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M_s点上、下等温处理时的相变过程所获得的各种体积比的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及其强度与韧性、并通过断口分析讨论了贝氏体体积率变化对断口形貌及断裂机制的影响。Gcr15轴承钢在稍低于M_s点的220℃等温4小时所得到的复相组织,弯曲强度比普通淬火、回火的提高1470MPa,冲击韧性增加1倍多,断裂韧性约递增70%。具有优异的强韧性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马氏体等温处理时,贝氏体的相变过程与微观组织、先析贝氏体的强韧化规律和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马氏体等温处理时,贝氏体相变过程分快速和缓慢两个阶段完成。快速阶段奥氏体分解为典型高碳钢下贝氏体,碳化物为ε-碳化物。缓慢阶段分解的为 Fe_3C。马氏体等温处理时,先祈贝氏体分割过冷奥氏体晶粒,细化随后转变的马氏体领域与条束来赢得强度与韧性大幅度共同提高。接触疲劳寿命比低温回火马氏体高70%。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论述了4Cr13马氏体不锈钢制造弹簧经淬火深冷处理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关系。试验结果与现场使用表明;该不锈钢弹簧的热处理工艺应将淬火温度由常规的1020~1050℃提高到1100℃,使其组织中具有一定量的板条马氏体及残余奥低体,再经液态氮(-196℃)深冷处理,和经350℃回火,提高了弹簧的强韧性,使弹簧的使用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4.
显微组织参量对马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轴承钢屈服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GCr15轴承钢在M_s点上下保温不同时间等温淬火并低温回火后,显微组织参量和残留奥氏体量随贝氏体体积分数变化的规律,测定了不同贝氏体体积分数时复相轴承钢的屈服强度、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数据.复相组织中马氏体相屈服强度与有效晶粒尺寸的关系符合Hall-Petch 晶粒细化强化模型,而下贝氏体相的铁素体条片宽度((?)_B)和碳化物粒子间距((?)_c)分别按Langford-cohen 亚结构强化关系和Orowan 弥散强化关系为屈服强度增值作出贡献,残留奥氏体量则将导致屈服强度下降.综合复相组织中各相的显微组织参量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数学处理,导出马氏体-下贝氏体复相轴承钢屈服强度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力学性能测试数据予以校核,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A_1点以下温度的氢-苯混合气流处理,使研究的Fe-Nb合金丝试样渗入0.5%C.淬火样品的金相观测表明,~40μm厚的样品表面渗碳层为马氏体,渗碳层下部为α-Fe相.用NHI-12型真空K(?)氏摆测量淬火试样的室温内耗和淬火-变形试样的室温-中温内耗发现:淬火样品有一高度达1×10~(-2)的45℃附近峰;而在变形样里则代之出现峰更高(1.7~2.0×10~(-2))的45~60℃内耗峰,还出现两个小内耗峰,即~300℃峰和~235℃峰.分析可知,它们分别是在实验(试样存在很强的宏观组织应力)条件下,马氏体bct晶格中C原子扩散运动峰、亚稳碳化物溶解过程SKK峰和变形α-Fe相的SK... 相似文献
6.
安运铮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88,(1)
本文用金相硬度法测定了2Cr13钢中温转变动力学曲线,用金相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 M/B 组织形态及其精细结构,并用碳化物萃取复型观察了碳化物析出与分布的特点,对等温组织与普通调质组织在硬度、强度、塑性、韧性、大气与腐蚀疲劳、腐蚀抗力、断裂韧度、疲劳门槛值与裂纹扩展速率诸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扫描电镜下分析了疲劳断口形貌。研究表明,等温组织(M/B)在常规力学性能方面均显著优于淬火回火组织,均匀腐蚀抗力较好,大气疲劳强度较高。但在600℃~650℃回火后与调质比较,其断裂韧性较差,腐蚀疲劳强度下降,点蚀电位较低。这与等温组织在热处理过程中沿原奥氏体晶界偏聚析出较多碳化物有关。 相似文献
7.
曲淑英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8,(1)
对轴承钢的疲劳裂纹和门槛值进行了仔细研究,提出了该类材料门槛值的理论计算公式,考虑了如应力比、应力集中、曲率半径等影响脆性开裂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实验验证,两者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7,(Z3)
为了提高高碳铬轴承钢碳化物的均匀性,1983年国家科委及冶金部下达了“轴承钢控制轧制工艺研究”课题,决定在大冶钢厂430/300小型车间实现这一工艺。其目的是降低GCr15(GCr15SiMn)棒材的网状碳化物级别,获得理想的轧后组织及其后的球化退火组织,缩短球化退火时间,最终达到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9.
使用Tight-binding势函数,对液态Cu在等温凝固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模拟)计算,得到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双体分布函数和配位数分布等静态结构信息,对等温凝固过程中FCC短程有序结构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H-A键型变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键对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弛豫时间下典型短程有序结构的分布. 计算表明,在Cu凝固结晶相变过程中1551键应是先向1541键转化,初始三维结构的形成可能主要依赖于Cu原子在两个方向上的扩散和弛豫.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理想气体等温、等容反应系统等温方程与平衡常数的探讨,得出了-RTln Kc^θ=△rAm^θ(c^θ)的结论。将-RTln Kc^θ=△rAm^θ(c^θ)的结论用于过渡态理论,得到了选用不同标准态时对应的速率常数公式,也得到了不同活化能与活化热力学能、活化焓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对速率常数公式间的对比,给出了活化熵、活化热力学能、活化焓、活化亥姆霍兹函数和活化吉布斯函数在选用不同标准态时的区别。由上述结论及所得关系式,解释了由-RTln Kc^θ=△rGm^θ(c^θ)产生的矛盾,还分析了-RTln Kc^θ=△rGm^θ(c^θ)存在的原因及可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蔡伟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
作者借助X-衍射、能谱等分析手段对马氏体不锈钢表面激光熔化处理后的组织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激光照射后,熔化层近乎无扩散凝固,致使凝固成分均匀分布;凝固组织呈辐射状柱晶,但无晶体择优取向。还对激光加热及随后冷却期间进行了传热分析,并对上述结果及组织形成机制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X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淬火及深冷后的微细组织结构,指出深冷处理后硬度的提高主要来自微细弥散碳化物的沉淀析出,这些碳化物直径在10- 6 m m级.研究表明,深冷处理使马氏体轴比c/a 降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新研制的一种新型磨球材质—马氏体球墨铸铁。试验表明:采用不完全孕育处理并配合适当的热处理,可在不加或加入少量合金元素的条件下获得磨球所需要的组织。采用合适的淬火介质可保证Ф60~Ф100mm 磨球完全淬透并无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14.
利用X射线分析、原位电阻测量等方法研究了CuAlNiMnTi在马氏体不同温度的时效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淬火态CuAlNiMnTi合金在马氏体态时效过程中发生马氏体稳定化现象;在这一过程中OD3长程度有序无明显变化,但发生了原子短程无序。马氏体稳定化主要是由原子短程无序引起。 相似文献
15.
逄志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0,(10):121-121
发电机碳刷有励磁机碳刷,滑环碳刷。主要故障:火花,励磁机转子滑环表面发热超温,碳刷震动。直流励磁机最大的缺点就是碳刷,整流子维护麻烦。笔者根据观测、测量和对不同工况时的分析,找出电流偏差大的原因,在采取相应措施后,使该问题得到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17.
曲淑英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8,11(1):14-17
对轴承钢的产皮劳裂纹和门槛值进行了仔细研究。提出了该类材料门槛值的理论计算公式,考虑了如应力比,应力集中,曲率半径等影响脆性开裂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实验验证,两者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8.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金相、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精密测量了铁基合金「3,15,10」f马氏体要变晶体学,并对薄片向透镜过渡区出现的各种复合马氏体形貌和「295」透镜马氏体相变应变细节及其精细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本质意义的新现象,对深入理解马氏体相变本质及其晶体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试验证据;同时发展了传统的金相方法,用它对马我体形貌、相变晶体学和精细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了透镜马氏体的「121」f相 相似文献
19.
20.
经验模型不能反映电池内部复杂的物理化学耦合过程及其导致的响应迟滞,这给燃料电池系统精确控制策略的开发带来了一定困难。针对此问题,建立了面向控制的一维非等温两相流模型,考虑了流道内气体瞬态效应、电池内部水相变,研究了电流密度对气体浓度以及水热分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运行条件和模型参数对电池输出电压的影响,探究了电流阶跃下该模型相比于集总参数模型在输出性能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可为燃料电池系统层面的模型优化及控制策略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