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青年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特色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和建设者,他们在生态道德方面存在着认知不全面、情感意志不坚定、行为难以落地等问题,从丰富青年学生生态道德认知、增强青年学生生态道德情感、推进青年学生生态道德实践等几个方面下功夫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生态道德教育实效性,对增强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建设美丽的生态文明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校学生生态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理性的生态道德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文学写作中,对自然的书写在传统文学基础上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内蕴,成为生态视野中承栽着生命、荒野、乡村、田园、乡愁等话语蕴合的意象,为生态表达提供了诗意想象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5.
当下生态散文写作已成为一种具有深层存在意义的文化宣言,其人文内涵在自然生态剧烈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和文体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构建。以我国第一部湿地生态散文《湿地》为例,从人文视角、人文形态、人文审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认为三者共同构筑了当下生态散文繁复深广的人文空间。  相似文献   

6.
王银辉 《科技信息》2010,(27):201-201,351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代会政治报告,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这一理论是在总结世界各国和我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大学教学应充分体现这一科学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度量方法,在评判生态可持续发展、地区生态安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生态足迹分析方法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的分析,构建人口容量的计算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金华市的人口容量分析中,以期为区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量度方法探讨——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生态足迹计算模型通过比较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平衡程度以衡量区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在介绍生态足迹的理论和计算模型的基础之上,对深圳市2000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了实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2000年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9751hm2/人,深圳城市生态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以消耗自身生态资源和转移生态压力作为城市发展代价。进一步分析了深圳市的生态赤字构成,生态压力的空间分布,并与国内部分城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在城市区域应用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减少深圳市的生态赤字,降低深圳市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将国际上逐渐引起重视的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生态足迹运用于扬中市生态城市建设实践.通过将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分析,明确生态盈余度,并据此提出推进技术和制度创新、控制生态赤字、引导和调控生态盈余、提高生态承载力等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策略.通过对生态足迹评估概念、计算方法、主要实践应用等系统的介绍,为解决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普遍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可持续发展量化不足、生态建设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该方法能够定量衡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法计算和分析了都安县1997、2001和200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以及生态足迹多样性、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结果显示,近5年来都安县人均生态足迹大大高于人均生态承载,出现了生态赤字.整个县域呈现出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较低、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不强和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过高的特点,这表明当前都安县的自然资源利用率很低,县域的发展处于一种非可持续状态.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实现县域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策略,指出了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和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已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生态文明时代教育的代名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础就是要坚持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堂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时代呼唤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应该是融通生活的课堂,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本的课堂,是生命力高扬的课堂,是生态圈互动链接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传媒语境中写作教学的"绝对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传媒的迅猛发展冲击了写作规范和学术道德,表面看“会写”的人越来越多,其实全社会普遍的写作水平在下降。逐步把生态观念纳入文学写作的知识体系,是传媒语境下写作教学高于资本和市场的“绝对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以嘉峪关市为例,通过生态重要性评价提取生态源地;选取阻力因子构建阻力面,基于阻力阈值法进行生态安全分区;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GIS水文分析、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判定生态廊道,识别生态战略节点,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嘉峪关市生态源地占市域总面积的14.6%,主要分布在嘉峪关市东北部和西南部;根据耗费阻力突变点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优化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各区所占比重分别为29.52%、29.94%、24.63%和15.91%;构建由7个重要生态源地、8条大型生态廊道、15个关键生态战略节点构成的“点-线-面”相融合的生态格局优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的累积性变化做了量化分析,尝试应用生态足迹分析法从宏观层面对围填海活动的累积性生态影响进行评价,以期为综合评估海湾围填海工程的生态效应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结果表明,厦门的生态足迹在逐渐变大,生态承载力在逐渐变小,生态赤字由1984年的-0.825 4 hm2/人增长到2005年的-3.957 4 hm2/人;厦门西海域围填海工程导致厦门生态承载力累积性减少77 420.54 hm2,加大了厦门的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6.
张路红 《工程与建设》2005,19(3):173-176
湖滨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健全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以“巢湖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湿地景观设计(孙村保护区段)”为例,探讨生态设计理念与生态设计工艺在以湖滨带生态恢复与保护为基础的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足迹分析中,区分消费型生态足迹和生产型生态足迹,生产型生态足迹又区分区域实际使用的和用于外部消费的生态足迹,提出区分总生态承载力和可利用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等小范围地域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框架.以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区,应用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其已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和总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生态承载力与区内实际生产型生态足迹,目前保护区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对林、农等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产业层次较低,对经济、社会、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约束、规范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行为,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在介绍"泛绿色设计"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企业、民众三个层面运用"泛绿色设计"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创建和发展生态智慧是"泛绿色设计"实施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态空间科学合理识别是区域生态保护的基础.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案例区,借助于RS和GIS技术方法,因地制宜地选取指标进行生态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对生态空间识别进行研究,并简要提出了分区分级管控生态空间的思路,最后结合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空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阳县生态空间总面积为3 032.21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66%,其中底线型、危机型和缓冲型生态空间面积分别为1 406.79 km2、862.59 km2和762.83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14%、25.22%和22.31%.2)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分析中,约有17.11%的耕地和0.23%的建设用地等非生态用地位于生态空间内,既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切实维护区域生态安全难以起到积极作用,也不利于保持生态空间的稳定性.3)底线型生态空间原则上按照禁止开发区要求进行管理,危机型生态空间强制性管控,缓冲型生态空间限制性开发.该研究能够为现阶段生态保护红线划分与优化调整以及生态空间分类管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以期实现县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生态语文关注智障生的生命个体,追求学生的可持续性和谐发展,立足今后的生活与生存。适合的生态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使用,以满足智障生的生活、生存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