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自商至清历阅数千载而超然独立,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法制之一,并曾强烈地影响过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的法律文化。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与世界的大变动中,经过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而至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古老的中华法系才玉碎瓦解,让位于所谓“泰西”法制,中国古代法制跨入了近代历史。 近现代的法律改革是各国的必由之路,也是各国法制史的关键一页。这一页对东方各国尤为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发展前途。中国法律近代化变革在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对此,专家已多有宏论,无须赘述。除此而外,包括中国在内的近世各国法律变革,无一不奉西方资产阶级法律学说为圭臬,以西方法律缺席为范式,这也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但是,对基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的特点,却鲜有论者,或有涉及,亦多限于政治评判而少学理分析。然而,对中国近代法律变革特点及其根蒂的探究,其意义决不仅限于对中国法制史的深入诠释,它对我们今天现代化法制建设亦必定多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国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与依法治国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热点。当前的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并与世界市场接轨,社会正由传统的礼俗社会向现代化法制国家迈进。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市场经济是现代法治的“催生剂”,而现代法制是市场经济健康有效运行的“维生素”。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现代国家是法治国家,法制现代化对于社会现代化的意义不言而喻。“虽然从总体上看,以现代文明为基础的法制现代化当然包括法律精神的现代化,以法律规范为核心的具体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以法律技术手段和物质设施的现代化,但重心还是法律精神的现代化的和…  相似文献   

3.
郑成思 《今日科技》2002,(12):32-34
中国“入世”后,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乃至许多企业都在忙着修改、废止与世贸组织的要求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规章乃至司法解释等等,企业则不断研究着对策。法学研究与“入世”似乎还没有这样直接的关系。不过“入世”对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包括立法及司法解释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法学研究)的影响的长度及深度,可能将超过上述国家机关与企业。因为法学研究不能停留在了解和解释修改、废止与世贸组织的要求相冲突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上,这仅仅是第一层面的东西。中国知识产权的几部主要法律都在“入世”前夕作了较大修改,目的…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先驱之一。在其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用他熟悉的法律知识起草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保障民权,进而追求法治的实现。他这种依法治国的思想使他在二十世纪初法制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他的法治思想及实践对推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不得强制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亲亲得相首匿”的基本法律原则。在以家庭为本位、重视血缘亲情关系、提倡礼与法相融合的中国社会里,这一富有人性的原则在古代司法制度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试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中华法系中“亲亲相隐”的法治传统的历史发展、长存于古代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技术创新法制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保护创新才能激励持久的创新,而保护创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法律保护,实现技术创新,法律法规是坚强的后盾。一、我国技术创新法制建设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并实施了多项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初步构筑起我国技术创新法制的基本框架体系。1.制定并实施了科学技术基本法。1993年10月10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我国科技进步基本法,为我国科技立法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为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发…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立法工作,出台和批准了一批符合西藏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做出了积极贡献。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作为欠发达地区.西藏今后必须加强民族立法工作,进一步夯实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事业的繁荣,我国期刊百花园中盛开了一簇以宣传法制为主的刊物。不管是《公民与法》,还是《公安月刊》,不管是《警笛》,还是《长安》,人们都以异样的目光注视着它,视它为生活中的法官、良师、挚友。不少人形象而亲切地称法制刊物是“高原刺玫瑰”、“东北老人参”、“四川红辣椒”、“北京二锅头”,意思是针砭有术,辛辣有味,醇香醉人。一位退休教师说:“人治社会离不开圣旨,法治社会离不开法律。现在干什么都讲法,法盲与犯罪之间只有一步之遥,不订法制期刊,不学习法律,心中就不踏实。”  相似文献   

9.
<正>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签署的国家科委令,中国第一个实验动物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见本刊88年3期)公布实施。这标志着我国实验动物科学完成了一次新的飞跃,并开始走向法制阶段。实验动物法是有关实验动物的法律规范,具有强制的性质,如美国实验动物的主要法规有三种,即动物福利法,良好实验室操作法规和动物进口及装运法规。日本有30余种,英国有21种。这类法律的目的,一般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提出对实验动物管理、饲养、使用和处理等有关法律方面的要  相似文献   

10.
伦理与制度的互相整合,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是中国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中极其突出的重要特征之一。汉代作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期,是伦理与制度稳定的互动关系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刘厚琴的新著《汉代伦理与制度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是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增修而成的。全书27万余字,分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该书以儒学被定为一尊后汉代社会中伦理与制度的种种关系为研究对象,对伦理与汉代制度关系这一课题作了一次新的考察,尤其是对于汉代伦理制度化的社会实践对伦理的反作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阐释。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通观该书,主要有四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研究旨趣新颖和体例系统清晰。伦理、制度的内涵相当丰富,其整合互动关系也是多方面的,该书选取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以忠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与汉代政治制度的整合互动关系进行动态研究。以往学术界对汉代伦理与法制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孝伦理对立法的影响及其引经决狱司法实践上,而对宗法伦理与法制整合的复杂关系鲜有系统地探讨。孝忠伦理制度化之社会实践对孝忠伦理的反作用问题则被学术界忽视。该书正文分上下篇,上篇“伦理对汉代制度的影响”,分伦理与汉代法制、汉...  相似文献   

11.
政府对生产安全与卫生管制的正式制度包括劳动安全技术规程、劳动卫生规程、企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等;它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制度规范的总称;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生产安全与卫生管制的正式制度的变迁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是应用行政法规直接进行管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只有法制政府才能建造法制环境,一方面政府可以借助法律进行间接管制,另一方面,也可依据国家法律确立行业、企业法规进行直接管制。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全球性法律重构的进程 ,国家间互相借鉴、移植法律日趋频繁。但是中外法学界对于法律移植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对于法律移植的基本问题、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必要性等各学派观点不一 ,争论不休。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同样无法回避这一问题 ,在选择借鉴、移植外国法律时 ,应认真研究来源国及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等条件 ,坚决杜绝照搬照抄式的“全盘西化”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重刑主义是中国早期封建法制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在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就主张严明刑法,使“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这可以说是关于实行“重刑”的最早主张。到了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和韩非的一系列论著,使“重刑”成为重要的封建法制理论,并在第一个统一华夏的封建国家——秦的法律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4.
WTO与我国旅游业面临的法律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入世”在即,中国的旅行社业面临的形势,尤其是法律挑战是严峻的,因则,必须清醒地认清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差距,制定发展方略,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尽快建立、健全高层次、高透明度的法律制度和相应的旅游法制体系,确保旅游法规与国际接轨,才能够自由、公平地投身到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去竞争,去拓展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代地方科技》2005,(11):8-13
为了安全与安定再次“一刀切” 《中国直销》(以下简称中):作为法律条例的执行者,请您谈谈对《直销管理条例》以及其配套法规(征求意见稿)的总体看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始,与三民主义的关系问题就成为始终伴随的重要理论课题,三民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中无从回避的对象。随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政治实践中的角力,马克思主义对待三民主义经过了接纳、否定、吸收、超越的几个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从实践与理论上对三民主义的利用、吸收、改造中使得马克思主义走上中国化的道路并最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7.
劳动法的产生及立法一开始便是以法律的形式来保护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工群体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为目的的。这是历史的进步、社会文明发展和法制进程不断推进的结果。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此维护社会主义劳动法制权威,保障劳动关系的稳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需的法律形式。  相似文献   

18.
民族自治法规的本质是对法律、行政法规的变通 ;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有特定范围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法、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只能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事项不在变通范围之内 ;自治法规变通法律、行政法规的程度亦应限制 ,包括目的性限制、原则性限制和不损害国家法制统一性限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特征是什么?邓小平同志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作过回答。但是有一个思想观点我们觉得是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这就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1978年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198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和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即“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20.
同盟会员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与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亲手创立的三民主义政纲,作为同盟会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月,在辛亥革命时期,对维系同盟会内部的团结,鼓舞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斗志,曾经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不容讳言,同盟会员对三民主义政纲的认识,从一开始就存在着种种歧异,对其贯彻执行步调也不统一。深入剖析同盟会员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与态度,对于我们进一步探寻辛亥革命失败的思想轨迹是十分必要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概括了时代的要求,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广大人民的心愿,是针对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大任务而提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