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羡慕苏格拉底的人前去取经:“作为一位十分有名的思想家,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多思多想!”苏格拉底简捷地回答。这位自以为取到真经的人满怀信心地回到家里后便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望着天花板,开始“多思多想”起来。  相似文献   

2.
快乐是什么     
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老师苏格拉底询问,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们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成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年轻人们把老师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相似文献   

3.
《特区科技》2011,(12):34-34
要给投资人留有赚钱的空间;投资要“忍等狠”;你最大的三个缺点是什么?;价值观的选择;投那些曾经失败过的人;找真天使,别找土财主  相似文献   

4.
杨荔 《科技咨询导报》2014,(27):201-201
苏格拉底有一句治理名言同时成为他的墓志铭就是"认识你自己",这本身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当代文学作为当代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当中无处不渗透着人文精神。该文主要论述了当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渗透表现和历程,总结了当代文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史通常把古希腊哲学分为三个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期和后亚里士多德时期。苏格拉底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伟大哲学家,他不仅在学说上,更在人格气质上奠定了西方思想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古罗马的西塞罗说:“苏格拉底使哲学从天上来到人间。”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希腊霸权发动伯罗奔尼撒战争,社会的动荡造成道德沦丧、世风日下。他感到有必要挺身而出,劝导人们“认识自己”,培养道德情操。为此,苏格拉底不惜痛下猛药。他善于否定,强调凡人的认识无不存在局限,通过讥讽让自负的人看出自己学问贫乏、观念禁不起推敲的事实,所以“我们只会思考,但什么都不懂”。而他自己也公开宣称:“我惟一有把握的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认识到自己一无所知以后。人们才会主动改善心灵。  相似文献   

7.
奥秘     
开学的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做了一次示范。  相似文献   

8.
正在西方哲学史上,苏格拉底(Socrates)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重要到了之前的西方哲学家可被统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这是因为之前的哲学家大都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苏格拉底的兴趣却以政治、伦理等为主,由此将整个哲学的注意力延伸到了人文领域。罗马时代的哲学家西塞罗(Cicero)因而称苏格拉底为"将哲学唤落天堂的第一人"。对科学史来说,苏格拉底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尼采认为,苏格拉底是西方教士道德的奠基者,教士道德提出了完整的教士理想用来对付人的本能;本能在尼采的哲学中指酒神精神,日神精神是与苏格拉底的“知识型”理性对立的一种高贵的理性精神;苏格拉底倡导的教士道德促使了城邦工具理性盛行,教士道德由此扼杀了希腊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天,苏格拉底带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杂草地,然后问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镰刀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手拔……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11.
范智欣 《科技资讯》2009,(23):200-200
证据法学是法学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当前证据法学的教学方法主要采取讲授法和案例讨论法。现行的教学方法制约教学效果的提高,窒碍了学生思堆的成长。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特点和优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在证据法学教学当中应当引入苏格拉底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苏格拉底法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李耀  赵菁 《科技信息》2012,(29):223+245-223,245
对于苏格拉底的了解,因为苏格拉底并没有对自己的哲学思想及人生经历做一个记录,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柏拉图文集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对自己辩护的言语来进行一个分析,能够看到那个时期苏格拉底的想法与哲学思想以及他想表达的殉道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一天,苏格拉底带他的学生来到一片杂草地,然后问学生:“如何除掉这些杂草?”有的学生说用镰刀割,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用手拔……而苏格拉底却告诉大家,除掉杂草最好的方法是种上庄稼。  相似文献   

14.
王慧玲  马铁川 《科技信息》2009,(26):I0170-I0171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的基本工具,而演讲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有表达形式是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不乏能言善变之士,从苏格拉底到马丁·路德·金再到今天的奥巴马,他们成功的演讲能够左右万千人情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女卡罗琳·肯尼迪这样称赞奥巴马: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位能像我父亲打动别人那样打动我的总统。但是这次,我相信这样的人已经出现了——他不光能打动我,而且能打动新一代美国人。  相似文献   

15.
学校开学第一天,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16.
《少儿科技》2009,(7):1-1
有学生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回答.  相似文献   

17.
苏格拉底的美德思想是建立在主体自我理性反恩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美德之所以成为美德,是由于内在性的普遍原则及其理性基础。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揭示了一紊通向美德之路。勿庸置疑,苏格拉底的美德思想确实唤醒了人们的内在性,但是,单纯的理性无论如何都不能成为美德的全部规定,因为不管从人的整体生存状态还是从其灵魂结构来看,都要求我们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对待它。  相似文献   

18.
一次,我刚上网,一个网名叫“乖乖兔”的人过来与我打招呼。她说,我知道你是老师,我告诉你我是中学生。我现在就是在网吧和你说话呀,你会怎样惩罚我?我说,你用词不当,我会批评教育你而不是惩罚你。她说,那你又会怎样批评教育我呢?我说,第一,你是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家长或教师监护下上网吧是错误的。第二,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相似文献   

19.
你走进教室了,熟悉的脚步熟悉的体态还有熟悉的眼神,我把头低下了,一如往常,只从我的眼角偷偷地看你,不是我不想抬头看看你——老师,只是我不敢,我不敢看你的眼睛,怕从那里读出你的不屑你的忧虑。是,老师,我真的很让你头疼,每次考试我都在拉班上的后腿,我看到你发试卷时候眼睛里冒出的火,我看到你把试卷扔给我的时候的失望,我看到你看着故做无所谓的我的愤怒。可是老师那是假的,只是我自以为是的一种坚强而已。就如现在。我听见你发试卷走动的声音,我的心随着你的脚步走近剧烈地跳动,我知道,我肯定考得不好,我知道你又会生气,可是老师你看着…  相似文献   

20.
正据考古发掘,耶路撒冷城门无侧门或针眼门,这种解读纯属子虚乌有、荒诞不经。1945年秋,回族教长王静斋在重庆碰到了一位基督教教友曲友诚先生,曲先生认为《圣经》里的一句经文翻译有误:"三十四年秋季在重庆会见一位曲友诚先生。他说:有人指出基督教的《圣经》上有错误,例如马太福音十九章二四节:我又告诉你们,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