先倡用。加拿大、美国、日本、英国、智利、比利时、芬兰、爱尔兰、意大利、挪威、瑞士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先后采用了X射线测定木材密度的方法,并建立了专用实验室。 为推广这一木材科学的新技术,本文对它的理论和方法作如下简介,并以我国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测定为例说明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铍是广泛应用于核能、航空和航天工业的稀有轻金属,作为结构材料,因加工过程而引入的残余应力对其制品的使用将带来不良影响,测定残余应力的大小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传统X射线残余应力检测技术,提出了X射线断层扫描测定法。该方法利用现有仪器,通过改变测定技术和计算方法,可以无损测定铍等轻金属制品表面残余应力及沿层深的分布。采用这一新方法计算了弧形铍焊件焊缝附近表面、距表面0.5mm和1.0mm处的残余应力,同时还计算出铍无应力(103)晶面的面间距d0,结果与根据晶面间距公式计算出的铍(103)晶面的面间距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衍射法测量冷轧带钢残余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余应力的不均匀分布是影响板形的根本原因.为了深入了解冷轧带钢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文章采用X射线衍射法对在不同轧制条件下冷轧后带钢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分析,研究了残余应力沿板厚方向的变化、张力对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以及残余应力与板形的关系.研究的结论对制定与完善板带轧制规程、提高板形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历年来在胸部X射线群检中医务工作者和受检者所接受的体表吸收剂量的测定结果。在一次胸部X射线摄片检查中医务工作者和受检者所接受的平均体表吸收剂量分别为:7.9×10~(-12)Gy和2.02×10~(-4)Gy;变化范围分别为(3.0-11.9)×10~(-12)Gy和(1.61-2.31)×10~(-4)Gy。在一次胸部X射线透视检查中医务工作者和受检查所接受的平均体表吸收剂量分别为:6.5×10~(-10)Gy和12.7×10~(-4)Gy;变化范围分别为(1.7-17.2)×10~(-10)Gy和(7.2-24.6)×10~(-4)Gy。本文还给出受检者在检查前等待时由散射X射线所产生的体表吸收剂量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