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近代广西乡村民间借贷体系中,当铺、地主、富农、商人、商店等是乡村债户借贷的最主要来源。官僚和残存的土司官吏、中农、稍有资产者、赌场老板以及宗教机构、社仓、宗祠等也扮演重要角色,是乡村借贷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浅谈近年民间借贷纠纷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佳 《广东科技》2011,20(22):63-64
民间借贷纠纷近年突增,呈现出涉案金额大、债务人出逃等新特点,其根本原因为国家金融政策调整与国民财富增多,但也有其他如投资渠道不畅、缺乏管理、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深层原因,应及时完善立法、加强监督,寻求对策,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3.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窗口,而融资则是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正在发展,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应当深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潜在风险,推进金融改革,为其它地区的民间借贷市场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坚持签订书面借贷合同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民之间的借贷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但实际上,民间借贷合同如果是以口头协议的方式订立.往往会造成不少出借人因无法举证而丧失债权。使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鉴于此。在进行民间借贷活动中,出借人最好要与借款人以书面的形式签订合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温州企业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跳楼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司破产、员工讨薪事件频发,引起政府和学者高度关注,内蒙古、山西、郑州等民间资本活跃的地区亦出现民间借贷引发负面影响的案例。合理的民间融资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一定范围内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匮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在我国金融史上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但当经济、金融环境恶化,民间融资参与者集体非理性,资金流向风险集中时其对经济、社会的破坏性亦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6.
7.
所谓民间借贷,意指民间借款,是双方通过平等自由协商而口头或约定的借款协议。随着经济不得不断发展,民间借贷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一方面极大的促进了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另一方面因为法律规范尚不完善,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亟待完善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8.
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其存在的历史由来已久且在现代发达的金融社会中依旧存在。但是,目前学界对民间借贷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却并不十分成熟,还存在着某些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间借贷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民间借贷现阶段的新特点,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存在的风险以及民间借贷风险积聚的原因,并从法律角度探讨了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我国民间借贷风险的防范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间借贷是正规借贷的必要补充,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及农村融资难问题,促进了资本市场机制的发育。然而民间借贷游离于正规借贷体制之外缺乏监管,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利率市场化、法律规范化、监管有效化、借贷组织多样化是我国民间借贷的出路。  相似文献   

11.
乡镇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乡镇债务现状及化解乡镇债务的紧迫性,分析了乡镇债务的成因,提出了化解乡镇债务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预卖劳力是一种高利贷和变相劳役制相结合的借贷方式,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颇为常见,主要有做工抵押和人身抵押两种形态。它的借贷利率具有隐蔽性和随意性,剥削手段十分残酷。预卖劳力的高利率虽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但有时债户通过预卖劳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借贷开支,使得小农的劳动力再生产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3.
赊店帐既是商业领域中的一种经济现象,也是高利贷的一种借贷方式,是一种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相结合的形式,在民国时期的广西农村颇为常见。它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商品经济,满足了农户的生产生活需要,但由于利率的高昂和交易手段的不公正,导致农民受商业资本的控制,遭受残酷的盘剥。  相似文献   

14.
典当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属于抵押性质的高利贷。近代广酉民间典当业有饷押和小押,饷押主要存在于城镇,小押则在农村,它们在人们的借贷中占有重要地位。典当尽管利率高昂,但也不无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产品和轮廓提取算法,系统开展了1990―2020年中国乡村聚落建筑形态、面积扩展及其时空变化研究。通过深入分析乡村聚落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人口不断减少的同时,乡村聚落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2020年中国乡村聚落面积约是1990年的2倍。小面积的乡村聚落拥有更快的扩张速度,在面积到达特定阈值后开始逐渐放缓。乡村聚落扩张速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西部地区的扩张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乡村聚落的持续扩张和规模扩大,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城乡平衡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乡建设用地“双增长”可能对农业及生态用地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乡村自治是国家推动乡村社会转型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国民政府成立后,实现乡村地方自治成为一种必然的政治选择。本文着重于乡村自治组织的流派、演变、社会影响及与政府、士绅、村民之间的关系探讨,从而作出启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相关指标和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的可持续性及风险状况j通过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可持续的,大多数风险指标均处在安全范围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与此同时,间接风险不容忽视,如社保基金缺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财政化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债定义存在缺陷,忽视了单方法律行为产生债这一点,应当予以修正。未来民法典中的债法在制度结构上应当规定债法通则,这样才符合体系化的内在要求。债法通则板块应当包括八部分内容,债法分则部分则应当包括四部分内容。在规定债法通则和债法分则时,各有若干特殊规则应当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当前农村小康建设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农村经济运行体制中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的制度性约束因素.包括农村基层组织模式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市场化农业经济体制建设滞后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发育不完善对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参考有关学者提出的我国农村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原则,结合可得到的可用数据,以直接简明的指标,运用主成分聚类方法,对我国农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阶段性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得出从1995—2009年我国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阶段性演变分类结果,说明国家政策和农村经济状况对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程度影响显著,可为我国农民家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整体水平推进提供参考,以便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