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 ,考察了曝气池内混合液中底物浓度的初始值 S0 ( mg/L)与曝气池内混合液中污泥浓度的初始值 X0 ( mg/L)之比 S0 /X0 对剩余污泥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在研究条件下 ,随着 S0 /X0 值的增大 ,表观污泥产率系数 Yobs变小 ,且在 S0 /X0值约大于 6时 ,Yobs趋于一个定值  相似文献   

2.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药废水具有COD高,水质变化大等特点,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MBR)对中药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出水进行处理,在固定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h的条件下,考察了进水COD质量浓度及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HRT为5 h,进水COD质量浓度小于3 000 mg/L时,膜出水COD小于30 mg/L,满足中水回用标准;当进水COD质量浓度为3 000~6 000 mg/L时,膜出水COD大于30 mg/L而小于100 mg/L,满足污水排放标准;当进水COD质量浓度大于6 000 mg/L,膜出水COD大于100 mg/L,不能满足污水排放标准.同时污泥质量浓度(MLSS)与COD去除的关系表明,为了达到更好的COD去除率,MBR的最佳MLSS应控制在7 543 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SBR工艺对沈阳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其工艺运行模式:进水0.05h,搅拌0.95h,曝气3.5h,沉淀1h,排水0.05h,待机0.45h;测定项目:进出水的COD,TN,TP,PH;曝气池中污泥的MLSS,SVI及一个运行周期(6h)内的COD,TN,TP.结果:当MLSS值为1330~3009mg/L时,出口COD值0~34mg/L,去除率为67.62%~100%;TN浓度0.6~1.7mg/L,去除率95.44%~98.59%;TP浓度0.4~2.95mg/L,去除率为32.8%~88.5%.  相似文献   

4.
曝气生物滤池及其填料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废水的效率,以沸石、活性炭、建筑陶粒、工程陶粒作为填料测试气体流速、水力停留时间(HRT)、进水有机负荷对生物滤池的化学需氧量(COD)、NH3—N的去除效果及出水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进水COD为150mg/L、有机负荷为2.41kgCOD/(m3·d)时,两种陶粒出水COD均小于25mg/L;当进水有机负荷为0.74kgCOD/(m3·d)时,工程陶粒出水COD小于10mg/L;工程陶粒是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生物黏泥形成的水质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一系列单因素试验方法,考察了营养物质(BOD5,NH4+-N,TP)、颗粒物(CaCO3)、矿物质(Ca2+,Mg2+,Na+,Fe3+)等因素对生物黏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生物黏泥量与挥发性生物量和微生物活性呈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要控制水中的生物黏泥生成则营养物质指标应达到c(BODs)≤5 mg/L,c(NH4+-N)≤6 mg/L,c(TP)≤1mg/L,c(CaCO3)≤50 mg/L,c(Ca2+)=100~250 mg/L,c(Mg2+)=80~200 mg/L,c(Na+)≤120 mg/L,c(Fe3+)≤1 mg/L.  相似文献   

6.
MB(A2/O)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将MBR和A2/O工艺相结合的新型MB(A2/O)反应器,研究了MB(A2/O)反应器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分析了其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出水COD小于20mg/L,平均去除率达93.80%;NH3-N质量浓度小于8mg/L,去除率可达88.42%;TN质量浓度小于30mg/L,去除率达46.05%;TP质量浓度小于0.3mg/L,去除率达94.70%.试验表明,MB(A2/O)反应器在保留对其他污染物良好去除效果的同时,对TP有极高的去除率,处理后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氨氮和有机物对饮用水源的微污染,广州市某水厂首次采用了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生物预处理新工艺,处理规模为73.5万m3/d.工程投产稳定运行后,初期3个月原水氨氮和CODMn分别为0.44~2.22 mg/L和1.84~6.06 mg/L,预处理出水分别小于0.5 mg/L和2.0mg/L;原水的铁和锰最高达1.16 mg/L和0.22 mg/L,出厂水最高达0.05 mg/L和0.03 mg/L.HUBAF采用大颗粒轻质陶粒并结合流化床技术,对浑浊度的去除平均仅为2.5 NTU,生物滤池过滤水头损失稳定在1.0m以下.其冲洗方式为气水联合上、下冲洗,冲洗前后各滤池的过滤水头损失差不超过0.1m,为共用1套集中鼓风曝气系统创造了条件.与弹性填料接触氧化池和悬浮球流化池等已投入应用的生物预处理技术相比,HUBAF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氨氮硝化率高,除铁除锰能力强.HUBAF-常规工艺生物强化集成技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净水工艺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对某食品防腐剂生产废水处理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进水COD浓度、水力停留时间、溶解氧等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小于340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不低于7h,同时保证温度不低于150C,DO不低于2.0mg/L时,SMBR对COD的平均去除率高于90%,出水COD均小于100ms/L,可基本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9.
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应用于大型自来水厂的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克服氨氮和有机物对饮用水源的微污染,广州市某水厂首次采用了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生物预处理新工艺,处理规模为73.5万m3/d.工程投产稳定运行后,初期3个月原水氨氮和CODMn分别为0.44~2.22 mg/L和1.84~6.06 mg/L,预处理出水分别小于0.5mg/L和2.0mg/L;原水的铁和锰最高达1.16mg/L和0.22mg/L,出厂水最高达0.05mg/L和0.03mg/L.HUBAF采用大颗粒轻质陶粒并结合流化床技术,对浑浊度的去除平均仅为2.5NTU,生物滤池过滤水头损失稳定在1.0 m以下.其冲洗方式为气水联合上、下冲洗,冲洗前后各滤池的过滤水头损失差不超过0.1m,为共用1套集中鼓风曝气系统创造了条件.与弹性填料接触氧化池和悬浮球流化池等已投入应用的生物预处理技术相比,HUBAF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氨氮硝化率高,除铁除锰能力强.HUBAF-常规工艺生物强化集成技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净水工艺处于同一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隔离曝气生物滤池耦合臭氧氧化技术处理乙烯生产过程轻污染水的工业化试验,探讨了不同操作参数如水力停留时间(HRT)、臭氧化空气流量、溶解氧浓度、反冲洗等对污染物如CODcr、氨氮、挥发酚、硫化物和油类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隔离曝气生物滤池耦合臭氧氧化处理污水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污水流量为0.8~1.5m3/h,采用低臭氧投加量(0.5~1mg/L)、HRT为1.3~2.5 h、进水CODcr不超过100mg/L、氨氮含量不超过5.3mg/L、挥发酚含量不超过3.0mg/L、油含量不超过3.5mg/L、硫化物含量不超过1.29mg/L时,出水CODcr和油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9.1和0.38mg/L,出水氨氮最大含量小于0.4mg/L、出水挥发酚与硫化物最高含量仅为0.12和0.135mg/L,CODcr、油、氨氮、挥发酚与硫化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3.1%、84.2%、96.8%、89.8%和88.6%,出水达到回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研究发现不同质量浓度硝酸铈对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增长速度、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相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质量浓度为50mg/L时对改善污泥性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在两个SBR反应器内对比污泥颗粒化过程。通过监测EPS组分、污泥疏水性、MLSS、SVI、COD、TN和TP,发现硝酸铈可以促进污泥颗粒化过程。稳定后的含铈颗粒污泥同时具有脱氮除磷作用,COD、TN、TP去除率分别达到95%、80%和85%。  相似文献   

12.
Cu2+和Zn2+对活性污泥生长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u2+和Zn2+是污水处理工艺中经常遇到的金属离子,文章利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在Cu2+和Zn2+作用下的生长模式.尽管微量的Cu2+和Zn2+对微生物的生长有益,但当它们达到一定的质量浓度时,均会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COD的去除速率产生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产量在Cu2+的质量浓度为1~20 mg/L时均有所减少;而Zn2+的质量浓度只有超过5 mg/L时,才能使污泥产量降低,当Zn2+的质量浓度等于或低于5 mg/L时,它反而轻微促进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COD的去除速率.总体而言,根据微生物的比生长速率、基质比去除速率、活性污泥产率以及COD的去除效率等各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u2+的毒性比Zn2+强.  相似文献   

13.
辛基酚对好氧活性污泥的活性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性污泥比耗氧速率(specific oxygen uptake rate,SOUR)为考察指标,研究了辛基酚(Octylphenol,OP)对活性污泥活性的抑制效应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辛基酚浓度达到8mg/L时对试验污泥活性存在轻微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随辛基酚浓度增大而增大,当辛基酚质量浓度>64mg/L时逐渐趋于平缓;辛基酚对污泥活性半数抑制质量浓度为38.6mg/L;一定辛基酚质量浓度下,辛基酚抑制效应主要影响因素有污泥浓度及作用时间;在离开辛基酚作用的环境后,受辛基酚抑制的污泥可在适当条件下恢复部分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15.
采用F/O工艺对含己内酰胺废水的脱氮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工艺的脱氮效果良好,剩余污泥产量低。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18h,好氧池溶解氧1.0~2.0mg/L,填料COD_(cr)负荷最高不超过1.29kg/m~3·d为宜,用剩余污泥作为内碳源效果不理想,有待进一步探讨,好氧池有机物的降解符合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型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过程中亚硝氮难以稳定生成的难题,设计水解酸化+UASB+好氧氧化的处理工艺,应用于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610~1900 mg/L,C/N比为1.8~3.5时,在进水量为100 m3/d,回流比为2:1,pH值为7.5~8.0,DO为2....  相似文献   

17.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防止和克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活性污泥丝状膨胀是采用活性污泥法的污水处理厂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严重问题.通过大量的试验和调查证实,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主要因素是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如含大量溶解性易降解合联有机物及硫化物等)促使丝状细菌过度生长所致,而污泥负荷率、曝气池的运行方式、溶解氧浓度和污水的碳氮比等是提供丝状菌生长的环境条件,防止和克服污泥丝状膨胀的有效方法是改变进入曝气池的污水水质.通过调整工艺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改变水质,如:①取消初沉淀池或采用短停留时间的初沉池;②采用两级活性污泥法(例如A-B法等);③在曝气池的前端设置部分填料,将曝气池的一部分改为生物接触氧化池;④采用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SBR)法,以上措施可防止和克服活性污泥丝状膨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粉末活性碳与聚铝混合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对浊度、UV254和DOC去除效能;同时考察了回流对各种形态铝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和粉末炭的投加量分别为10、20 mg/L,粉末活性炭-聚铝混合污泥回流量为60 mL/L(回流比6%),pH值为8时,浊度去除率最大为78.5%;pH值为6.5~7.0时,DOC和UV254的最大去除率分别达29.6%和53.3%.回流工艺能强化去除浊度和有机物主要是由于回流污泥中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的架桥和卷扫作用,以及回流污泥中和预投加PAC最大限度的吸附作用.回流污泥中的Al主要以颗粒形式粘附于絮体上,回流沉后水总余铝质量浓度高于常规工艺,但溶解态铝质量浓度均满足GB2006-259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0.2mg/L).  相似文献   

19.
 为强化A2/O低温污水处理系统的除磷效能,在好氧工艺段后增设了厌氧释磷池,并对其运行控制参数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二沉池好氧污泥的厌氧释磷有效提高了低温A2/O系统的总磷去除率,同时对COD的去除效能也得到了提高.为满足厌氧释磷对碳源的需求,可引入原水与二沉池新鲜污泥以体积比1:1混合,适宜的污泥负荷为0.015-0.02g COD/g MLSS.对于间歇运行工艺,适宜的释磷反应时间为14h,而在连续流工艺中,应控制污泥停留时间为12h.NO3-对好氧污泥的厌氧释磷有显著抑制作用,以不大于5mg/L为宜.为提高污泥厌氧释磷的效率,可采用间歇式缓慢搅拌.  相似文献   

20.
微好氧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微好氧条件下(曝气槽中溶解氧量在0.2~0.7mg/L之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进行了研究.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考察了培养过程中厌氧污泥外观、尺寸、反应器中絮状污泥的MLSS(混合固体悬浮物)、SV(污泥体积)、SVI(污泥体积指数)和VSS(挥发性固体悬浮物),以及颗粒化污泥体积的变化.发现培养5d后,厌氧颗粒污泥完全解体,培养10d后出现新的颗粒污泥,培养40d后污泥完全颗粒化.培养成熟的颗粒污泥呈浅褐色,粒径主要集中于500~3000μm之间,SVI达18.147mL/g,比重达1.020g/cm^3,含水率(质量分数)达95.7%,有机组分的质量分数达74.1%,沉降速率达52m/h,各项指标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和常规曝气条件下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