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I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I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依托成都理工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丌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石油大学合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验室,以及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国  相似文献   

2.
<正>"油藏描述重点实验室——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研究室"于2012年经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审核通过并立项建设,该研究室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2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以及"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开展基于储层非均质的油藏描述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室主任为林承焰教授。  相似文献   

3.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验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依托成都理工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石油大学合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申请建设的"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两年。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科研成果积累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利用世行贷款和国内配套经费,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上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代号B37),1995年实验室建成通过验收并开放运行。实验室具有“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环境地质”(自主设置)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减灾防灾工程与防护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1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02年被科技部确定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3年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部级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8,(3):17-21
正"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10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筹建,2015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实验室以深井安全开采理论与技术、矿山工程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技术、露天岩土工程灾变规律与控制技术和职业危害控制技术为重点研究内容,开展前沿、共性、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实验室成立以来紧跟科技发展形势,致力于开发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和企业需求的前沿技术,为金属矿山安全与健康领域的技术进步作出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申请建设的"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2年。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积累雄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建立了较完整的煤火灾害防治理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于1993年作为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1996年同时作为"211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2004年被纳入山东省12个重点实验室强化建设行列,分别于2005年、2009年、2011年通过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考评,并在2010年通过由山东省科技厅、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西安科技大学申请建设的"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建设期2年。陕西省煤火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依托学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期从事矿山重大灾害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成果积累雄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建立了较完整的煤火灾害防治理论基础。实验室面向煤炭资源及其开采利用过程的火灾防治重大需求,以解决煤火及其诱发灾害形  相似文献   

10.
叶水美 《广东科技》2012,21(17):145-145,162
地质实验室作为开展地质测试工作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保证地质调查与地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保障。地质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的优劣将直接的影响其提供数据的科学准确性,为此要求地质实验控制要不断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新方法,不断的推进我国的地质找矿工作。从我国地质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入手,着重的探讨了地质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8):F0002-F0002,F0003
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学科——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等方面具有雄厚基础和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现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依托成都理工大学的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西南石油大学合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工程"国  相似文献   

13.
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具有较为悠久的办学历史,地质学科是我校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专业学科之一。学院下设基础地质系、矿产地质系、水文与环境系、地球物理系4个教学系和1个实验中心。设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个、硕士点5个、本科专业5个:学院有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1个,在地质工程领域具有工程硕士授予权。山东省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本院。  相似文献   

14.
作为推动中国科学事业发展和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尤其是基础研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将"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作为科技基础平台建设领域的工作重点,本文就《纲要》实施以来大型科学工程和设施建设的任务部署、工作进展和成效,以及许多领域专家的相关政策建议进行了综合报道。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科技部《关于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基函[2007]8号),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获批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该实验室被批准列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是在四川省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在科技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支持下,在四川省科技厅、教育厅、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领导的直接领导下,成都理工大学领导、各相关部门和实验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为成都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书写了新的篇章。“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实验室是1989年由原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利用世行贷款和国内配套经…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2006年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项目立项的通知》,正式批复今年立项建设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我校申报的“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被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建设。根据教育部年初发布的申报工程研究中心通知的要求,我校科研处和信电学院组织申报了“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拨出专款,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支持,山东省有关部门和领导也在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协助。”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成功,是我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史上又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根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要求,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期为二年。建设任务完成后,教育部将组织工程研究中心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教育部将正式授牌。今后两年将是我校“矿山生产安全检测技术与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成都理工大学和西南石油大学于1988年联合申请,1990年经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批准建立,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分别在2000年和2005年两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实验室评估。  相似文献   

18.
“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批准建设,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3个一级学科,通过不同学科方向的合作、交叉,开展虚拟现实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14,(2):F0002-F0002
正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筹建。现任实验室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教授。实验室依托天津大学,拥有水利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水利工程学科具有悠久历史,创办于1933年,并在当时创建了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水利工程于2007年被评为(一级)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及船舶与海洋工程皆为"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和国内致力于重大水利工程安全性基础研究的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实验室有固定人员76人,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是设计,而设计的依据是地质,这是工程建设的常识性问题,不会有什么质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并非如此。人们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片面理解,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在大规模的堤防工程建设中,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使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能够科学、客观、完整、系统地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我们对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分段工作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