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5 毫秒
1.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和全局性任务.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既遵循国际上乡村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其内在发展逻辑性,系统观念、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内生源动力、国际经验与教训以及协同机制等均值得深入研究.按照乡村居民、乡村产业、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组织、乡村生态和城乡关系等8个重点领域,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设想和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之一,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和全局性任务.没有乡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中国的乡村现代化既遵循国际上乡村现代化的一般发展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同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其内在发展逻辑性,系统观念、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内生源动力、国际经验与教训以及协同机制等均值得深入研究.按照乡村居民、乡村产业、乡村景观、乡村生活、乡村文化、乡村组织、乡村生态和城乡关系等8个重点领域,探讨了乡村振兴的目标设想和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研究运用2013-2020年县域数据构建了西藏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分析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金融发展对西藏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有助于西藏乡村振兴,并且乡村振兴水平越高,促进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显示金融发展更有利于农业县乡村振兴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门槛效应显著。基于此得出要持续推进金融发展,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主体提供多元有效的金融服务,提高乡村信息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带动西藏乡村振兴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产业振兴,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是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赋予乡村产业振兴新的科学内涵,树立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以乡村生活富裕为根本目的,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聚焦市场需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产业融合,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增强利益联结,激发富民长效动能;践行绿色生态,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科技创新赋能,推动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世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回应与选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梁漱溟的教育理念相对早熟,因而导致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陷入两难境地,终归失败。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深入持续地进行,中国乡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社会变革。乡村社会在"城市化"面前,其发展的出路就是趋同城市化吗?在"现代化"面前,其发展有没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性空间?李庆真的《变迁中的乡村知识群体与乡村社会》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作者认为,中国乡村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环境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经济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条件、教育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方面与乡村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业农村农民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国家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战略的实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滞后性,还有一系列必须面临的难题。分析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法治乡村建设是深化农村社会改革的基本保障,是中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因素影响了法治乡村的建设速度,乡村治理水平的不均衡阻碍了法治乡村建设的发展进程。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依法治国迫切需要解决农村依法治村这一社会性矛盾,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涉农领域立法,规范涉农行政执法;强化乡村司法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提升法律文化品质;积极推进城乡依法治理,加强农村“数字法治”网络智慧型司法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力以"熟人社会"为理论基础,以个案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乡村法治的微观权利运作,提出中国法治的建设应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这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特别是法社会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下中国乡村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熟人社会而处于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需要重新把握中国乡村法治的全貌,在经验研究方面要突破个案从而获得乡村的整体性经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法在乡村中的治理作用,还要对法在未来乡村社会中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作一个理论上的预测,把大理论和中观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龚财枝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32-134,138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乡村教育运动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次可贵的探索,是把中国农村融入现代化轨道的一次伟大的尝试.黄炎培、陶行知是乡村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从事乡村教育的目的、手段、理念及思想认识等方面有同有异,其经验和教训为今天从事乡村教育改革的人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美学的重要构成,传统乡村美学有着独特的审美趣味。传统乡村美学正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速而不断消逝。乡村美学不断消逝的趋势及表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乡村传统美学景观的消逝,田园美学思想的衰落,乡贤文化的消逝,乡村伦理美学精神的消逝等。乡村美学的不断颓败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对于乡村美学不断消逝的历史状况,我们必须进行严肃的学术反思。  相似文献   

12.
乡村与城市的对立是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母题。泰安青年作家子丁的小说创作既有对乡村诗意想象与现实消失的描写,也有对爱恨交织的欲望化城市的独特感悟。作品所体现出的对乡村诗意和城市美好的双重超越,使飘泊和流浪成为叙述者恒长的生存状态。在某种意义上既超越了有关乡村诗意的想象,也超越了“向城求生”的新乡土叙事对城市现代化的肯定与推崇,从而使其创作具有了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圣外王"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哲学命题,涉及到儒家的人格理想和社会政治理想。梁漱溟被美国学者艾恺(Guvs.Alitto)称之为"最后一个儒家",也是二十世纪众多寻求中国发展道路的知识分子中唯一身体力行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之人。梁氏一生都在试图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和"人生问题"的出路,试图在中国历史之出路与人生价值之选择之间达成统一。梁氏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认为中国现代化的本质是文化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途径是乡村建设。他的一生陷入现代化与人性的两难之中,其关于中国现代化的理论构想也就必然充满了种种逻辑疏漏。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科学赋能和技术创新.我们要把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支撑,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乡村叙事打破了传统乡村叙事“本质建构”冲动的束缚,面对社会转型加速、乡土中国衰败加剧的现实,新世纪乡村叙事开始全面转向对乡村和农民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悲剧性历史命运(“乡村本体”)的书写。但“本质”的瓦解给作家带来的却不是自由和轻松,而是不适。如何承担起这份“无本质”之“轻”并继续前行,这是新世纪乡村叙事产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必由之路.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奋力当好科技自立自强的排头兵,持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支撑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多元化消费时代已经形成,乡土文化以村落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具有浓郁乡土色彩。借助于市场运作,诸多乡村文化形态获得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和一定程度的社会认同。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村落的消失、农村人口迁移以及消费文化盛行导致乡村文化发展陷入困境。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以及价值增值,乡村文化整合创新是必由之路。乡村文化整合创新必须运用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观念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8.
<正>《以智能化为引领奋力实现浙江水利现代化》研究报告摘要水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水利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2014年浙江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水利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浙江省水利现代化推进方向及主要问题研究》,提出了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2018年又印发了《浙江省水利现代化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至2022年建成布局合理、功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不仅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亦是推进区城协调发展的紧要期.其中,数字乡村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方向盘",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保障.但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因网络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融合薄弱、治理工作形势严峻、技术能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对其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构建"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需从资源生态化、产业融合 化、治理智慧化方面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能,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究竟民主是什么,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梁漱溟先生对中国民主与现代化见解颇深,可谓独树一帜。特别是其探究东西方文化本质之后,得出因不同的人文类型,民主之路亦有所不同,欧洲有其现代民主之路,俄国有其共产政治道路。中国文化因其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之精神使中国之民主化走上了歧路。梁漱溟先生探究其原因,然寻中国民主之路,终究苦心探索得出了不易之结论,开启乡村建设之门。进而揭示其乡村建设之微行大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