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曾祺小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征,他的出现,连续了现代文学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汪曾祺的小说使小说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回归,作品中处处出现的和谐和诗性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让人沉浸在其中,品赏欢娱。汪曾祺的创作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和叙述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小说模式中的主题的功利性、题材的重大性都逐渐被消解。作品无论在题材的探索、写法的革新方面,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并对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对新时期的寻根派小说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使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成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  相似文献   

2.
纯粹中国的小说观应该追溯到还没有受到外来观念影响之前的时代,这实际指的就是中国古典小说观。中国传统小说在观念与创作上所显示出的特点与思维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形态上的原因和特点。本论文在如下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小说观与西方传统小说观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一、对文学反映人类精神和普遍本质认识的差异;二、对文学虚构性与真实性关系认识的差异;三、对小说作用认识的差异;四、小说结构意识上的差异。从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基本可以全面看出中国古典小说与西方传统小说从文学观念到创作意识再到具体结构写法上的差异与区别,从而显现了中西两者之间在小说观念与写作上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是新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一个领域,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小说创作呈现了多元化倾向,象征派小说、荒诞派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新写实小说等都曾风靡一时。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寻根文学",开始致力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并尝试用现代主义来表现自身的优秀文化,探询文学的"根"。回顾文坛,文化寻根作为一股文学思潮从高潮到落幕一直颇受争议,文章则试从寻根小说的魔幻主义色彩这一现代主义特征落笔对其意义进行重新阐释。  相似文献   

4.
骆宾基是"东北作家群"的后起之秀,但却表现出不俗的创作实力。他的小说超越了抗战小说的一般模式,表现出日常化叙事的特征,同时也流露出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恋乡情怀,并散发着多民族文化的气息,这些都极大增添了骆宾基小说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化情感背景和时代文学特征出发评析吴越小说的精神内涵, 认为在吴越小说的精神表现上, 创作主体运用现代意识的观照和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是微妙地交杂在一起的,呈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缅怀和对现实变革既理解又尴尬的复杂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是清代教育小说中以家庭教育为题材的一类小说。受中国文学注重教化的传统以及家庭教育小说自身题材、主旨的影响,清代家庭教育小说表现的思想主要是教育思想:重视品德教育,勤学与尊师教育;重视环境习染,身教严教,情感激励与感化教育。这一思想主要蕴含在清代家庭教育小说人物所选取的教育内容(教什么)和教育方法(怎样教)中。透过这些思想,可以看到教育小说家们受儒学传统影响而难以舍弃对现实的关心,希望借小说达到劝惩目的的创作意图,也让我们对清代教育、清代社会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和最重要的代表作。受其影响,明清时期历史演义小说繁荣兴盛,并在艺术形式、创作方法、思想倾向和人物描写方面,表现出一些共同的创作特点:章回体的艺术形式;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与崇实翼史的创作方法;宣扬儒家学说的思想倾向;理想化与类型化的人物形象。这些创作特点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思想原因。  相似文献   

8.
明代书目著录小说的特殊现象,说明当时的小说观念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唯实崇信的实用价值观已非唯一的衡量标准,传统图书分类所反映的学术文化结构模式已被突破。小说不再是与治世化民无关的小道,而能够与经史并论,在学术文化教育结构中据显要的地位。小说地位及价值的变化,突破了传统小说观的思想桎梏,为小说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先锋小说中被设置了许多神秘因素,这是与先锋小说家们对叙事方式的探索紧密相连的,并传达出作者独特的创作观念,成为先锋小说的一个重要层面。神秘因素在先锋小说中呈现出多种表现形态,增添了先锋小说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0.
先锋小说是小说叙事形式的冒险或革命,先锋小说家的创作是进行自觉的文本实验。先锋小说作家关心的是故事的“形式”,即如何处理故事,他们认为所有的小说都是虚构的;将人物的深度内涵取消,人物只是作为一个形式符号而存在;故意在小说中设置“空缺”,使得叙事结构的零散化。因此,叙事的虚构化、人物的符号化、结构的空缺化方面表现出新的叙事观念,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文坛上兴起的市井小说创作潮流,以描写特定地域的市井文化为主要特色,是市民小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市井小说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心理深层,有着真正的民族风味,为中国当代市民文学的回归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市井小说作家结构题材和提升主题的依据与出发点主要是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文化观,没有真正把握住当代都市改革开放的灵魂与脉搏.  相似文献   

12.
佛教视动物与人类同列,统称有情众生,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对中土士人长期以来奉人为宇宙的中心、视动物为人类仆从的观念冲击甚大,受此观念影响,在佛教盛行的六朝,士人在创作小说时,形成了笔下的动物报恩母题,此母题一般由动物陷入困境—人施恩—动物报恩3个链环构成,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3.
"阴阳师"系列幻想小说是东方奇幻文学的一大类型,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色。日本幻想文学大师梦枕貘创作的系列小说《阴阳师》,表现了富有特色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受《阴阳师》影响产生的中国本土奇幻小说《平安夜行抄》,展现了本土化的特点。"阴阳师"类型小说对当代奇幻文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与传统是割舍不断的链条,从宏观角度观照当代官场小说与清末谴责小说,两者明显地呈现出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表现为都受到政治权力的影响,且都表现出题材的新闻性特征和题旨的意识形态化的倾向。然而与清末谴责小说相比较,当代官场小说受政治权力的影响更深,更具有题材的广泛性与题旨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欲望中的沉浮与挣扎:施蛰存、张爱玲小说心理描写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现代作家施垫存与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重视心理分析的创作趣味,表现出许多相似点。同时,他们的作品在描写人类心理的视域侧重、对人类心理层面开掘的最终意旨、以何种主观情感融入作品三方面又存在相异处,对他们小说中心理描写的异同及其成因进行一番考察与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30年代小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倾向。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官场小说中,南飞雁的官场小说呈现出某种独特性。他将官场小说与世情小说相融合,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官场世情小说。他的小说通过两性关系勾连起社会万象,从而展现物欲时代和现代科层制下的世态人情。他的小说还通过传统父亲的"在场",揭示当下社会秩序形态的保守性和稳固性,同时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时代情绪。小说文本中暧昧的官方意识形态话语,一方面显露了作者创作价值观的犹疑和矛盾,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当下时代的某些分裂症候。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小说在其发生、发展的历程中始终与史传传统保持着一种既依附又超越的格局,即一方面在小说文体与创作观念上深受史传文学及其传统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甚至被认为是与史传逐渐脱离的关系史.从小说的萌发阶段——志怪、志人小说到中国小说的成熟之作——《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一直是在不断的觉醒与反叛中实现观念上的超越、文体上的丰富.  相似文献   

18.
先秦两汉以"小道"为核心标准的"小说"观念,学术性指向远大于文学性,"小说"表现形态驳杂,并不具备稳定的文体。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六朝文论,在理论层面继承了汉人"小说"观念,将"小说"视为一种学术体式而非文学体式,因此在20篇文体论中,没有将"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正面论述,仅仅是在探讨各种文学创作技巧时偶合了当时"小说"创作的一些特点,这符合"小说"创作的实际发展情况与"小说"观念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成长于中原大地上的优秀作家,周大新的小说创作体现出浓厚的儒家文化精神。在创作中他不仅自觉担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而且还塑造了一系列能体现儒家人格理想的人物形象;在小说中他还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文精神,体现出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另外,他的小说对家族文化的全面展现和深刻反思也极富儒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