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机设专业综合实验是为机械类全日制机设专业本科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为了提高本科生实验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针对机设专业综合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实验教学中,并对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方法与过程进行了细致阐述,同时分别从实验过程、实验效果以及学生自学环境等三方面对虚拟仿真实验环节的特色与创新进行了阐述,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设计分析能力,尤其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类专业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要求.根据目前本科机械类课程体系暴露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AD/CAM的本科机械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设置了不同层次的CAD/CAM培训课程,从基础培训到中级培训,再到高级培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CAD/CAM各个模块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门类的相关课程当中进行讲授,教学内容和机械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关联.通过课程学习,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设计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类专业外延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要求。根据目前本科机械类课程体系暴露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AD/CAM的本科机械类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设置了不同层次的CAD/CAM培训课程,从基础培训到中级培训,再到高级培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将CAD/CAM各个模块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门类的相关课程当中进行讲授,教学内容和机械学科的课程设置相关联。通过课程学习,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和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设计水平、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加强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工程训练中心是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目的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本文结合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体系和要求,提出了对机械类学生进行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训练的做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设计、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缺乏对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创建理想的创新学习训练区平台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团队协作训练、知识整合项目训练、科研成果转化训练等全方位各种层次的综合培训,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文章主要介绍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机电创新学习训练区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实践表明,独立学院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重,制定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开发包括工程认知训练、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创新训练在内的多层次训练项目,同时,加大实验室硬件建设力度,多种途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素质,切实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矿业类卓越工程师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河南理工大学采矿、安全、矿加等矿业类卓越工程师专业为对象,从训练模式、训练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仪器设备研发、课程考核等方面,探索矿业类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通过对矿业类卓越工程师专业的工程训练教学改革,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也为其他卓越工程师专业工程训练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为基础,以虚拟仿真训练、科研培训、毕业实习、自主创新创业为依托等主要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的建设与教学实践,该课程通过系统规划,整合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层次推进实验环节,实现了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通过开放性环节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视野,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实验教学交流增强了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10.
轻化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轻化工程专业实验是轻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十分重要。通过多年来对江苏工业学院轻化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实践,根据专业特点,对实验课程实行独立设课、改革实验内容、设置研究性、综合设计性实验等手段进行改革,提高了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制药工艺学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多,知识繁杂,和实践结合紧密,对制药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制药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教改探索。  相似文献   

12.
陈琳 《科技信息》2012,(11):222-223
CDIO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从工程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随着时代和行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中国民航特色专业的交通运输专业,迎来了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痼疾,建立更加适应现代民航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期。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指导,将四个教育和实践的训练环节与放行评估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以期建立"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培养对象的专业底蕴,缩短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13.
"水泥生产中央控制与操作"是材料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水泥生产中央控制与操作"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和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促进个性发展,锻炼实践操作、群体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行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迫切要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工程训练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实践课堂。结合升华模型加工制作实例,探讨了工程训练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实践证明,工程训练课程以实践实例为基础,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从高职口才训练课程及相关素质拓展训练的教学实践出发,根据高职办学理念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实际.探讨高职院校口才训练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并对目前高职院校口才训练的目标定位、口才教学模块模式的创新、教学原则与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求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与企业对软件工程人才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使得如何设置并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型软件工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软件工程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多层次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实践环节体系,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平台,从特色专业教育、实训平台、精品课程、远程辅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实训、就业等多方位资源,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就业率稳步提高,社会认可度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工程教育越来越侧重于工程科学和理论分析工具,而逐渐远离实际工程操作能力。结合工程训练中心实际情况,引人全新的工程教育模式CDIO(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操作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和互动的能力,使他们成为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与学校定位,构建了重基础、宽口径、专业有特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瞄准专业发展前沿,结合地方特色,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采用"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将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行学科竞赛机制、专业导师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政策和措施,在创新教育与工程实践中,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实验教学是师范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结合师范教育的特点和教师教育优势,以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构建教师教育“443”实验教学体系;以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为抓手,优化实验课程模块;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设;积极借助机器人创新教育与教师教育网络互动平台,进行面向师范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实践,凝炼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特色,促进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对高职教育专业技能和素质教育进行有益探索,在实训课程教学中融入综合职业素质元素,通过转变教学观念、合理设计任务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法,取得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在专业实训课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综合职业素质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