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不仅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平等权和劳动权的侵犯.本文在考察了美国反就业歧视方面的立法、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完善我国相关法制的建议,以期保障我国公民的平等就业劳动权.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特别是妇女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我国应结合国际上反就业歧视的举措,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和引入平等权行为政策等措施,以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现象越来越严重,用人单位的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用法律来规制就业中的歧视问题是消除就业歧视的最佳选择。分析了我国目前存在的户籍歧视、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几种就业歧视的类型及形成原因,介绍了国内外的立法实践,以便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在我国已是普遍存在,受广泛关注的事实。基于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歧视及例外情形的界定,与我国就业歧视界定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当前就业歧视在我国的突出表现: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身体状况歧视。就业歧视如此多样化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是反就业歧视在立法和立法保护上存在缺陷。基于对这些缺陷的具体表现进行的阐述进一步对反就业歧视的立法完善进行了展望。建议进一步完善《劳动法》相关规定,设立"工作相关资格"原则。参照美国关于反就业歧视理论及立法内容,在我国建立"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完善我国就业歧视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5.
下岗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表现为劳动者无法充分行使劳动权。劳动就业是人们得以生存、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影响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劳动权的充分行使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劳动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影响劳动权行使的制度障碍。改善就业环境,缓解就业矛盾,必须切实保证劳动权的充分行使。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相当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但劳动者很难从现有的法律中获得救济。本文主要是对就业歧视与宪法平等权的研究,首先,初步了解就业歧视的概述,以及我国目前就业歧视的现状。其次,分析了我国宪法平等的保护制度。主要包括现有法律对平等权的规定、平等权在宪法制度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就业平等权宪法保护的必要性。最后,完善我国宪法平等制度。主要是从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完善宪法的平等保护制度,提倡制定反就业歧视法并且建议制定专门的就业歧视法律援助机构。  相似文献   

7.
彭洁 《科技信息》2011,(3):420-420,415
本文针对我国就业歧视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等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歧视现象,已经违反了平等就业的基本原则,严重影响了公民的基本劳动权利的实现.阐述了现阶段我国解决就业歧视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就业歧视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减少制度性的限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设立专门处理就业歧视机构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平等就业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平等就业权正遭受就业歧视的严重侵害。造成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反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缺失和不完善是公认的重要原因,应从制定和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体系、建立反就业歧视争议仲裁和诉讼制度、强化劳动保障法律执行等方面加强反就业歧视工作,保障大学生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0.
商鹏鹏 《科技信息》2013,(15):328-328
目前,我国公民的就业平等权保护非常不完善,这种情况不仅有损我国法律的权威,不利于法治秩序的维护,也不符合就业平等权保护的国际化潮流。我们应当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完善立法着手,在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公民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人事代理人员津贴、补助、评优等方面的基本权益,能达到一视同仁、同工同酬,针对人事代理人员基本权益保障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意识、法律适用、法律条款瑕疵和法律执行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以期推动人事代理制度的法律研究和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2.
平等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在转型时期,我国农村妇女的平等权却依然缺失严重。导致这一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妇女权利意识的不足则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我国平等权的理念和制度定位,认为应把平等权定位于机会平等,并就如何实现机会平等进行了探讨,指出要实现机会平等,就要排除实现机会平等的障碍,并且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以真正实现机会平等,从而使我国平等权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妇女平等就业的必要性,指出了妇女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提出建立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就业法律、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实施减轻家务劳动的社区政策、健全女性就业的社会化补偿体系、鼓励创业、提高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措施促进妇女公平就业,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就业权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是劳动权中的核心权利,对其概念做出合理界定是首要的任务,在此基础上以《就业促进法》为视角分析了我国劳动就业权保障的现状,即有进步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最后对强化劳动就业权的保障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现象的泛滥,呼唤反就业歧视法的出台;从歧视行为、歧视结果、歧视类型等六方面厘定了就业歧视的确切概念,认为出台反歧视的专门法,是劳动权、平等权、人的尊严权的共同需要。  相似文献   

17.
面对社会竞争激烈、就业供需矛盾加剧、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歧视的现状,提出女大学生就业权的救济途径:改变传统社会偏见,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女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养,加大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和发挥女性自身优势,树立健康良好的女性形象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在年满三十五周岁以后,不得报考中央及地方国家公务员,是我国推行了近二十年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一贯做法,然而此种做法违反了我国现行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不符合社会正义要求,并不利于我国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