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解读方式,阿尔都塞认识到这一方式实际上是将传统哲学中的主体要素引入马克思主义。因此,他将主体要素的构造与意识形态关联起来,提出在科学认识中必须消解主体要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所开创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2.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12,(7):331-331
“认识论上的断裂”是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分期中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提出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是,由于阿尔都塞过于重视结构的作用,或者说,他的结构主义观点使他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走向了唯科学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传唤理论是阿尔都塞研究意识形态现实实现的重要理论成果,对我们科学认识和研究意识形态的现实实现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是其对主体的界定、对意识形态现实实现的永恒性和物质性、对意识形态误认功能的分析,又客观地局限了理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我们也只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批判地研究,才能有效地突破阿尔都塞意识形态传唤理论的局限性,才能以主体的回归将意识形态的现实实现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史上可谓史独树一帜,他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而且还结合当时所处的社会现实和科学成果对意识形态作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5.
郭勤  杨华 《科技信息》2012,(7):356-356,376
路易·阿尔都塞是20世纪50年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典型的现代结构主义代表。澄清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关系以正确地重读马克思是阿尔都塞理论思考的一个主要内容.矛盾的多元性以及其决定作用就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重读后思考的重要结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代表人物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主要体现在试图界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属性问题上。早期的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为"理论实践的理论";晚期的他则修正了这一观点,把阶级立场引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是"理论领域中的阶级斗争"。这一转变与他自1967年开始的自我批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重讨论马克思与米尔恩关于人权主体的分歧.米尔恩质疑以<世界人权宣言>为代表的主流人权理论.他认为,人权不是政治权利,而是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这种权利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权.它们是人仅凭其为人就可以享有的.而马克思则质疑各种各样的人权理想.他认为,各种人权理想都无非是适应自由竞争社会要求的产物.在这样的社会里,主体的利己性、物欲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张扬.物实现了对人的完全统治,货币已经成了世俗社会的上帝,人们根本上不可能仅凭其为人就享有人权,人权从实质上说是资本的特权.  相似文献   

8.
正如阿尔都塞自己所言,一部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史就是一部意识形态的哲学。意识形态理论是阿尔都塞的所有理论中影响最大和争议最多的部分。在阿尔都塞那里,意识形态理论存在着理论与现实、经验的双重张力。在理论上,意识形态与科学相对立,表现为是一切社会总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的历史生活的一种基本结构。在现实、经验上,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国家治理的机器,表现为使社会再生产能够自觉顺从。这种双重张力主宰着阿尔都塞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对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密切关注,使青年马克思不断地深入到历史的迷宫之中去探索真相,而这种探索又是以应有和现有的矛盾为线索展开的。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一般性地确立了新世界观的基本原则,即实践(“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原则;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生产及生产方式的科学阐述则使实践的原则得到本质的提升。它一方面妥善地解决了应有和现有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完成了奠定在存在论根基上的历史生成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决定论,是主张社会历史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必然性和因果制约性。主体选择就是承认主体活动的自觉能动性。辩证决定论就是将二者统一起来,历史决定论是主体选择下的决定论,主体选择是以历史决定为基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对现代性具有肯定和否定双重向度并进行了革命性改造。马克思的未来追求正是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到对商品的分析、即资本的批判即现代性扩散的世界市场即世界历史的大门打开的。现代化是现代性的获得过程,全球化是流动的现代性。全球化是马克思的历史地平线。“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全球化的理论精品,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观点看待、把握、应对新全球化的时代挑战。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其研究历史的实践能力并发挥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普遍交往的推动下,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的整体世界的历史。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是实践决定论。实践决定论实现了对高杨抽象主体能动性的客观精神决定论和不懂得人在历史发展中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的扬弃,使唯物论与辩证法在历史上达到了内在有机统一。那种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体的选择性对立起来或试图用所谓历史选择论取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观点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分析当前全球化环境下中国农业的现状,可以发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世界的扩展,暂时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结构,而这种结构延伸到国内会加剧城市与农村的分割,造成城乡差距过大,影响国家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必须使国家整体逐步移到世界体系的中心位置,而不能允许国内的城乡严重对立。所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就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扬弃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提出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阐述了人的发展既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核心,又是世界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近十年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进行了综合性论述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思想意义和理论基础诸方面论述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要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方向,就必须科学地区分认识发展过程的历史阶段,必须以求实的态度正视现今认识论的进展现状,充分肯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认识论发展经历三个基本阶段———客体阶段、主体阶段和主客体阶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是第三阶段的最高成果,又是使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从主体和客体关系演变为认识与实践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从而开辟了认识论发展的新纪元。我们应该继续沿着实践方向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为主体的历史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由学会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