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揭示寒区隧道衬砌结构和围岩沿径向温度场变化规律,采用控制变量法设置了21组计算工况,以年温度振幅等于0.05℃作为围岩温度影响边界确定标准,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隧道衬砌结构和围岩年平均温度、年温度振幅沿径向深度变化规律,分析空气年平均温度、空气年温度振幅、围岩初始温度、围岩导热系数和导温系数5个因素对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衬砌结构年平均温度和年温度振幅沿径向深度近似呈线性变化,围岩则分别呈对数函数升高和指数函数降低;衬砌结构、围岩年平均温度和空气年平均温度、围岩初始温度之间呈正线性相关,年温度振幅和空气年温度振幅也呈正线性相关,但不受围岩初始温度影响;空气年温度振幅降低,围岩温度影响边界深度减小,衬砌结构和围岩年平均温度整体上升;围岩导热系数增大,衬砌结构和围岩年平均温度整体略有升高,但空气至围岩表面年温度振幅衰减倍数明显升高,围岩年温度振幅整体减小,相应冬季围岩冻结深度减小;围岩导温系数增大,空气至围岩表面年温度振幅衰减倍数降低,围岩年温度振幅沿径向深度衰减减缓,衬砌结构和围岩年温度振幅整体较高,同时围岩温度影响边界深度增大,衬砌结构和围岩年平均温度整体减小,相应冬季围岩冻结...  相似文献   

2.
一、绪言二、钢的化学成分三、临界点和端淬曲线四、晶粒度五、各种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六、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蠕变抗力的影响七、回火脆性八、冷脆试验九、各种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对组织的影响十、结语十一、附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温度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温度类型、温度应力的特点、超长高层建筑温度应力分析方法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综述,对解决超长高层建筑温度应力的技术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角剪切变形理论,推导出了夹芯板的控制方程,利用瑞利-里兹法求解夹芯板的临界热屈曲温度。考虑温度沿厚度方向变化,研究了温度函数指数、边界条件、长厚比、长宽比、面板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和纤维角度对夹芯板临界热屈曲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匀温度夹芯板临界热屈曲温度最低;非线性温度夹芯板临界热屈曲温度最高。临界热屈曲温度随着长厚比、面板厚度与总厚度的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四边简支边界条件下,长方形夹芯板的临界热屈曲温度大于正方形夹芯板的临界热屈曲温度。四种边界条件下的正方形夹芯板,四边简支夹芯板的临界热屈曲温度最小,四边固支夹芯板的临界热屈曲温度最大。正方形夹芯板临界热屈曲温度最大值出现在纤维角度为45°和135°附近。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AT89s52单片机制作出实验室温度监测系统,其中包含了显示模块、温度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报警模块。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时采集实验室的温度,需及时监控室内温度。该设计除可应用在实验室内,还可用在精密设备内部的温度监控、药房温度监测等对温度监控要求较高的场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电阻法测量了红枣的共晶点、共熔点温度,其值为-32℃和-28℃。进行了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别研究了冻结温度、枣片厚度、真空压力、冷阱温度及加热板温度对解析时间和能耗的影响,确定了解析工艺最优参数:加热板温度45℃、真空压力30Pa、冻结温度-38℃、冷阱温度-50℃。  相似文献   

7.
制作电热沥青混凝土EAC(Electrothermal Asphalt Concrete)-PCC(Portland Cement Concrete)复合结构试块,在EAC-PCC的层间埋设应变片,通过试验检测EAC-PCC的层间温度应力;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温度、电压、风速对复合结构层间温度应力的影响.试验表明:温度应力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同一时刻不同检测点的温度应力不同;通电240 min时,中心点层间温度应力为0.37 MPa,温度上升了4.6℃.数值模拟表明:通电240 min,中心点层间温度应力为0.41 MPa,温度升高了5.2℃;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层间温度应力逐渐增大,负温时层间温度应力快速增大,正温时层间温度应力较小;与环境温度0℃相比,通电240 min时,-10℃、-20℃时层间温度应力分别增加了94.25%、126.72%,而10℃时层间温度应力减少了76.44%;随着通电电压增加,层间温度应力增加的速率变大;随着风速的增加层间温度应力在减小,与风速为0时相比,通电240 min时,风速为1、2、3 m/s的层间温度应力分别减少了15.59%、24.21%、29.66%.  相似文献   

8.
 针对鼓式制动器温度测量中存在的难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制动鼓温度测量系统。系统分为温度测量发射模块与温度接收存储模块,温度测量发射模块安装在制动鼓上随车轮一起转动,温度接收存储模块安装于驾驶室内。温度测量发射模块由温度传感器、MAX6675、单片机及nRF2401组成,温度接收存储模块由单片机、nRF2401、MAX232串口芯片和上位机组成。MAX6675采集到的温度数据经单片机计算处理之后通过nRF2401无线发送,温度接收存储模块接收无线数据包,对数据进行校核后将温度值发送到数据采集上位机。数据采集计算机将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实时显示并在计算机中保存。应用表明,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强的特点,满足鼓式制动器温度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FBG的温度特性、温度补偿和温度增敏原理实验研究了温度特性、温度的补偿及增敏。实验结果表明:光纤光栅对温度的改变呈现出良好的线性;所采用的补偿装置在测试范围内基本能消除温度对光纤光栅Bragg波长的影响;采用实验所用的增敏装置可以将光纤光栅的温度灵敏度提高9.3倍。  相似文献   

10.
探讨温度对8种草本科植物根际放线菌出菌率的影响,以期为后续放线菌筛选以及培养温度方面提供基础资料.试验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对西北民族大学榆中校区8种草本科植物根际土做了23℃、60℃、80℃、100℃及120℃等五个不同温度的预处理,初步研究了温度对放线菌数量和种类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23℃、60℃、80℃、100℃及120℃等五种不同温度试验,同一土样在不同温度预处理下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著.表明随着预处理温度升高,放线菌数量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大至呈降低趋势.同一土样在不同温度下放线菌的种类与温度没有相关性,但是特定的温度会产生特定的菌,即某些菌对温度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董婷婷 《科技资讯》2013,(13):65-68
结合海河大桥承台施工实例,介绍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包括热工计算,浇筑工艺设计,温度控制方案,及温控检洲实施等。从浇筑完成体积为2492m。的38#,36#承台看。施工方案正确。合理。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2.
 使用Airpak软件,对集装箱烘房内气体流动传热问题进行非稳态模拟计算.针对两种不同送风方案,计算得到了烘房内气流的各种场分布(流速、压力、温度、空气龄等).重点考查了箱体表面的温度场、温升和空气龄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所研究的两种烘房送风方案中,方案1是从烘房底部送风,方案2则是把送风口位置抬高到集装箱内部送风,其他条件相同.计算结果表明,与方案1相比,方案2温度场分布更均匀,温度升高更快且空气龄较小(尤其在死角位置).可见采用方案2能较好地保证烘干质量,提高烘干速度,缩短箱体死角位置的加热时间,降低烘干能耗.  相似文献   

13.
温度是航空发动机运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状态参数,需准确、快速地测量。但当前航空发动机温度测量存在较大的滞后问题,致使执行机构动作不及时,导致故障的发生。为解决温度测量中的滞后问题,在分析了温度传感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合适的传感器校正方案;并进行了温度传感器校正系统的仿真。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校正方案可明显改善温度测量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准确、快速地跟踪被测温度。所提出的温度传感器校正算法具有适应性良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突出优点,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温度测量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详细讨论了低温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在大量模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整个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解决现有采暖建筑中普遍存在的不同楼层房间冷热不均的问题,提高楼内管网的水力稳定性,降低供热系统的输送能耗,提出在保证系统供热能力的前提下,降低二次网流量,在每栋采暖建筑的热力入口处旁通管上安装混水泵,同时适当加大末端换热面积,实施“楼内大流量、小温差,二次网小流量、大温差”的运行方式.采用EnergyPlus软件进行了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测试结果,对比了加装混水泵前后系统的供暖效果和能耗情况,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种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供暖效果,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CVD法渗Si制备Fe 65%Si合金薄板的实际工艺要求基础上,择定了母材的Si含量、扩散温度及气氛浓度·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在所确定条件下对一定厚度样品实施单步扩散和两步扩散的最佳处理工艺·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预测控制算法在监控层嵌入到DCS层组态控制软件中的应用技术。论述了该技术及其应用在某热电厂CFBB过热汽温控制中的技术方案,包括汽温对象特性描述及常规控制方案分析,改进的汽温控制方案设计。该方案将喷水减温执行机构的非线性特性的增益调度补偿、具有前馈-反馈结构的DMC预测控制和DMC-PID串级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技术综合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现场工业应用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汽车顶蓬内饰件模具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PRO/ENGINEER应用软件构造模具的模型,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汽车顶蓬内饰件热压成型过程的温度场和温度-时间历程,发现加热板的布置和传感器的温度设定是影响热压成型的关键因素.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比较,二者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针对受热不均和局部出现烤焦现象制定出加热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正确的和可行的,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刘常春 《科技信息》2010,(17):84-84,28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温度控制方案:触摸屏(HMI)+PLC+独立温控模块,并详细介绍了其实现过程和调试方法。该温控方案性既达到了工程控制精度,成本合理,又方便调试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WRF3. 9模式并选取四种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ACM2、MYJ和BL)和两种近地层方案(Eta和MM5)模拟了2015年1月16~25日苏州东山的近地层气象要素,并与东山气象站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了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模拟能力。同时设置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与近地层方案耦合的敏感性试验,分析两类方案的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白天四种边界层方案对2 m温度的模拟差异较小,两种近地层方案的模拟结果有差异,对流混合较弱时Eta方案模拟较好,对流混合较强时MM5方案较好;夜间四种边界层方案和近地层方案均有影响,但是整个观测期间四种方案的模拟结果统计量差异较小;②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2 m相对湿度均高于观测值,BL方案的模拟效果最佳,MYJ方案的模拟偏差最大;③无论白天还是夜间,四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10 m风速的模拟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MYJ方案的模拟效果最好,四种方案对风向的模拟均优于对风速的模拟,白天的模拟效果整体优于夜间;④选择不同的近地层方案对风速和风向的模拟结果没有明显影响,对2 m气温模拟结果的影响小于对2 m相对湿度模拟结果的影响,BL边界层方案与MM5近地层方案耦合对近地层气象要素2 m气温和2 m相对湿度的模拟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