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褐马鸡(Crcssoptilon matchuricum)又名鹖、(瞿鸟)鸡、鹤鸡、耳雉、角鸡、山鹅,隶属于雉科、马鸡属。有关褐马鸡的产地古籍中记载颇多,但源出简单,注释混乱。现代文献中也有一些想当然的提法,致使对褐马鸡的真正产地混淆不清、真假难辨。为此,我们查阅了有关古籍和文献,结合我们多年来对褐马鸡现今分布的调查研究,经整理如  相似文献   

2.
马鸡属鸟类卵壳元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普仪测定了马鸡属4种鸟类卵壳中化学元素的质量含量,褐马鸡(C.mantchuricum),白马鸡(C,crossoptilon)和蓝马鸡(C.auritum)卵壳中测定出19种元素成分,哈曼马鸡(C.harmani)为21种元素,北京动物园饲养的褐马鸡,白以允许和蓝马鸡三者卵壳元素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野生的褐马鸡和哈曼马鸡卵壳元素中P,Pb,Fe和Ti的质量含量有明显差异,同时褐马鸡野生个体和饲养个体比较,卵壳元素Zn,Fe,Al,Mn和Ti的质量含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采自陕西省黄龙县和河北小五台山两个地区的褐马鸡种群进行了研究,完成了上述两个地区褐马鸡线粒体控制区的全序列测序,并与GenBank中搜索的马鸡属的其它三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质历史背景和本研究得到的上述两地区褐马鸡与蓝马鸡的遗传距离分析,研究认为由于0.15 MaBP黄河切穿三门峡后东流入海以及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来连续的褐马鸡分布区域分隔,并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地理种群.研究还指出褐马鸡种群内遗传多样性极低,并建议褐马鸡和蓝马鸡应为同种不同色型.  相似文献   

4.
1990年春天,北京门头沟区齐家庄乡洪水口村一村民在该村附近的东灵山大榆木沟猎杀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被依法惩处.与此同时,北京境内发现了珍禽褐马鸡的新闻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北京历史上是否有褐马鸡分布呢?褐马鸡生存于我国华北地区,这里正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由于褐马鸡具有美丽而独特的羽色和体姿,毛色雪白而呈犄角状的耳羽,蓬松而披散下垂的马  相似文献   

5.
蓝马鸡(crossoptilon auritum)属雉科、马鸡属,又名马鸡、松鸡、羊角鸡.主要特征是耳羽簇显著地突出于颈项,体羽一般为蓝灰色,尾羽24枚.因其中央一对尾羽较长而且羽枝披散下垂如马尾,故称"马鸡".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1983年2月25日常务会议研究,确定蓝马鸡为宁夏"区鸟".蓝马鸡在宁夏仅分布于贺兰山,国内分布于甘肃、四川、青海,是我国的特产鸟.贺兰山海拔在1400-3556米之间,山势陡峻,地形破碎,年均温-8.4℃,年均降水量429.8毫米,无霜期126天,是典型的中温带干旱,半干旱类型的山地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6.
1988年-1990年的冬季,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豹猫的数量及其危害褐马鸡的严重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查明豹猫主要分布于低山带、中山带和中高山带,分别各占种群数量总数的30.7%,42.1%和27.2%,指出其种群密度每百公顷遇见数为0.031头,对褐马鸡成、幼鸡的危害季节在5-7月;褐马鸡老弱病残者遭受豹猫危害在冬季降雪后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1992,(3)
1.绿尾虹雉(Lophophoras lhaysii)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中国特产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栖息于海拔4000-5000米多岩山地草甸.体长760-810毫米,重3500-4000克.2.白尾梢虹雉(Lophophoras sclaieri)鸡形目、雉科、虹雉属.国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西部,国外见于缅甸.栖息于海拔2500-4000米林地及山顶草甸.体长580-700毫米,重约2500克.3.棕尾虹雉(Lophophorsa iwpejanas)鸡  相似文献   

8.
中国鸟类特有属物种分化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有的鸟类特有属包括朱鹮属(Nipponia)、雉鹑属(Tetraophasis)、锦鸡属 (Chrysolophus)、马鸡属(Crossoptilon)、血雉属(Ithaginis)、拟地鸦属(Pseudopodoces)、山鹛属 (Rhopohpilus)、藏雀属(Kozlowia)、朱鹀属(Urocynchramus)、蓝鹀属(Latoucheornis),共10属,其 中朱鹮属、血雉属、拟地鸦属、山鹛属、藏雀属、朱鹀属和蓝鹀属为单型属,雉鹑属、锦鸡属和马鸡属 皆为多型属.首先建立了这些特有属的地理分布数据库和生境分布数据库,并利用GIS(ArcView 3.1)软件进行水平和空间格局上的叠加分析,进一步对特有属的时空分布以及属内物种的分化予 以探究,确定了这些特有属的分布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不同级别的物种特有性优先保护区域. 这些都为研究该地区鸟类的特有性、动物区系形成历史和物种分化,以及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了 参考依据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1992,(4)
1.雉鹑(Tetraophsis obscurus)鸡形目、雉科、雉鹑属.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北部至西藏东部,栖息于海拔4000米以上针叶林内.体长约460毫米.2.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仅分布于我国四川部分地区,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阔叶林、竹林和灌丛中.体长约300毫米.3.海南山鹧鸪(A· ardens)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分布于海南,在丘陵、山地的浓密竹丛中多见.4.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国内仅分布于西藏南部,栖息于海拔3000米左右森林中.体长约700毫米.5.黑头角雉(T· melanocephalus)鸡形目、  相似文献   

10.
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的雉类,属于一类国家保护动物.为了观察这种动物的生态,我们于1982-1984年在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设立了定位工作点.现将褐马鸡的一些生活习性,初步报道于下.啄食我们根据褐马鸡的季节活动规律,选定其三种觅食  相似文献   

11.
X射线衍射对3种雉类卵壳晶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我国特产3种珍稀雉类的卵壳,即野生和笼养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um)、哈曼马鸡(C.harmani)和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所产的卵壳.首次报道了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的大小.野生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104.5,211.8和145.3nm,差异较大;笼养环境下褐马鸡、哈曼马鸡和白冠长尾雉卵壳晶粒大小分别为224.0,308.7和162.5nm,差异较大.同一种类不同环境,其卵壳晶粒大小差别明显,3种野生卵壳均比其笼养卵壳晶粒度小,差别最大的是褐马鸡,其笼养环境卵壳晶粒与野生环境卵壳晶粒大小之比为2.144;差别最小的是白冠长尾雉,其比值为1.118;哈曼马鸡的比值居中为1.458.野生雉类卵壳的晶粒较小,因此其硬度将明显高于笼养卵壳,由此可推测出野生雉类所产卵的结构更为致密和坚实,因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褐马鸡趣谈     
褐马鸡通体浓褐色,头和颈部辉黑色,颏和角状耳羽簇白,腰及尾羽基部为白色,头侧赤红,嘴粉红色,尾羽翘起,羽支大都披散下垂,形象马鬃,因而获褐马鸡这一美名.褐马鸡曾广泛分布于中华大地,而今只分布于山西吕梁山脉27个县的林区,即长城以南、黄河以东、汾河以西的吕梁山主要森林地带,以及河北小五台地区和北京门头沟等地.鸟类学工作者都想确切地了解褐马鸡栖息地生  相似文献   

13.
马的进化及普氏野马的重发现(普氏野马及其家族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是以俄国军队中波兰籍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名字命名的野马,又称蒙古野马、亚洲野马,曾经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高纬度的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普氏野马在分类学上隶属于哺乳动物纲、奇蹄目、马科、马属。与普氏野马同为马属动物的还有其它一些物种,即,山  相似文献   

14.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太岳山脉中段,近二百年来没有褐马鸡分布的记载和报道,2005年首次发现褐马鸡在此栖息。灵空山褐马鸡地理种群的来源和遗传背景的研究尚属空白。文章采用线粒体DNA分子标记技术,对灵空山褐马鸡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4只个体均获得长度为1 238 bp的mtDNA D-loop全序列以及1 458 bp Cyt b的全序列,分别定义了3个和2个单倍型。两条序列D-loop和Cyt b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分别为0. 833和0.5,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π)分别为0.002 83和0.002 06,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和0.002。反映了灵空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与该地区褐马鸡的资源现状、分布范围相适应。  相似文献   

15.
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冬季,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呈现出一派北国的冬季风光、在这白雪皑皑的森林灌丛间,栖息着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每天下午4点以后,太阳偏西,气温降低,褐马鸡开始选择夜宿地。它们多选择向阳背风的针叶林(油松)和半阳坡阔叶林(辽东栎)的树冠栖息。在树冠上过夜,是为了避敌吗?当地的不少群众反映,夜宿树冠上的褐马鸡用手电照不飞,用枪射击打中者掉下来,没有打中者动也不动,人上树捕捉也不飞;另一种说法是,夜宿于树冠上的褐马鸡,人根本接近不得,只要听到响动或看到光照马上惊飞。说法截然相反,到底谁是谁非?难以断定。为此,我们在保护区的边缘地带郝家沟芦草圪洞对上述两种说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龙年说龙     
马义 《小学科技》2012,(1):14-15
公元2012年,用中国的纪年方法是壬辰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属龙。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12生肖中,11个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动物,只有龙是虚构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临床诊断、病理解剖、流行病学、细菌学检查及内外寄生虫检查等方法,检出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棚养褐马鸡不仅有传染病——鸡新城疫和雏鸡白痢病,而且有寄生虫——鸡异刺线虫和鸡剌皮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雉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共有雉类(雉族phasianini)26种,占全世界总数(49种)的53%。其中黄腹角雉、绿尾虹雉、藏马鸡、蓝马鸡、褐马鸡、蓝鹇、白冠长尾雉、黑长尾雉和红腹锦鸡等9种,为特产种;在世界环颈雉的30个亚种中,有19个分布在我国。雉类雄鸟一般具有绚丽多彩的羽毛、矫健的  相似文献   

19.
马骏仁率领号称“马家军”的中国姑娘在世界女子长跑运动场上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旋风,新闻界纷纷报道其成功奥秘,其中一说就是马教练在太赛前给姑娘们炖鳖吃。鳖(Trionyx sinensis)俗称为甲鱼或王八,生活于我国绝大部分省区的淡水河湖之中,国外分布于越南、马来半岛等地。鳖确实是一种美味,但值得提醒的是,有两种外形与鳖相似的动物,那可是吃不得的!鳖科动物在我国分布有3种,除鳖之外,还有鼋和山瑞鳖。鼋(Pelochelys bibrom)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山瑞鳖(T.steidachneri)为二级保护动物。山瑞鳖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地,多生活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褐马鸡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是地栖生活的大型森林鸟类,为我国特有珍稀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世界易危鸟类之一,被我国列为濒危物种.结合近年对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的研究,以及已发表的资料,对其种群分布、种群数量、生态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等方面作了综述.通过对其生存现状和受胁原因的分析,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控制当地人口和解决人生存问题等是保护褐马鸡的一些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