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与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决策者、专家、媒体和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不同,尤其是专家与公众对风险事件的感知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影响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的因素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影响因素。通过综述前人对于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的实证研究,总结了影响公众与专家风险感知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如价值观、生活经验、社会角色、风险感知中的偏见、风险感知差异中的相同点等,试图对于如何克服风险沟通中的障碍、保证风险沟通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风险事件的频繁发生与严重后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决策者、专家、媒体和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不同,尤其是专家与公众对风险事件的感知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影响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的因素除了知识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影响因素。通过综述前人对于专家与公众风险感知差异的实证研究,总结了影响公众与专家风险感知差异的多种影响因素,如价值观、生活经验、社会角色、风险感知中的偏见、风险感知差异中的相同点等,试图对于如何克服风险沟通中的障碍、保证风险沟通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公众对专家的信任直接影响公众对风险治理的评价和风险决策。在气候变化的治理中,公众越来越不信任专家和决策者,信任度的降低或缺失严重阻碍了政府制定决策和执行相关措施。为了探索公众信任在气候变化治理中的作用、提高公众对专家的信任,运用信任、信心与合作(TCC)模型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2082人进行了公众信任度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专家的信任度越高,公众对风险治理的评价和支持度越高;公众对风险治理的评价越高,公众对风险治理的支持度越高。  相似文献   

4.
专家是"社会良心",专家信任是社会信任的最后一道屏障。为考察我国专家信任的现状、影响因素并探索重建策略,本文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发现:在"公众理解科学"方面,公众已经认识到科学的可错性、条件依赖性和局限性;在科技信息传播方面,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首要渠道,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与公众对科技信息和专家的信任程度相关。公众并不信任专家,但陷入了不信任却又不得不信任的"豪猪困境",专家则面临着"无论说什么、无论怎么说,公众都不信"的"专家塔西佗陷阱"。"人格信任"走向"系统信任"的时代背景规定了这一"豪猪困境"和"专家塔西佗陷阱"的基本特征;二者相互作用,其溢出效应将导致更大范围的社会危机。消除"利益关联"是专家获取信任的关键因素,强化专家与公众之间常规的直接互动、提高传媒准门槛、规范新媒体报道等,有助于建构一个开放、透明、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有助于"豪猪困境"、"专家塔西佗陷阱"的突破和专家信任的重建。  相似文献   

5.
作为重大工业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一个环节,风险沟通在美国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与历史背景,最初是为了解决技术专家对风险的评估与普通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之间的不一致问题。在美国,风险沟通实践经历了从单向的信息传播到双向互动的演进;相应地,风险沟通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为了达到形成客观认知、塑造合理态度、激发理性行动和产生科学决策的目标,有效的风险沟通应遵循平等、公开、诚实、清晰、倾听和回应等原则。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作物治理中的联盟冲突及联盟间由于政策互动引发的政策学习对于规范转基因作物治理,促进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消除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主权国家是构建转基因作物治理机制的主要参与者。由于科学原则、利益诉求以及伦理认知的不同,全球范围内形成"挺转联盟"与"反转联盟"的对立,两大联盟的冲突与妥协,打破了政策僵局,助推以政策为导向的学习。主权国家之间因人类"共同福祉"和利益趋同,必须对转基因作物立法、监管与审批,国际协议的承诺做出选择,建立履约与合作机制;国际组织在转基因作物治理中密切互动、协调约束,建立协调与反馈机制;科学共同体、新闻媒体以及公众积极参与、传播宣传、监督反馈,建立认知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7.
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应对与化解是工程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政府、企业、行业、公众组成的工程共同体的协同治理是化解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的重要途径。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论文基于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协同治理的主体、机制和理念三个方面探究了九峰项目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协同治理模式,它形成了以公众为中心,以"群众路线"为依托的多元主体互动的协同治理方式,建构起了平等协商、民主决策、利益均衡的协同机制,并立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的调和,形成了共同担当责任与风险的治理理念。九峰项目是协同治理理论在我国具体工程活动中的创新实践,可以为其他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涉及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复杂关系,需要对二者进行有效调和。在疯牛病危机的压力下,欧盟进行了食品安全风险规制改革,并确立了以风险分析框架为基础、强调风险评估与管理职能独立与互动、以信任重建为主要目标的风险治理模式。欧盟风险治理的核心在于重塑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兼顾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回应性与责任。欧盟改革经验对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改革的启示在于需要合理界定科学咨询的作用、增强风险评估的独立性与透明性、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并保障公众的实质性参与。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术风险具有较强的文化属性,文化因素在其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现代技术风险形成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技术价值观、对政府管理机构和制度的信任感、文化群体的归属、宗教信仰、跨国差异等。规避现代技术风险,需要从社会文化方面着手,通过树立科学的技术价值观、重建社会公众对政府管理机构和制度的信任、加强对技术专家的伦理规约、进行跨文化的风险沟通等措施,使人们的技术风险认知水平接近"真实"的技术风险水平,实现主观层面技术风险与客观层面技术风险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负责任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科技创新评估预见、反思整合、协商对话与监督反馈的开放迭代过程,依据社会需求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规范性引导,以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良性互动。构建“负责任创新”柔性模式,是在科技创新与治理领域形成以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责任文化”的价值取向;倡导多主体在平等对话与交流互动中实现责任共建与协商共治;创新整合并灵活运用治理工具以提升治理效能;建立以责任为导向的多主体政策学习机制,助力我国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信任对于维系人类的认知秩序和社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风险社会下,传统的人际信任已然无法应对科技不确定性,这就催生了以专家系统为核心的系统信任机制.但是,在后常规科学和后学院科学范式下,专家系统可信性的基础——专家专长的真理性和专家行为的至善性,面临着失灵和失范.如此,面对不确定性风险,一方面公众需要依赖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有限性、态势变化模糊性等特质对风险沟通提出更高要求。专家作为风险沟通的核心参与者,面临着认知、语言表达、传播和污名化等多重困境。构建“政府主导型”风险沟通应本着及时、坦诚和开放的沟通理念,并辅之以通俗易懂的内容和多元的沟通形式,如此,可为专家赢得风险沟通的先机和空间,在降低公众认知成本的基础上引导其理性行为决策。此外,通过相应制度安排来约束和鼓励自媒体参与风险沟通,也有助于将危机情境转化为科学传播的有利契机,为公众参与突发事件治理提供智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到创新主体和研究客体等因素的制约,神经技术,尤其是新兴神经技术的应用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创新视角下的预期治理是应对神经技术伦理风险的一种有效路径。该路径倡导多主体参与、多学科合作的技术发展理念,构建高度透明、持续互动、民主治理的管理机制,将神经技术的发展与社会深度融合,突显"责任与创新"的统一,保证神经技术在伦理的约束和规范下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的关键,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治理的柔性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科技治理的柔性模式是一种多主体参与的柔性治理架构,以责任文化和科学精神为价值取向,倡导科技治理主体进行平等互动与民主协商,以灵活多样的治理工具为载体,构建多层次政策学习机制,进而加快科技体制深化改革进程和提升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5.
维基百科词条内容的可靠性,是由撰写者形成的集体智慧来保证的。维基百科的知识评价基础,在于规范性的过程管理和线上线下交替互动营造的集体认同感,在于从遵从专家转向依靠集体智慧。这种知识评价基础是从个人认识论转向社会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这一点往往为人们所忽视。现代政治和治理越来越依赖技术,表现出政治技术化的特点。互联网技术为政治沟通提供了新通道;然而,在网络政治沟通"繁荣"的另一面是"衰减",这是技术理性在政治领域泛化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技术的应用必须与民主政治的目标相一致,与制度的变革同步推进,同时,应警惕和防范潜在的风险,如若不然,可能会对现有的政治生活产生诱变。  相似文献   

17.
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增进了社会福祉,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治理风险。本文从技术的双重互生的社会属性出发,认为技术的以生产和赋权特征为代表的仁慈面孔有助于增进社会福祉,同时,技术的以侵入和约束为特征的阴暗面孔使技术治理潜藏着系统的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技术的短期跃进效应将长期固化体制的韧性,导致新的马太效应;为此,未来的技术治理首先应该是人本主义的、开放包容的,政府应该同时扮演好工程师和园丁的角色,构建由社会心理、社会信用、社会组织和社区构成的社会支撑体系,建立动态的多元合作的技术治理框架,从社会内部自发预防和消除技术治理的外部性。  相似文献   

18.
新兴技术不确定性特征使得新兴技术应用带来了出人意料、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使得新兴技术治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议题。新兴技术治理一般基于传统专家决策模式,但该模式不具有新兴技术的全部知识和信息,也无法决定广泛社会主体的偏好和价值,更难以应对新兴技术不确定性引发的社会问题。治理背景下,研究提出新兴技术价值前置型治理的新路径,并利用治理网络重新分配治理主体的权力、利用政策网络阐述多元主体协商和互动的博弈过程、利用公众参与实践获取多元主体充分和对称的信息,为应对新兴技术不确定性提供了有效的治理路径和工具。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关注度、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与识别能力、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消费者的科学素养和政府的监管力度等是5个最关键的因素。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部门、企业、舆论应当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感知或认知,强化政府监管机制是当务之急,并且提高政府监管信息的公开水平,恢复人民群众对食品市场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减少重大活动期间安全保障措施对交通的影响、发现复杂交通系统中的潜在安全风险是国内外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下,开展"冬奥会交通与安保协同管控体系"的研究,以全新的双向视角探索交通系统运行与城市安全保障的协同优化机制,重点解决大范围、异常天气下的城市安全风险感知与评估、应急响应与协同管控等关键技术难题。本文在概述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多源数据融合关键技术与隐患感知体系、区域交通与城市安全的风险动态感知和协同管控、多态化物流在途风险研判及联合应对机制、新兴交通形态应用边界与协同管控、公共安全事件风险协同辨识及管控预案快速生成,为冬奥会及大型活动场景下的交通与安保协同防控水平、风险预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