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现象,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对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和强度(震级)还无法做到准确的预报。即使日本这样一个地震遍布国土全境的多震国家、多年来耗费巨资从事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其工作效果也不尽人意。比如关西地区历来被认为是地震少发区,然而偏偏在  相似文献   

2.
预测地震时间大幅提前之新方法在经历一百多年的努力,地球物理学家仍然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些人悲观地认为,这将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英国爱丁堡大学的Stuart Crampin表示,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地震监测方法,能够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量级甚至地点,并有证据表明该新方法可能在小地震发生前1h、大地震发生前数月预测到其存在。相关文章发表在2008年5月出版的《地质学》(Geology)杂志。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多年不遇、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对结构工程抗震控制技术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周效文 《甘肃科技》2006,22(12):186-187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多年不遇、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对大量建筑震害情况分析,从概念设计方面着手,归纳总结了若干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形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定点地面倾斜观测数据,考察0斜率所蕴含的5级以上地震的前兆信息,基于这些前兆信息和地震序列前兆信息构造了4种预报地震规则.提出了一种检验地震预报有效性的方法,并用于研究4种预报规则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综合0斜率和地震序列中的前兆信息,可以提高预报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具有多年不逼、无法预报、破坏严重的特点。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在工程中尽可能的减小震害就显得十分重要。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概念设计,计算设计和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7.
董娜 《科技资讯》2012,(2):216-216
微地震是一种小型的地震,在地下矿井深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岩石破裂和地震活动。冲击地压是采矿诱发的矿井地震,严重威胁着煤矿的安全生产。微地震监测技术是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利用微地震监测系统是预测预报冲击地压的有效手段,分析微地震事件的分区性,指出应力积聚区域及冲击地压危险区域,成功预测了该工作面的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在地下检测地震电磁信号的可能性,论述了深井垂直天线检测能有效地排除干扰,从而有可能成为预报地震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瞬间能成灾的突发事件,人们往往一谈起地震,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恐怖感。事实上地震是可以预测和预防的,我国目前按照“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在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近年来国家、自治区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濮阳台电磁波异常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桂青  刘兆友 《河南科学》2000,18(2):206-209
介绍了台站所处的地震地质环境条件及电磁波观测仪器基本情况。对濮阳市地震台电磁波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电磁波异常对 10 0km范围内的M 13.0级以上地震及 30 0km左右Ms5 .0级以上地震和 10 0 0km左右的Ms6 .0级以上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磁波异常是一种地震前兆短临异常 ,异常一般在震前几天到五十几天出现 ;异常幅度大 ,异常易于识别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结束之后或异常高值回落的过程中。濮阳台曾依据电磁波异常变化 ,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地震短临预报 ,地震三要素均在预报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测是百年来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地震的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复杂,其成因仍需不断探讨和进一步研究.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为基础的概率统计预报方法的主要依据就是地震具有随机性和重复性,因此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概率统计预报中,往往需要建立一些数学模型,如地震发生间隔的分布模型等.而所建立的分布模型是否正确,还需进行分布检验.手工进行分布检验,由于涉及数据量大,计算麻烦、易错.用软件方法实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大大减小工作量.本文分别用C语言和MATLAB语言实现了地震统计预报中常用的3种分布,即正态、指数、…  相似文献   

12.
热红外遥感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监测预测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实效,利用这一技术成功预报了一些地震,并对地震的前兆热信息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热红外异常发生的机制主要为地球放气说和应力致热学说.通过分析和总结临震热异常特征,介绍了几种热异常提取方法和判定方法,表明随卫星遥感技术的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热红外遥感应能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汶川县巨震之后,人们对地震前兆问题广为讨论,由此引发诸多思考。基于地球系统复杂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现象,分析了地震前兆信息的基本问题;指出目前社会公众及国际地震学界一般存在以下3个误区,即认为前兆与地震应一一对应,陆区地震预报主要依赖于台网监测,地震前兆分析方法比较单一;进而提出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应重视卫星对地观测数据的快速处理与分析,建立地震数据共享机制和地震信息汇合机构,期望中国地震监测预报理论和技术尽快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引言 模拟水氡观测是一种较常见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连续观测时间在我国长达30多年。多年来许多专业地震台积累了丰富的水氡观测资料.这些观测资料一般都以纸介质的形式存放.不能直接用于mapsis等地震分析预报软件.因此,将数据进行计算机存储.并进行系统处理。然后用于预报软件分析。显得非常必要。目前日常观测数据仍是依靠人工计算整理。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历史时期的地震数据,以及地震震中固体潮参数的分布特征,通过其相关性可设计发震概率的预报函数,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行星地球的地震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模型理论上可模拟预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强震发震概率.此外,该系统亦可方便地获取全球或局部区域的模拟地震指数.实现精确的定点预报与区域的指数预测相结合.采用NEIC提供的全球1544次M≥6.5级地震数据,举例给出全球和台湾附近地区2010年1月1日UT=0:0的瞬时地震指数,以及台湾附近地区的平均地震指数.基于对美国旧金山所作10年的强震定点预测,给出其附近区域在2015年6月24日±15日内的平均地震指数.  相似文献   

16.
李湘洲 《科技潮》2000,(4):25-25
地震,是地壳变动的一种形式,它虽然是难以准确预报的自然灾害,但由于它有规律性和先兆性,因此其危害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来减轻的。相信将来在人们掌握了更多的自然规律知识时,能够发明一些办法来抵御地震灾害甚至用地震的能量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地震带给人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损失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在人口稠密的地区更是这样。我国是一个多浅源地震的国家。解放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和加强地震测量及预报工作,建立了一支专群结合的庞大的地震工作者队伍。特别是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多次慰问地震灾区人民,关怀我国的地震工作的发展,作了“二十四小时前必须预报出五级以上破坏性地震”的极为重要指示,这是对人民群众的莫大关怀,也是对地震工作者的莫大信任,莫大鼓舞,莫大鞭策。为实现华主席的重要指示,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在地震工  相似文献   

18.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它发生频率高,对人类生活有极大的破坏作用,文章在介绍地震成因、类型、分布规律的同时,强调了地震预报工作的重要性和主要预报方法,并对抗震减灾工作提出了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介绍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的应用,展示地球化学方法在地震前兆预报方法乃是地震预测、预报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和光明前景。通过对怀4井水氡异常的分析,发现地震水文地球化学前兆水氡异常在地震观测预报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测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然而由于技术的原因目前还不能做出成功预报,当前应认真研究以适应社会对地震预测的需求。为研究2008 年“5· 12”汶川8 级地震预测的可能性,基于地震自身的信息提出了一种数值建模预测地震震级方法,以及依据卫星遥感射出长波辐射信息预测蕴震地区的方法。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地震预测技术的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