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心与厚望     
我是在80年代中的一次偶然机会看到《世界科学》杂志的,从此,我对它可谓“爱不释手”,订阅《世界科学》已12年,这期间,读《世界科学》已成为我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到月初,我如果看不到新一期的《世界科学》,好像失去什么重要之物那样不自在。记得去年4月份的《胜界科学》被邮递员遗失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试着《世界科学》编辑部去了一封信,说明情况,希望能卖我一本。我很快地就收到了我所要的刊物,并附有编辑同志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感谢我对《世界科学》的厚爱和支持,免费赠送我这本《世界科学》。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2.
改革·生存·发展──在《世界科学》创刊15周年科学家座谈会上的汇报毕东海1989年,《世界科学》主编夏禹龙教授在创刊10周年时.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十年磨一剑,利钝任评说》。他推心置腹地与广大读者作了恳谈,包括我们编辑人员的苦楚。自那以后,在主编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高兴地向所有关心我们并支持我们的广大读者,特约译者和特约编辑报告一个好消息:《世界科学》在1991年度上海科学院系统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这份荣誉,虽然奖状是颁发给我们编辑部的,但是,我们全体同仁认为,应该让我们的读者、特约译者和特约编辑共享此荣誉。没有你们的支持,没有你们的供稿,没有你们的审阅和编辑加工,就不可能有这个荣誉。奖状挂在办公室内,它只能说明过去,未来仍然需要我们去加倍努力,奋发创造,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美国《科学》杂志创刊125周年,该刊以出版专辑这种特别的方式进行了庆祝活动,引领读去思考“什么是我们还不知道的”科学之谜。据《科学》编辑部的介绍章,他们先是请编委会、编辑人员和读提出能反映重要知识空白的问题,这些问题应是科学家们试图在今后25年内加以回答,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初识《科学之友》,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科学之友"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那个刚开始面对科学世界的年龄,我对科学幻想和好奇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科学"。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科学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从狭小的课堂飞到广阔的科学王国之中,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个帮我增长见识的好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但一心望子成龙的父母怎肯让儿子订阅这种在他们看来"与学习无关"的杂志呢?我只好略施小计,用各种借口向他们讨取零花钱,终于,我订到了《科学之友》。再次与老朋友相逢,我既兴奋又激动。从此,多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在北京推出一份上乘的大众科普杂志《Newton科学世界》。可以说这在我国科普媒体界带来巨大的冲击波。这个冲击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面对市场能不能办好一本高品位的科普杂志?我们回答是:“能,但有困难。”只要克服了困难,那么就可以创造人间任何奇迹,办好一本科普杂志也不例外。记得抓年代初,上海有一本《科学画报》,当时印数每期都超过百万大关。一次我去南京出差,某研究所的几个研究人员提出要我设法在上海为他们代订《科学画报》,说在南京订不到,请我帮忙。为什么那时候的《科学画报》这么吃香呢?原因有三:一是科…  相似文献   

7.
《世界科学》创办已近20周年。20年来,世界科学》终于成熟了。为了不忘广大读者、译者、著者的厚爱,我们决定在1997年举行“我与《世界科学》”有奖征文活动。征文要求:写出“我与《世界科学》”交往中一件不平常的事;受《世界科学》上某篇文章的点拨而在科研中的收获;阅读《世界科学》的感受、心得;《世界科学》是怎样成为你的良师益友的。一句话,写出你的个性,写出你的光彩,写出你的收获。所写内容务求真实,不要虚构。征文字数:以20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注明“我与《世界科学》”栏目。征文作者请注明你的年龄、职称、职业、职…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函     
读者来函《世界科学》编辑先生: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近读贵刊推荐的由朱世豹先生所著《商理之缘——经营术与量子论》一书,顿觉一阵清风扑面,但再仔细拜读以后,在赞同该书作者主要观点的同时,也觉得有某些不足之处,似有进一步与作者探究的必要。我是欣赏该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世界科学》问世以来,已接近20周年。在这20年的岁月中,我的医学科技生涯和她结下了不懈之缘。我既是她创刊以来的忠实读者,又是她多年的友好译者。从读者走上译者的人生之路,是《世界科学》选题的新颖、立题的别具一格、报导的迅速、译文的优美洒脱,开阔了我的视野,萌发了我成为《世界科学》译者的进取心。然而更使我醉心于《世界科学》杂志的原因,是我的医学情报专业,需要我及时吸取世界最先进的医学科技知识。我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阅读着《世界科学》,从中得到了不少教益,也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回报。纵观《世界科学》开辟的栏…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是以译文介绍全球先进科学知识为主的刊物,但是,它又是科学探索者的园地。这一点我本人有深深的体会。一本期刊,特别是科学知识的期刊,能成为探索者的园地是不容易的,首先与有关编辑的指导思想有关。我目前的研究领域是植物工程技术,这是生物工程技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国务院已将生物工程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首项技术。《世界科学》编辑在这件事上认识比较早,在前几年就开展了关于生物工程技术的讨论,在刊物上陆续刊登了许多有关生物工程的好文章,为社会各界重视生物工程、认识生物工程、发展生物工程起了促进作用,推波助澜、方兴未艾。有关这些生物工程的文章,既能点燃研究者头脑中的某些思想火花,又能提高研究人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正>书籍具有特殊的力量,能够催生一辈子的求知欲望,让孩子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它的方方面面。就算是《自然》杂志的编辑,也曾经年轻过。在最近一篇"图书与艺术"栏目特稿中,《自然》的读者可以一窥是什么激励了这些编辑——或者至少是什么帮助这些编辑对科学产生兴趣。忘掉虚拟现实眼镜和计算机模拟、运动传感的交互方式吧,让我们年轻编辑读到的是一些更为古老的时候关于世界的故事。问一下某个人,他们孩提时受到什么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理科教师,酷爱自然科学,喜欢订阅科技方面的报刊杂志,关注世界科学技术的新动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利于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世界科学》是我所订科技杂志中最为最捧的杂志,从第一次发现她到现在,已经有8个年头了,每年必订,每期必读。近两年来,逐渐长大的儿子也成了《世界科学》的忠实读者,我还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以及学生推荐,大家都认为该杂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给人以启迪,收益匪浅。《世界科学》是一份层次较高的科学杂志,不是一般的科普读物,她充分体…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世界科学》迎来了20岁生日。 1999年12月 3 日,《世界科学》创刊20周年专家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与会来宾对《世界科学》20年来始终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为宗旨的办刊方针给予了高度地评价,并对如何办好《世界科学》提了很好的意见。本刊主编夏禹龙、顾文兴分别作了中心发言与主持座谈会。以下摘登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采访孔向阳博士有点偶然。在做《世界科学》3月号封面时,编辑调阅了最新的国际科技期刊,很快一幅漂亮的纳米环照片跃入眼帘,这是2月27日的Science网站上配文刊登的一幅照片,非常吸引人。仔细读文发现完成这一工作的是几位中国学者,当即决定把这幅纳米环照片刊印在当月《世界科学》的封面上。《世界科学》3月号杂志出刊一周后,编辑部接到一  相似文献   

15.
新年寄语     
在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之际,我们编辑部的全体同仁向广大读者、特约译者、详者以及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所有朋友表示亲切的问候,祝大家新年愉快,工作顺利.《世界科学》经过一番奋斗,她比过去更加成熟了.赢得了科技界、教育界的好评,新闻界的朋友把她比作新科学新知识的百科全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科学》在1990年度被上海市科协系统评为优秀期刊二等奖.社会给予她的赞扬和肯定应该归功于广大读者.没有你们的支持,杂志也就难以存在和发展.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她.关心她,使《世界科学》在1991年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16.
宋健 《科学通报》1990,35(21):5-5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辑部: 今年是两刊创刊四十周年。四十年来,你们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代表国务院向两刊编辑部历届领导同志和从事编辑工作的全体同志们致以衷心感谢和慰问。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个没有进过理科专科学校的普遍读者,却不乏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曾天真地想,要是能将数、理、化、生、天文、地理等等一切科学都贯通该多好啊。但由于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这是不可能的。在许多学问面前,在懂得一般的科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了解别人的研究成果而知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主流趋势,这是可能的。我发觉,在浩如烟海的书籍杂志中,《世界科学》满足了我的这一要求,我读《世界科学》连续有10年了。读了《世界科学》以后,觉得它把我引进了一个不平凡的科学世界。因为它是在认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播科学知识,功德无量──《世界科学》创刊15周年科学家座谈会3月2日,《世界科学》创刊15周年科学家座谈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出席座谈会的科学家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沈允钢、匡定波、嵇汝运、戴立信.中青年科学家洪国藩、赵寿元、陈元光、卫志明、朱世豹、...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老读者,我热烈祝贺《世界科学》创办20周年。趁这次征文活动表达我对她的热爱感激之情.并衷心祝愿她越办越有魅力。我是1985年见到《世界科学》的,1986年我就订阅她,至今已经整整10年了。订阅她是出于我对科学的关心和热爱,也是工作需要科技知识,由于她质量不错,所以我一年又一年地订阅,从没有间断过,别的杂志我很多是订阅一阵又不订了,唯独这一世界科学”10年来我没有停订过。10年来的阅读,对我工作和个人科学素养提高都帮助极大。因此我十分喜欢和重视这本杂志。尽管目前由于我国国民科技素质还不高,大家对科普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正>《自然杂志》从创刊到如今发展成为传播自然科学的前沿阵地,已然走过了38个春秋。经历风雨,终见彩虹,如今形成了专业与科普并存,学术价值与可读性兼具,科学问题和科学方法相融,文理共通、交互交融的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自然杂志》内容包罗万象。研读"特约专稿""专题综述",了解纳米、生物、信息和认知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游历"科学时评",轻松get近几个月内世界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