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虹摘星录》和《七色魇》是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可以看到沈从文思想的变化过程:由主体生命爱欲经验形式出发,从自然中明悟生命的庄严,将欣赏之爱扩大到自然之爱;因生命包含着对民族的隐忧与希望,揭示社会需要一种新的信仰和明确而单纯的大爱。因之,读者可以体会沈从文"燃烧情感以证真理的勇气和诚心",更好地理解沈从文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2.
《野性的呼唤》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杰克·伦敦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之一,它以其所包含的深刻的哲学思想、复杂的主题、生动活泼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和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而引起众多读者和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主要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思想主题,进而得出作者希望摆脱社会的桎梏,让生命返璞归真的美好愿望,号召大家响应作者对生命意识的呼唤。  相似文献   

3.
刘震云的新作《一句顶一万句》延续了作者独特的写实风格,小说以百年之中的两个重要历史转型时期为潜在背景,以微观叙事将百姓围绕"说话"而展开的悲欢离合娓娓道来,由此达到了对历史转型时期民间生命主体性的审美观照,通过文本分析并与鲁迅的《阿Q正传》等作品相比较,可发现民间生命主体性包含着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这诸多因素实际上折射出中国近代以来所展开的社会转型的复杂形态,是传统与现代在民间生命中的纠结。  相似文献   

4.
从诗类角度考察,古诗十九首多有对行旅生活的描写。行旅生活的诗歌内容,决定了作品对自然风物以及时间与空间的体验与感受。自然风物无不引发诗人对生命的感悟,而时空意识又表现了诗人们的生命困顿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慨叹。  相似文献   

5.
五千言的《道德经》包含着丰富的生命哲学智慧,一直以来人们片面地认为老子重视生而忽视死,强调生命的无为而否定生命的有为,关注人的自然生命而轻视社会生命。本文结合《道德经》文本,通过对生与死、有为与无为、人的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关系的辩证分析,重新认识老子的生命哲学思想,体悟老子生命价值观中的辩证智慧。  相似文献   

6.
《尘埃落定》自面世以来就遭遇了暴风骤雨般的评价与解读,但是,众多评介之中却少有能深入发掘其中包含的文化宿命与个人身份的寓言。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切入,联系文化冲突的相关理论,透视文化交往过程作为生命个体的阿来遭遇的难以摆脱的"弑父"般的"后殖民心态"与"原乡心理"的复杂纠缠,以及作者如何以"傻子"的狂欢化消解了这种焦虑与"身份认同"的危机,并成功地建造了言说的平台,从而在作品中为自己的言说寻求到了合理合法的身份。  相似文献   

7.
岩松 《小学科技》2011,(1):26-27
上期说到有一些科学家对"生命会自然产生"有疑问,那他们做了哪些实验来证明"生命不会自然产生"呢?生命不会自然生产尼达姆的实验使"生命自然发生说"又重新获得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但是,怀疑派并没有完全屈服。意大利教授斯柏兰扎尼怀疑尼达姆的肉汤加热时间不够长,不足以杀死肉汤中的全部微  相似文献   

8.
《热爱生命》作为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延续了他"北方故事"的创作主题。在尼采"超人"哲学和马克思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杰克·伦敦在作品中揭示了人在复杂生存环境中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热爱生命》中展现的杰克·伦敦的生命观进行解读,通过描述淘金者"他"凭借自己的生存本能、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以及乐观的心态在荒野中艰难求生的经历,揭示了生命的宝贵,谱写出一首伟大的生命赞歌。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教育立足于人的自然生命,发展人的价值生命,通过形成完整的人,从而引导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并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生命"和"教育"的角度探讨什么是生命教育,通过分析生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为理解生命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寓言式长篇小说《特别的猫》,主题含蓄隽永,新颖深刻。透过作品文本解析归纳其多元性主题的几个方面:它描绘了现代人类生活的主要生存状态;揭示了"爱"既是一种本能,也是生命中最高价值的东西;提出了世界万物平等自然和谐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池田大作的自然观与佛教文化的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池田大作的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和谐共生观念,既包含着佛教教义的启示,也体现出他对自然本质的独特思考。普济众生,广大慈悲,是池田大作在写景纪行散文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一种自然精神。池田大作对于自然的生命力和向上精神的强调其着眼处不仅放在那些自然生命的朝气蓬勃的时段上,而且特别注意到了自然生命处于萎缩时段中的力量的进发和向上的执著。谦让和平,始终抱持一颗感恩之心,感激自己所受到的来自自然的种种恩惠。这是池田大作的和谐共生的自然观的形象表达,同时也是池田大作的生命理念与人格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媚俗"(包括"媚雅")是大众文化时代文化领域中一个常用的词汇,传统戏曲如何应对"媚俗"(包括"媚雅"),梨园戏《陈三五娘》和青春版《牡丹亭》改编的得失说明:改编可"俗化"、"雅化",但不可"媚俗"、"媚雅",要坚守作品本身的艺术和思想水准。为了应对传统戏曲在大众文化时代濒临灭亡的困境,寻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之路,梨园戏《陈三五娘》可吸取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经验——采用"古典为体,现代为用"的制作手法和全方位"媚俗"、"媚雅"的广告手段。  相似文献   

13.
许地山在《春桃》、《玉官》中从道德和精神两个层面来描写对生命本体的关注,以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来关注个人命运以及生存的价值。同时,虚无的宗教精神又让他把生活的悲喜看作生活的常态,消解着命运,在构建与消解中寻求包含着爱与善的生活。因此作为"五四"启蒙小说家把他的作品不仅适合当时社会,也同样可以启蒙着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4.
"启蒙"与"革命"可以说是丁玲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对她而言,"启蒙"所代表的个性解放和独立自主与"革命"所代表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实践是她生命、思想中最重要、不可偏废的两个部分。建国之后,丁玲的作品大致可区分为"革命"系统、"个人自传"系统和旅外散文作品等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的作品中依然可看到"启蒙"与"革命"思想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15.
"仙侠"小说《诛仙》是"玄幻文学"的一部重要的作品。文章以"侠"、"情"、"传统"作为阅读小说的关键词,探讨了作品对于中国传统"侠"之内涵的新阐释,以"情"结构小说的方式,对生命境界的探索,以及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想象与小说价值判断的关系,并指出其不足与形成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桑提亚哥"的生命与价值的评述,向人们展示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男主人公对生命的评估、对价值的评判,同时又向人们展示了海明威的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海明威准则"———意志、高傲和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17.
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生态哲学观.这一生态哲学观为他的其它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斯奈德认为,自然与人应是紧密相联的,自然与人连同无数个"另者"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大网"中.  相似文献   

18.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许多自然主题的作品,让人们不断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热爱生命》表现了自然的两面性,在淘金者面前既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同时也表现出大度宽容的一面;在自然面前,两个淘金者有不同的自然认知,一个热爱生命,放弃浮华,顺应自然,迎来新生;另一个,执迷不悟,一味追求所谓的财富,命丧荒原。自然的冷热、生命的存亡,表现了人与自然地位的平等。故事中两个人物不同的命运结局,表现了土地伦理的形成,人们应从自然中寻求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丽斯.莱辛的《金色笔记》在内容上实现了作者与作品中人物的契合,在形式上实现了"形"散而"神"不散,充分贯彻了柏格森生命哲学中的直觉理念,也体现了在破碎的生活中寻求生命完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来探讨长篇小说《红岩》中的自然世界,通过文本细读法,选取几组意向性存在的自然意象进行分析,来挖掘人(作者)的生存体验和生命经验是如何影响着人对审美想象中的自然事物的感知方式,进而探讨人对自然事物的感知经验与生命体验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以此尝试着解读小说中的生态美学思想内涵和"红岩精神"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