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科学管理研究》2015,(4):72-75
基于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大中型企业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决策选择因素及其动态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企业科技人力资源和研发机构建设能力、国际市场竞争与需求变化对企业自主创新战略选择有显著影响;技术引进对自主研发具有滞后作用,两者最优滞后期是3;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有单向因果关系,但是不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技术供给的主要途径是依靠软技术引进,并向高新技术产业方向发展.外资企业是我国技术引进的主体.跨国公司是我国技术供给的主体.我国国内技术供给能力在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R&D投入不足、国内专利授权量较低、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比例严重失调、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我国要有效地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供给,必须加强软技术引进,同时要注重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3.
谷雨 《广东科技》2005,(10):95-97
在地区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过程中,科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是科学的探索和技术的创新。然而,在我国特别是广东,经济发展所依靠的技术进步却主要依赖于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则十分匮乏。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技术引进的路线仍然能够在大多数领域中支撑广东的产业发展。但是,当广东面临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就必定遇到技术引进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资讯     
政策聚集PolicyFocus徐冠华:搞自主创新不等于排斥技术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部长徐冠华9月8日在昆明作了题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的报告。报告指出,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不等于不引进技术。应当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的关系,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  相似文献   

5.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出现递减趋势,科技进步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要获得新的科技,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外源式”的技术引进,一个是“内源式”的自主创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以往依靠购买外国技术或试图“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面临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保持和提高产业竞争力,就必须增强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能力。一、自主创新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进程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和模仿阶…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1年相关截面数据,通过构建垂直专业化、价值增值能力、产品盈利能力、科技贡献能力等指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以技术引进、模仿、直接参与产品竞争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垂直专业化→利润创造"的良性循环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2000--2011年相关截面数据,通过构建垂直专业化、价值增值能力、产品盈利能力、科技贡献能力等指标,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路径主要以技术引进、模仿、直接参与产品竞争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垂直专业化一利润创造”的良性循环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进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的资源禀赋状况决定了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物技术 ,并通过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发展农业生物技术 ,要在关键领域有所创新 ,把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 ,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网络外部性下我国企业技术引进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Hotelling模型所构建的多维产品差异化模型,深入研究了在具有产品网络外部性特征的行业中,我国政府和企业的优化技术引进策略,指出当国际可选择技术与我国自主研发技术质量差距较大时,技术引进国政府应鼓励本国企业引进尽可能高质量的技术;当国际可选择技术与我国自主研发技术质量差距较小时,我国政府应限制本国的技术引进活动;在推动本国企业技术引进活动时,技术引进国应权衡比较引进技术与原有技术的质量差距、技术之间兼容性、技术许可收费比例、技术引进的技术溢出强度等因素,并强调技术企业拥有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7,(1):112-115
基于低碳科技国际协同机制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低碳科技国际合作影响因素的假设。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转移机制、服务机构和交流平台都对国际间低碳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具有显著地正向相关关系。因此,需要保护知识产权优化转移机制,扩大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促进低碳技术国际创新合作平台的建设,国际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李孟顺 《创新科技》2006,(10):14-16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实施自主创新发展战略,许多地方还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目标。但是对于如何搞好自主创新,在认识上,观念上尚有一些模糊之处。笔者认为:目前抓自主创新应当处理好八个关系。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的关系是搞好自主创新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许多人认为省、省辖市只要抓好技术引进就行了,创不创新无所谓。这是一个必须纠正的误区。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主要是靠投资拉动、靠引…  相似文献   

12.
从技术学习到自主创新: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是发展中国家利用世界先进技术、实现技术追赶的现实选择。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从技术学习到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其中包括技术学习、自主创新的内涵,从技术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过程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等问题。并在综合评价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的结果,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结合现实分析了国际大循环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中技术进步的机制,发现单纯依赖技术引进无法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研究了“双循环”新格局下技术创新和技术外溢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需要积极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应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努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作用,促进生产要素不断流向自主技术创新领域,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宜宾科技》2006,(3):28-30
中央明确提出,加强自主创新,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十五”期间,八一二厂快速健康发展,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管理理念不断提升,正得益于企业国际交流、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正>现在国家已经把科技自主创新列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但企业界、科技界和经济学界对此的“模糊认识”并没有因此而消除。这些“模糊认识”主要包括,主张“技术引进为主、自主创新为辅”,不赞成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提出要“扩充产业”不要“提升产业”等。本文从经济成本核算的角度,认为我们应当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为主、技术引进为辅”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引进国外智力 促进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公关研究和技术引进,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落后。为了满足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对技术的需求,尽快缩小我国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跟踪世界农业科技前沿,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自主创新发展新农业的同时,针对国家农业发展目标和  相似文献   

17.
国际技术转移担负着技术引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我国科技与国际前沿接轨的主要途径。随着经济和科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际技术转移活动逐渐频繁,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本文从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现状和趋势进行综述,分析了我国国际技术转移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技术转移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战略角度看,我国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技术转移方面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优化技术引进的结构:二是加强引进技术的后续吸收和再扩散;三是国内技术横向转移的组织创新;四是发展优势技术的外向输出。一、技术引进结构的优化优化我国的技术引进结构,应注意把握以下战略要点: 1.力求以适用先进技术为引进重点对于发展中国家,适用技术需求量最大,对国民经济影响最为广泛的引进技术首先是适用技  相似文献   

19.
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制定"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力图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技术引进政策显著提升了国家的整体技术能力,促进了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本文就我国技术引进政策体系建设落实情况、进展与成效以及领域专家对《纲要》未来实施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科技国际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通过科技国际化的多种形式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促进我国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对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现状,阐述了影响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提出了国际科技合作为自主创新服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