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竹集成材家具取材于竹材资源,不依赖于木材资源。我国竹材资源丰富,全竹家具市场广阔,发挥竹材资源优势,开发竹集成材家具可以缓解木材资源紧张、促进山区的经济发展、实现竹材的工业化高效利用及满足家具市场的需求。如何开发和发展竹集成材家具,是目前中国家具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1 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的特点、造型、结构、生产工艺等进行了研究,并从人体工效、家具品种、使用场所、安放形式、结构特征、表面处理、造型风格及造型线型等方面对新型竹集成材家具进行了较为…  相似文献   

2.
白杨 《科技资讯》2009,(24):122-122,124
中国竹材资源丰富,但是竹材利用率不高。利用竹材加工剩余物研究开发新型竹材产品。以此来代替未材产品,不仅能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是缓解木材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本文介绍了竹材加工剩余物制备竹炭的研究现状.竹活性炭的生产及应用价值。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比较几种胶合木材料,研究竹楠木拉、抗压基本力学性能,给出基于木材强度设计值的计算方法为基础的竹楠木拉压强度设计值建议值.方法按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和《木材无疵小试样的试验方法》对竹楠木材顺纹抗拉和抗压进行试验研究,测得竹楠木顺纹抗拉、抗压强度.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竹楠木抗压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破坏3个阶段,发生塑性破坏;抗拉经历了较长的弹性阶段后发生脆性破坏.试验得到竹楠木顺纹抗拉强度可达98.1 MPa,顺纹抗压强度可达73.3 MPa.结论竹楠木顺纹强度具有离散性,抗拉强度的离散性要高于其抗压强度.竹楠木胶合竹材能够满足建筑结构对材料抗拉压力学性能的要求,试验结果对竹楠木的合理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组竹抗压与抗拉力学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慈竹制作的重组竹为研究对象,对重组竹抗压与抗拉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重组竹与落叶松等6种木材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组竹顺纹抗拉强度为248.15 MPa,顺纹抗压强度129.17 MPa,稳定性能较好。通过与落叶松、云杉等木材比较发现,重组竹的抗压和抗拉强度较高,纵向与横向抗压强度差异较小,EL/ET比值小,不同方向的泊松比和强重比也有差别。重组竹的横纹抗压过程分为3个阶段(弹性阶段、塑性阶段、破坏阶段),最后发生塑性破坏。  相似文献   

5.
永川竹产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其特点是注重资源环境保护,逐步推进竹资源的工业开发利用.笔者通过分析永川竹产业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永川竹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典型竹材的材性参数,明确竹木之间以及不同竹材之间的差异,选择整竹展平板、竹集成材、竹胶合板、竹重组材、竹刨花板、大片竹材定向刨花板等6种代表性产品,系统地进行基于建筑围护结构HAM模型的热湿物理性质测试.项目包括:测定基本物理性质的密度计算和真空饱和实验;测定湿储存性质的平衡吸放湿实验;测定湿传递性质的毛细吸水实验、蒸气渗透实验和干燥实验;测定热储存性质的热分析;测定热传递性质的导热系数测试和表面光热性质测试.测试结果初步形成竹材热湿物理性质的参数基础;与18种木材产品的对比表明,竹材湿储存和湿传递性质普遍小于木材,而同时表征热储存和热传递性质的蓄热系数大于木材;6种竹材之间的对比表明,竹材改性有利于均匀性的提高,可拓展其材性频谱范围,并使区别于木材的特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竹塑胶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发现竹塑胶合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指标高于木材的性能指标,并指出竹塑材料在工业与民用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木材阻燃剂、阻燃处理工艺及环境特性等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木材阻燃处理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木材阻燃剂的发展趋势是研制高效膨胀型木材阻燃剂,木材阻燃处理工艺的重点在于增强阻燃剂在木材中的渗透性,木材阻燃处理的环境特性主要针对生产阻燃木材过程中废弃物处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国内需求的木材阻燃技术,为更科学、更高效地利用国内木材资源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竹材开发高纯度竹醋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第二森林的美誉,其分仿广,速生丰产,再生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已成为世界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对再生能力强的竹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木结构建筑工业的复苏面临很大的压力,其中一个重要难题就是中国缺乏天然优质大径级木材资源。如何利用中国现有劣质材资源,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改进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对聚氨酯胶黏剂制造落叶松集成材/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BFRP)的胶合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竹材作为木材和BFRP的过渡层,同时引入硅烷偶联剂KH550对竹材进行处理,并在偶联剂HMR对竹材和BFRP的处理工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结果表明,径向横拼竹板材两面材性相同,同时成功避免竹节对胶合性能的影响,因此径向横拼竹板材与BFRP和木材的胶合性能最佳;硅烷偶联剂KH550对竹材处理工艺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竹-BFRP的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竹筋实木组合板是将原生态的竹筋板与木方(板)通过竹筋板-木方(板)-竹筋板的方式组合拼接,充分利用了竹材的抗拉性能和木材的受压性能及其可拼接各类厚度板材的特点,通过无醛化学胶结料,按照竹筋板-木方-竹筋板的组合方式,将竹筋板与等厚度的、长短不一的小木方组合拼接成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竹筋实木组合板.在小变形阶段,竹筋实木组合板挠度、应变随荷载的增长成线性变化,且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相似文献   

12.
竹类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首先介绍山东省的自然环境状况,竹类资源在山东省的历史和现状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山东省来说,竹子利用的研究方向和利用方法,以期为竹类植物的生态与进化、引种与栽培、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竹类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我国竹子的种质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态群落多样性以及竹文化多样性,阐述了竹类资源多样性保护研究的进展,并探讨了我国竹类多样性保护利用策略,为我国竹类资源多样性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竹资源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竹子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竹亚科。竹类适生范围广、生长快、生态效益好、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切实保护、大力发展、合理开发竹类资源,在全国建设生态、魅力、和谐新长宁的发展进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竹子是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优良林种,被誉为2l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植物类型。竹子资源是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竹产业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朝阳产业之一。宜宾市拥有丰富的竹类资源和较齐全的竹产业基础,是四川竹类最为富集、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是我市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奔康和乡村振兴的现实选择。大力发展竹产业,对于转  相似文献   

16.
永川竹产业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其特点是注重资源环境保护,逐步推进竹资源的工业开发利用.笔者通过分析永川竹产业的不足,提出了今后永川竹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生产的竹材之所以流行并逐渐畅销世界,归根结底是由我国竹产业雄厚的基础和竹材特有的优势决定的。浙江农林大学李延军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既向内走又向外走”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竹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资源是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速生丰产,再生能力强,用途广泛,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已成为世界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全球环境的恶化,热带森林锐减,天然林保护日益受到重视,国际市场对竹制品需求的日趋增加,竹业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竹子开发利用现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竹业已形成从资源培育、加工贸易到出口贸易的新兴产业,成为产竹区的经济支柱,也成为我国林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竹材我国竹子利用已突破传统领域,在建筑、造纸、轻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过度开采带来植被日益沙漠化、荒漠化,沙尘暴时常光顾我们。在木材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一种以“白色污染”垃圾资源为生产原料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塑木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的引进,不仅填补了我国空白,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木材、节约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林产结构的调整,桂林市的竹类资源及其竹产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通过叙述桂林市竹类资源及相关产业的现状和变化,指出了当前竹业尤其是毛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科学的编制竹类发展规划,合理组织竹类经营活动,充分发挥竹林的多种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