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基于散射理论的格林函数方法,采用三近邻紧束缚模型描述超导氧化物YBCO的体电子结构,对YBCO(001)表面的3种可能截断的铜氧表面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体电子结构特征,理想截断的CuO表面,其表面电子结构和体电子结构的差别较大,突出表现为在费米能级附近态密度有很大减少,相反,对另外两种理想截断的CuO2表面,没有表现出这种差别,计算给出了表面投影能带结构和表面角分辨的能级谱,并将这些计算结果同已有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对(Y+Ba):Cu为1~2的Y-Ba-Cu-O系列超导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在这一实验范围内Y为15%~40%的任一配比经过通氧烧结后都是欠氧、超导的.观察了不同名义成分的超导体结构,发现它们都含有YBa_2Cu_3O_7的简单正交结构超导相(A相),而差异则体现在另一相(B相)的组分中,即后者似乎起了“吸杂中心”的作用.当Y的含量过多时,在B相上还会发现由Y_2O_3小粒子组成的C相.这些结果可用以解释一系列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4.
自从YBaCuO系统高温超导体被发现以来,人们在该系统的基础上作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包括化学掺杂和离子代换.去年6月在美国Berkeley举行的“超导奇异机理的国际讨论会”上,Tarascon等人指出:对于YBa_(2-x)Sr_xCu_3O_(7-y)系统,Sr的最大溶解度为x=1.4,因为Sr和Ba是同族元素,离子半径比Ba小,随着Sr含量的增加,正交超导相晶格常数a,b和c单调减小,T_(?)随之从93K(x=0)单调地减少到8OK(x=1.4).后来,C.Y.范等人曾宣布研制成一种以Sr代Ba的超导陶瓷,呈现超导转变温度达45℃.显然他们给出的以Sr代Ba的实验结果是不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钇钡铜氧涂层,并研究了它的超导电性.电阻测量表明在92 K附近涂层电阻急骤下降,所有样品的零电阻温度均高于77K,有的达到88.2K.交流磁化率的测量也观察到在电阻转变温区有明显的抗磁性.X射线衍射实验证明以氧化铝陶瓷为基体的涂层材料为单相YBa_2Cu_3O_(9-■)欠氧钙钛矿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样,使用两组初始原料BaO—CUO—Y_2O_3和BaO—Cu_2O—Y_2O_3合成出超导中点转变温度93.6K,零电阻温度92·OK,转变宽度△T_c=1.2K,起始抗磁转变温度92.9K单相陶瓷超导体.讨论了不同烧结条件与物相形成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电子型Nd-Ce-CU-O和空穴型Y-Ba-Cu-O系列样品的CO氧化活性、晶体结构、程序升温氧脱附和导电性的特征.结果表明:超导体YBa2Cu1.5O7-x和半导体Ce2CuOx具有良好CO氧化转化率.后者在120℃时,CO达到完全转化.XRD证明它为2CeO2和CuO混合晶相.由于导电和催化反应机制完全不同,活性高低和样品导电性能间没有发现直接关联.讨论了含Ce、Cu样品的活性中心,认为CeO2为吸附氧和供氧中心,而Cun+为CO活化和氧化反应中心,而前者可能为控制步骤.两者紧密协同,使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8.
9.
赵忠贤等报导了对Ba_(0.5)Y_(4.5)Cu_5O_(5(3-y)陶瓷超导电性的早期研究结果,经1000℃烧结6小时后炉冷试样的零电阻超导温度为78.5K,转变宽度为4K.测量电阻-温度曲线所用的电流密度为0.04A/cm~2,未给出临界电流密度Jc的值. 本文所用试样的成份为Ba_2Y_2Cu_3O_(3(3-y′).混合均匀的金属氧化物粉末由草酸盐分解法制得.氧化物粉末经压制成型后于空气中加热至920℃至1050℃烧结6小时炉冷.X-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试样基本上为单相的准正交相,其晶格常数为a=3.840A.b=3.906A,c=11.718A.断口扫描测试表明,该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5μ,晶粒大小均匀.断口相呈部份穿晶断裂,有不太明显的断裂台阶,韧性及强度均较好.能谱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钇钡铜氧超导体(YBCO)在液氮温区(77K)具有非常高的不可逆场,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带材在高场中具有很强的高载流能力,使得它在电力应用,如传输电缆、电机、储能和磁体等诸多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具有双轴织构的10m级NiW合金基带上动态、连续地制备了具有Y2O3,YSZ,CeO2等多层隔离层的YBCO涂层导体;研究了膜的生长条件及各层膜之间的取向关系等,成功地制备出10m长双轴取向的CeO2/YSZ/Y2O3隔离层,Y2O3,YSZ和CeO2的!扫描半高宽沿长度方向都分布在7°~8.2°范围内,平均值分别为7.69°,7.75°和7.93°,表明整个长带具有均匀一致的立方织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俄歇电子探针观测了表面微结构和界面状态,结果显示Y2O3,YSZ和CeO2表面致密连续,无微裂纹;其上生长的YBCO具有C轴和平面内双轴取向,临界转变温度Tc达88K,最大临界电流Ic达40A/cm-width(77K,0T)。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用三维取向分布函数研究了不同轧制变形程度、不同变形温度条件下铜及铜锌合金的显微结构非均匀性:显微带,机械孪生(孪生)和剪切带;并分析了其形成过程及对织构的影响。它们是金属不均匀变形的结果。显微带、铜型剪切带对织构的变化影响不大;孪生对织构的转变起关键作用;黄铜型剪切帝对织构的变化起重要作用。解释了不同条件下的金属变形机理。论述了孪生后的两种不同变形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