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低温下船用钢材单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对低温下船用钢材弹塑性曲线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方法】选用EH36钢作为试验材料,对试件进行三种低温下的单向拉伸试验,在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采用弹性-幂次强化模型本构关系进行拟合,对比不同温度下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结果】对EH36钢在不同低温下的单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屈服强度和塑性应变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结论】EH36钢塑性强化参数采用有效塑性应变,计算得出预加应变时逆向加载的一维应力-应变关系,为此材料力学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微弧脉冲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与高能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具有阻燃特性的TiZrNiCuBe非晶结构改性层和具有隔热特性的YSZ隔热一体化复合功能涂层.研究了该复合功能涂层的阻燃特性、隔热能力、结合强度等关键性能,重点研究了该复合功能涂层对钛合金基体的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持久性能、高温拉伸蠕变性能及高周疲劳性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弧脉冲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与高能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TiZrNiCuBe阻燃和YSZ隔热复合功能涂层,与钛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较高,达到37.6 MPa;在750 ℃仍然具有显著的阻燃效果,而未涂敷阻燃隔热复合功能涂层的钛合金在350 ℃就发生“钛火”燃烧现象;600 ℃时的隔热温度达到70 ℃,能满足无人机尾喷管使用要求.TA32钛合金沉积阻燃改性层后,与TA32钛合金相比,室温抗拉强度下降2.7%,550 ℃高温抗拉强度提高0.9%,550 ℃/350 MPa高温拉伸持久寿命下降8.5%,550 ℃/300 MPa高温拉伸蠕变伸长量提高2.5%,高周疲劳寿命下降25%;TA32钛合金沉积阻燃改性层再喷涂隔热涂层制备的阻燃隔热复合功能涂层后,与TA32钛合金相比,室温抗拉强度下降12.9%,550 ℃高温抗拉强度下降12.7%,550 ℃/350 MPa高温拉伸持久寿命下降39.7%,550 ℃/300 MPa高温拉伸蠕变伸长量提高32%,高周疲劳寿命下降24%.因此,采用微弧脉冲离子表面改性技术与高能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的TiZrNiCuB阻燃和YSZ隔热复合功能涂层,对于TA32钛合金基体的室温和550 ℃的抗拉强度影响不大,但对高温拉伸持久、高温拉伸蠕变和高周疲劳性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降低了钛合金基体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转矩流变仪共混、传递模压成型方法制备了苎麻/钛酸钾晶须/聚丙稀多元复合材料,并以拉伸强度和冲击韧性为指标进行了极差分析,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苎麻/钛酸钾晶须(10%)/聚丙稀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含拉伸、弯曲、冲击等)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材料的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复合材料拉伸和冲击强度影响大小的顺序为:钛酸钾晶须含量>苎麻含量>苎麻的表面处理;晶须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在晶须含量一定的情况下,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随苎麻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Ti_3AlC_2陶瓷粉体,对CNTs粉体、Ti_3AlC_2粉体进行化学镀铜,表面改性.以镀铜后的CNTs粉体、Ti_3AlC_2粉体为增强相,AZ91D粉末为基体,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CNTs/Ti_3AlC_2/AZ91D复合材料.确定复合材料的最佳原料配比为:镀铜后的CNTs∶镀铜后的Ti_3AlC_2∶AZ91D=1∶25∶74,热压烧结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为35MPa,烧结温度为500℃.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随着CNTs粉体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密度逐渐减小,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强度为342 MPa、压缩强度为427MPa、剪切强度为119MPa,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提高了25.52%,屈服强度提高了122.46%,延伸率提高了33.54%.并分析了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U相生成机制、位错强化机制、载荷强化机制等机理.  相似文献   

5.
尼龙6/纳米SiO2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原位聚合合成法制备了综合性能很好的尼龙6/纳米SiO2复合材料。与自制纯尼龙6相比,当纳米SiO2的含量在3.6%时力学综合性能最优,拉伸强度提高了18%;断裂伸长率提高了35%;U型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3%;弹性模量提高了19%。随着纳米SiO2含量的增加,各种力学性能都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同时对这些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成型收缩率。  相似文献   

6.
变形速度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温拉伸实验研究了不同变形速度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速度的提高,该材料的屈服强度σ0.2略有增加,但抗拉强度σb有所下降;断裂延仲率δ明显降低,屈强比σ5/σb则明显提高;而变形速度对该材料室温拉仲变形过程的加工硬化影响不明显;该材料均匀拉伸塑性变形的加工硬化曲线可描述为:σ=1 638.43ε0.6328 0.0361Inc(MPa).  相似文献   

7.
铝合金开裂机理及刻痕杆断裂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结合古典强度理论和现代损伤力学对金属屈服和断裂解释的力学原理,给出了铝合金在应力三轴空间广义屈服轨迹方程的新诠释.根据三向等拉伸应力状态下铝合金屈服和宏观脆断的重合性,提出了铝合金在应力三轴空间的开裂准则.并通过对铝合金刻痕杆断裂试验的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开裂准则的普适性及精度.给出了铝合金广义屈服和开裂模型的物理解释及抗断设防.  相似文献   

8.
通常用X射线衍射线的半高宽作为材料表面的强度指标.对于硬状态材料,喷丸表面的半高宽显著减小,但其屈服强度却明显提高,这一结果说明,表面屈服强度能比半高宽更好地表征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用表面屈服强度这一新指标,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喷丸影响层是处于加工硬化状态,而不是处于加工软化状态,喷丸和未喷丸试样表面的屈服强度都低于整体的屈服强度,这是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低合金高强度钢在不同驰豫时间下具有组织与拉伸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过适当的驰豫时间,能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不同成分的Pb-B金属基屏蔽材料的微观组织与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并对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了解其断裂机理。结果表明:随着Mg含量增加,试样晶粒发生明显的细化,分布于晶界的粗大树枝晶向细小枝晶转变;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随着Mg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Mg含量达到60%~65%,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基本保持不变,试样最佳强度达到125MPa,延伸率达到0.68%;从断口形貌分析来看,材料断口形貌均呈现脆性断裂特征,随着Mg含量增加,材料断裂机制从沿晶断裂向解理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1.
王杨 《漳州师院学报》2008,22(4):146-14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工科院校却纷纷偏离了培养“工程师”的目标,向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发展,使本来严峻的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更加严重。工科院校理应回归到工程师“摇篮”的办学宗旨上,为国家输送大量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王贺  李怡 《漳州师院学报》2007,21(2):149-155
建国以来,农民的个人情感在他们的家庭心理归属取向演变中占据着的重要位置,在过去50多年里,农民家庭情感的变化导致了近年来农民“私人”家庭心理归属取向的急剧发展。在这种家庭心理归属取向下,传统农村的家庭孝道、夫妻间尊卑意识在逐渐衰落,但农民家庭中的个人欲望与个人自主性却得到了解放和增长。  相似文献   

13.
曾明华 《漳州师院学报》2004,18(4):10-13,33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取缔排斥到鼓励发展,一波三折.了解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定位的演变,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实践中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法律和法规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授权范围内行使国家行政与行政管理的权力,这就决定了高校必然拥有行政自由裁量权,但其范围是有限的.高校自由裁量权设定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但高校自由裁量权的价值取向.必须体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类并没有找到科学的时间意义。本文希望同大家一起浏览人类认识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探讨现代科学中与时间有关的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潮水盆地构造特征与找煤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潮水盆地区城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特征以及含煤地层的沉积、赋存与构造关系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潮水盆地构造控煤的规律,从而为在盆地内开展找煤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转子磁场定向的原理及转子磁场定向下感应电机的矢量控制方法,从而对观测器的感应电机矢量进行更准确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定位,制定新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坚持内涵与外延、质量与数量的均衡发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科学推进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东部山地生态条件,生物和环境脆弱性及发展优势,根据它优势及障碍性因素提出了今后农业建设方向及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断裂的形成机制入手讨论了活断层与构造应力场的关系,利用断层资料计算了甘肃地区的主压应力方向,结果表明,主压应力为北东向,新构造应力场、现代构造应力场、地震应力场趋于一致,认为晚第三级以来,甘肃地区地壳构造应力场相对稳定,应该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