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静电增强纤维过滤是非稳态过程,其压力降随时间变化,但现有研究中定量描述的几乎没有。为得出压力降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在推导静电增强纤维过滤非稳态压力降公式时将压力降视为由滤料及沉降粉尘共同作用而产生,并认为带电后的粉尘受极化力的作用而有形成“粉尘粒子串”的趋势,从而得出静电增强纤维过滤非稳态压力降公式,此式可用于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非正弦周期电压作用下的RC串联电路(线性、非时变电路),得到了暂态响应分量和稳态响应分量.另外,本文还提出了“非正弦周期稳态”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种类及不同排列的絮填纤维集合体的透气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集合体体积密度变化与透气性能间的关系.实验证明:因纤维间形态结构的差异造成各种纤维集合体具有不同的透气特征,同时可以将Kozeny公式近似为有关集合体两端气压差与集合体体积密度间的二次多项式表达形式,K值的变化规律进一步验证K值与纤维的排列状态有关,并当孔隙率ε控制在一定范围时,K值可保持常数.  相似文献   

4.
分形学是描述无序系统结构特征的有效方法,可以将纤维集合体的结构与性能联系起来.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法分别探测了腈纶短纤和鹅绒纤维集合体的结构,利用扫描得到的纤维集合体内部截面的二维图像,计算孔洞面积分形维数;同时测量了纤维集合体的吸声性能.研究了分形维数与纤维集合体的质量、孔隙率以及吸声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纤维集合体的分形维数与纤维的质量呈线性正相关,而与孔隙率呈负相关关系.对腈纶短纤集合体,最大吸声系数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对于鹅绒纤维集合体,存在一个临界维数,使最大吸声系数达到最大.两种纤维集合体的吸声临界频率都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不同环境湿度和外加压力作用后木棉纤维的中空压缩状态,采用KES(Kawabata Evaluation Systems)压缩仪分析测试干处理和湿处理以及外力联合作用后木棉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结果表明:干燥木棉纤维集合体的压缩弹性优于潮湿木棉纤维集合体;经外力作用后干燥和潮湿木棉纤维集合体蓬松度均有所下降,但干燥木棉纤维集合体的内部空隙和纤维圆中空结构的损失要小于潮湿木棉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试验可用于间接评价木棉产品中木棉纤维的中空状态及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6.
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纺织材料及纺织制品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之一——压缩性能,介绍了研究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各种经典理论、测试方法及试验评价,并展望了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纤维过滤介质捕集效率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纤维过滤介质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理论求解,得出纤维过滤介质总捕集效率计算的理论公式,传统过滤理论中捕集效率的计算结果,仅为此模型计算结果的一个特解,此理论计算结果既适用于稳态过滤,也适用于非稳态过滤。  相似文献   

8.
在用稳态法对不良导体导热系数测量的实验中,发现样品的几何边界条件对导热系数的测量值是有很大影响的,在工程学上一般认为当扁圆柱形样品的厚度小于半径的1/10时,这一影响就可忽略。但实验指出,可忽略的几何边界条件受样品本身的导热性制约。本研究可以对未知材料的导热性先给出粗略的判断,然后再确定适于实验的样品的几何边界条件,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定向纤维集合体压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腈纶、羊毛条纵向,横向和随机排列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发现压缩性与纤维取向有一定关系,横向排列集合体开始时抗压缩性较差,而后来抗压缩性比纵向高,松散,定向排列的纤维集休整 体,Van Wyk's压积关系式仍然适合,但毛涤混纺织物的压缩除了初始段外不符合Van Wyk's压积关系。  相似文献   

10.
絮状纤维集合体压缩回复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缩性能是纺织材料及纺织制品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之一,影响材料的各种使用性能.通过单向施力挤压,研究了羊毛、山羊绒、腈纶、鹅绒、木棉5种常用絮状纤维集合体的压缩回复性能,对它们的压缩回复特征曲线进行了表征,并完成了特征值的提取发现由于纺织纤维的黏弹性导致集合体的压缩曲线与压缩回复曲线不重合.5种絮状纤维集合体形成的压缩回复圈大小及形状各不相同.这主要与纤维的形态结构及性能有关.集合体压缩变形回复的能力几乎不受纤维排列方式的影响,主要由纤维自身的回弹能力决定.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拉挤成型过程中固化度和温度变化为强耦合关系.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实验计算得到模型所需的固化动力学参数,根据固化动力学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非稳态温度场与固化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与有限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和ANSYS求解耦合场的间接耦合法对拉挤工艺不同工况下CFRP固化度进行数值模拟.采用特殊设计制作的铝毛细管封装的布拉格光栅光纤(FBG)传感器,屏蔽了荷载效应应变干扰,对CFRP温度场实时检测,从而计算得到实时固化度;同时采用索氏萃取实验测定CFRP制品固化度.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宽幅冷轧薄板板形尤其是边中复合浪等高次复杂浪形的控制能力,研究工作辊精细冷却喷射梁的结构参数及其安装尺寸对精细冷却效果的影响.采用流体建模软件ANSYS Fluent建立工作辊精细冷却的三维VOF非稳态模型,分析精细冷却喷嘴孔口特征比、喷嘴到工作辊距离和喷嘴之间的距离对工作辊冷却效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喷嘴孔口特征比较小时,射流轴线速度衰减慢;利用射流在特征衰减区的特性合理控制冷却喷射粱喷嘴与工作辊之间的距离可提高精细冷却效率;喷嘴间距适度减小可使控制区域的工作辊温度场冷却效果更均匀并提高精细冷却效率.  相似文献   

13.
准确衡量稳态考验回路换热系统的换热能力以及评估该能力与燃料组件辐照参数的匹配性,是保障稳态辐照考验安全有效实施的前提。本文主要针对燃料组件稳态辐照考验,结合高温高压辐照试验回路历史运行数据,建立一种面向再生式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再评价方法,以准确预测试验回路应用于不同辐照考验参数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消除运行换热器试验数据中的散热影响以及在计算中将再生段以及冷却段的换热面积裕量计算接近于0是有效开展稳态考验回路换热系统传热特性再评价的前置条件。采用同时对再生式换热器的再生段及冷却段的传热系数进行修正并开展换热能力再评价对换热器的换热功率预测准确有效,通过再评价方法在整体上获得的再评价功率相较于试验功率的平均偏差约为1.8%,远优于传统方法计算中20.7%~26.0%的偏差。传统计算功率普遍高于再评价功率,且高出的幅度与一次水流量密切相关,而受一次水的入口温度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一维非等温天然气流动模型对高压天然气输送管线中的快瞬变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地层蓄热效应对高压天然气快瞬变管流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从工程实际角度对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本变量进行等价变换,建立天然气管流与外界地层之间一维轴对称的非稳态传热模型,以BWRS状态方程为基础,采用特征线法对天然气管流的快瞬变过程数学...  相似文献   

15.
燃料组件在高温高压试验回路中的稳态辐照考验是揭示燃料抗辐照性能以及验证新型燃料组件在投入工程应用前安全性的必经阶段。针对高温高压稳态考验,研究了低参数工况对高温高压试验回路主热交换器换热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两台主热交换器并联运行时的总换热功率并非总是高于单台独立运行,在一次水入口相对流量40%和温度330℃下,两台主热交换器并联运行的功率反而较单台运行时低3.9%~4.3%。同时存在一个流量转折点,在该流量转折点之上,两台主热交换器并联运行才具有实质意义。建立了通过分段拟合求解流量转折点的方法,整体求解了在不同一次水入口温度下的流量转折点,通过拟合求解与计算求解获得的流量转折点平均差异为0.6%,而对应的换热功率平均偏差为1.8%。并且进一步提出在低参数运行工况下,可以采用主热交换器串联的方式解决换热功率不足的问题,在一次水入口温度250℃时,串联运行时的换热功率要较单台或两台并联运行时的最大功率平均高出77.5%。  相似文献   

16.
基于墙体非稳定传热的物理模型,以热力学能量理论写出非稳定传热的导热微分方程,并根据房屋内外壁实测的温度拟合成简谐温度波作为外部扰量.采用第三类边界条件,计算出小框体复合保温隔热体系的内壁面温度、热流密度、衰减倍数及延迟时间等性能指标,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不同构造墙体的热流量.计算结果表明,该体系相对于聚氨酯保温隔热体系热流量单位面积内降低3.4%;相对于聚苯乙烯保温隔热体系热流量单位面积内降低7.1%,从而证明了小框体复合保温隔热体系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列举了与常规冰蓄冷技术相关的传热问题,综述了冰-水固液相变导热控制、导热对流耦合控制下圆管外和球内固液相变传热现象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在冰-水固液相交换热实验研究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燃烧室偶合系统不稳定传热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轴对称不稳定热传导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内燃机燃烧室的活塞与缸套偶合系统的不稳定传热数值分析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在燃气与边界的对流和热幅射非线性热交换条件下运动着的活塞、活塞环、缸套和润滑油膜之间在传热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可以预测上述系统各部分的温度波动分布、瞬态温度场以及瞬态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19.
对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流动的高温水作为对流换热介质,与平板状固体试样构成第三类边界条件下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而利用共轭梯度法研究了固体材料热扩散系数估计的反问题。参数灵敏度分析表明对热扩散系数参数估计具有可行性,然后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讨论了待估计参数初始猜测值、对流换热系数条件、测量误差等因素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准确性和抗不适定性较好,在初始值设定与真实值差别较大、测量温度存在明显误差时,仍能保证足够的参数反演精度(相对误差<10%),而对流换热系数条件对热扩散系数反演估计结果影响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弓形折流板壳管式金属氢化物反应床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反应床壳侧的流体流动状态,分析了在不同折流板数量下,反应床中壳侧的流动状态、壳侧压降和换热管内合金的温度分布.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当壳侧折流板数较多时,热流介质的流动均匀性较好,其流动死区较少,换热性能较好,壳侧压降也较大,压降损失主要存在于折流板圆缺处;增加折流板高度会有效地减少壳侧压降,并对换热性能影响很少.针对弓形折流板壳管式反应床传热性能较差,引入螺旋式折流板对反应床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反应床流体流动状态为旋转式,其壳侧流体的均匀性、壳侧压降以及换热管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均明显优于弓形折流板.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