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07年7月对广西河边洞和水碱上洞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调查和标本的采集,河边洞共捕获标本180号,隶属3门5纲7目20科32种。水碱上洞共获标本254号,隶属3门5纲8目15科20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其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B群落(2.428 7);群落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0.939 2)和群落F(0.429 2)。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D与群落E(0.400 0)。  相似文献   

2.
2007年7月21日~30日对广西岩头洞和下岩洞内的脊索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标本4300号,经鉴定和分类计67种,其中岩头洞内3590号,隶属3门5纲7目22科51种;下岩洞内710号,隶属3门5纲7目21科36种。本文主要研究了洞穴动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在群落E(2.6035),最低在群落F(1.4459);相似性指数最高在群落B-D(0.3826),最低在群落A-F(0.0016)。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对广西河边洞和水碱上洞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调查和标本的采集,河边洞共捕获标本180号,隶属3门5纲7目20科32种。水碱上洞共获标本254号,隶属3门5纲8目15科20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其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B群落(2.4287);群落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A(0.9392)和群落F(0.4292)。通过群落相似性分析,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D与群落E(0.4000)。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对贵阳市的大水洞和贵定县的马狼洞内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3314号,其中大水洞1467号,隶属3门7纲11目20科26种(或类群);马狼洞1847号,隶属4门9纲16目35科55种(或类群)。两洞内由6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指数、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高的分别是群落D(6.4811)、群落B(2.6364)、群落E(0.8793)和群落D(0.542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与湿度和氮气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57和-0.998,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2;优势度指数与磷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3;CO2与物种数、物种丰富度、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070、-0.570和-0.510,其相关性虽然都未达到显著以上水平,但说明对物种和群落多样性有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贵州兴义市下洞、白龙洞、飞龙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3个洞穴共获标本(含统计数)4000余号,隶属3门8纲18目40科50属71种.并对3洞的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A2(2.7423),而最低是群落C1(0.3953);相似性指数最高是群落A1-A3(0.9888),而最低是群落C1-B2(0.1936).  相似文献   

6.
元谋干热河谷不同森林群落蝽类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7种森林群落的蝽类昆虫进行研究,共采获蝽类昆虫标本928号,计45种.云南松人工林和印楝人工林的蝽类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Simpson优势度最低;而牛筋条-黄荆林物种丰富度低、Shannon-Wiener多样性及Pieiou均匀度指数最低,Simpson优势度最高.Jaecard指数显示7种森林群落蝽类之间为不相似水平,体现了各群落的蝽类多样性,是维护元谋干热河谷生物多样性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2014年8月,对贵州省赤水市白杨坪1号洞和7号洞的脊索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动物标本871号,经鉴定并统计,隶属于20科25种。其中白杨坪1号洞共获标本363号,隶属于3门6纲12目18科22种,白杨坪7号洞共获标本508号,隶属于3门7纲13目20科25种。对两个洞穴内动物群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B(2.4441)和群落E(2.4326),最低的是群落A(1.8759);分布在两个洞穴相同光带间的动物群落相似性最高;各群落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2009年6月对安顺郑家小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获动物标本551号,隶属3门6纲10目20科29种(或类群)。该洞内的动物群由3个动物群落组成。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群落A的物种丰富度D(3.7268)、群落多样性H(′4.2703)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3.0910)最高。两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B-C群落(0.5600)。通过对群落多样性与部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数(S)、物种丰富度(D)和群落最大多样性指数(Hm′ax)分别与湿度(H)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群落多样性(H′)与钾(SK)呈显著负相关(双尾显著性检验≤0.05),由此说明在该洞内影响群落多样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湿度(H)和钾(SK)。  相似文献   

9.
2011年9月~2012年8月,同时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网捕法对贵州省云台山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1目33科94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种,鸫科和画眉科鸟类种类最多,画眉科和鹎科鸟类数量最多,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栗耳凤鹛(Yuhinacastaniceps).比较季节之间鸟类群落的种类、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和Pielou Index指数(J),结果表明:春季鸟类种类最多,D值和J值最低;夏季鸟类数量最少,H值、D值、J值均最高;冬季鸟类数量最多,种类和H值最低.Sorenson相似性系数最高为春季—秋季鸟类群落,最低为夏季—冬季鸟类群落;Bray-Curtis指数最高为夏季—冬季鸟类群落,最低为秋季—冬季鸟类群落.云台山鸟类受人为干扰不大,但很可能受到我国气候带北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贵州荔波洞穴蜘蛛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荔波的典型喀斯特洞穴的洞穴蜘蛛进行调查研究。2004年6~7月野外调查,对荔波县的玉屏镇、甲良镇、永康、翁昂等地的11个洞穴的进行了调查和标本的采集,对部分环境因子在夏、冬两季的变化分别进行了测量和记录.计算出不同洞穴内蜘蛛的多样性、优势度、相似性和丰富度指数,其中甲良洞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3.377)、多样性指数最高(1.991)、最大多样性指数最高(2.773),水拔洞均匀度指数最高(0.981)、优势度指数最高(0.348)、其余指数最低。此外,还研究了各光带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洞穴面积与蜘蛛种数的关系、真洞穴蜘蛛和非真洞穴蜘蛛步足和体长测量数据的比较等。  相似文献   

11.
对贵州姜家洞不同光带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标本233号,经鉴定分类共计27种,隶属3门6纲10目18科。研究了不同光带内洞穴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姜家洞有光带中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最低,从有光带到黑暗带呈逐渐上升趋势;有光带和黑暗带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低,为0.362 8,而黑暗带和弱光带群落间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为0.963 1。并且对群落多样性与各项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姜家洞不同光带中各项环境因子的差异决定了群落结构的不同,洞穴中自然环境发生变化也必然会引起其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对贵州省织金县城关镇紫烟洞的蜘蛛群落进行观察及标本的采集,共获标本149号,隶属1目7纲12科14属24种。经群落多样性分析,紫烟洞蜘蛛群落多样性、最大多样性、丰富度、优势度、均匀度指数最高的分别为有光带(1.783 0)、有光带(2.890 3)、有光带(3.397 3)、黑暗带(0.350 6)、弱光带(0.928 4)。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环境因子对紫烟洞蜘蛛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洞穴内CO2的浓度是影响蜘蛛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黔南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的地区,分布有1000多个洞穴。根据地形图上洞穴的位置、洞高、洞长、发育方向、坡顶海拔、坡底海拔以及岩性等信息,以GIS技术为平台,建立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库和洞穴信息系统,主要在于为黔南喀斯特洞穴数据资料查询、分布规律、空间相关关系、潜在资源开发、部门辅助决策和为旅游及相关部门对黔南喀斯特洞穴旅游开发提供信息。同时将系统应用于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采用相应的"最优路径选择"方法,提出黔南相应的旅游线路规划及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4.
Many related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 since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discovery of Nanjing hominid crania by Mu et al.[1]. Mu et al.[1], Xu et al.[2—4], the Tangshan Ar-chaeological Team[5] and Dong[6] have successively stud-ied the Nanjing Homo erectus?symbiotic faunas. Mu et al. and Xu et al. considere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fauna in the Tangshan area belongs to the Oriental Realm,and this region was usually occupied by Ailuropoda-Tapirus fauna in the Pleistocene. However, the typica…  相似文献   

15.
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大量的实地调查,对窑洞坍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陕北黄土丘陵区窑洞后壁土崖的不稳定是坍塌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了建窑时的技术措施,需要对土崖的高度和坡度有一定的限制,规定将土崖高度限制在12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