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槐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槐耳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槐耳原生质体制备最佳条件是以液体静置培养9d的菌丝体,0.6mol/L蔗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体积质量比2%溶壁酶、1%纤维素酶和1%蜗牛酶作用下,25℃酶解3h,制备率达2.75×106个/mL;再生最佳条件是液体静置培养12d的菌丝体,0.6mol/L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在2%溶壁酶作用下,35℃酶解2h,再生率为12.7%.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L16(45)正交分析方法,对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是取菌龄7 d的液体菌丝体,以2.5%溶壁酶 7%蜗牛酶为组合,0.6 mol/L Na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在30℃条件下,酶解3 h,原生质体产率为2.34×108个/mL.本研究可为双孢蘑菇原生质体的融合及转基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渗稳剂种类、酶种类和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菌龄等因素对黄伞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7d,2%溶壁酶处理2.5h,酶解温度25℃,0.6mol/L KCl为制备时的渗稳剂及0.6mol/L甘露醇为再生时的渗稳剂,其原生质体的产率为2.16×10^7个/mL,再生率为0.52%.  相似文献   

4.
蒙古口蘑与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为出发菌株,研究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和渗透压稳定剂、再生培养基等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5%(w/w)的溶壁酶酶解4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MB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7.53×1010个/L,再生率为8.4×10-4;双孢蘑菇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培养5 d的菌丝体用2%(w/w)的溶壁酶酶解3 h,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KCl,PQA为再生培养基,制备率为6.96×1010个/L,再生率为7.4×10-4.对两种菌原生质体的释放过程进行形态观察,均为顶端释放.采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蒙古口蘑和双孢蘑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研究,蒙古口蘑原生质体采用热灭活,65℃处理30 min,灭活率达100%,双孢蘑菇采用紫外灭活,在15 W紫外灯下,距离30 cm,处理20 min,灭活率达100%,两菌株按1∶1混合,以30%PEMG(6 000)为促融剂,融合10 min,融合率为5.6×10-5.经遗传稳定性检验,融合菌株的遗传稳定率为80%,从菌落特征、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量、酯酶、游离全蛋白、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同工酶方面对融合子进行筛选,获得一株具有双亲性状的融合株.  相似文献   

5.
蒙古口蘑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因素很多,重点探讨了酶浓度、酶解时间、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和再生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菌龄为5 d,2.5% 溶壁酶处理4 h,酶解温度25℃,0.6 mol·L-1KCl为渗透压稳定剂,MB为再生培养基,再生率为8.4×10-4左右.  相似文献   

6.
对影响柱状田头菇菌株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这些条件包括不同的培养基、不同的温度、不同的pH、不同的酶解时间、不同的菌龄以及不同的渗透压稳定剂.结果表明:液体摇瓶振荡培养5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或MgSO4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采用2%的真菌溶壁酶,在pH为6、温度为31℃的条件下酶解2 h,柱状田头菇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可达到2.31×106个/mL.  相似文献   

7.
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紫外诱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选用15 g/L的纤维素酶+15 g/L的蜗牛酶的混合酶来酶解菌丝,0.6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菌龄为3d,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1.70×...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γ 亚麻酸,研究了小克银汉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条件。方法 利用液体振荡培养法,对酶解系统、渗透压稳定剂、菌丝培养时间、酶解温度等因素对小克银汉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结果 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到5.3×106个/mL,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达到1.85%。结论 ①用2%的蜗牛酶酶解28℃培养24h的菌丝,以0.7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酶解前以0 3%β 巯基乙醇处理30min,便可制备大量的小克银汉原生质体;②用含0.8mol/LKCl的高渗双层培养基包埋制备的原生质体,可得到较高的原生质体再生率。  相似文献   

9.
木质素降解菌L1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自然界筛选出一株降解木质素高的白腐真菌 L1,对其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在 OS培养基中生长的菌丝体 ,原生质体数量较高。在液体培养条件下 ,于 OS培养基中培养 60 h的菌丝体 ,用 0 .3% β-巯基乙醇与酶液同时处理菌丝体 ,采用 p H5 .0的混合酶 (蜗牛酶∶纤维素酶∶溶菌酶的最佳浓度比为 5∶ 4∶ 1 ) ;在 30℃酶解 4h;用 0 .4mol/L NH4Cl,1 0 mmol/L Mg SO4作渗透压稳定剂时 ,原生质体数量达到 4.32× 1 0 5个 /mg。 OS双层再生培养基最适于原生质体再生  相似文献   

10.
稗弯孢菌(Curvularis lunata)原生质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菌龄、酶浓度、渗透压稳定剂、缓冲液pH值以及酶解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稗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将培养18h的菌丝,以0.7mol/L 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0℃下,经过2%溶壁酶和4%纤维素酶混合酶液(pH5.8)酶解4h,原生质体在静止条件下最大释放量达到 1.7×10~6/mL,再生率为0.76%。  相似文献   

11.
香菇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讨论不同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对香菇原生质体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香菇菌丝制备原生质体时最适菌龄为 6天 ,酶解时间为 3h ,酶解温度为 34℃ ,渗透压稳定剂用 0 .6mol/L甘露醇为最佳。在此基础上 ,以 35 %的PEG为融合诱导剂进行香菇B0 1、L2 6种间原生质体融合 ,并用显微镜观察到融合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冬虫夏草(Cordyceps militaris Link)菌种液体发酵培养,离心分离获得菌丝体菌液,分别从渗透压稳定剂、裂解酶、裂解时间及菌龄4个方面优化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优渗透压稳定剂为0.6 mol/L MgSO_4,最优酶解液为1%纤维素酶,最佳菌龄为5 d,最优裂解时间为2 h.L_(20)(5~4)的正交试验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为1.46×10~7个/m L.紫外诱变实验结果表明:北冬虫夏草半致死率时的照射剂量约为40 s,诱变距离与致死率成反比,在诱变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诱变受诱变次数影响较小,分次处理和一次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以多糖含量为指标,筛选诱变菌株,诱变株多糖含量高于普通菌株,其中17~#菌株多糖含量达6.01%,筛选菌株的稳定性实验表明:继代培养3次,筛选的菌株产多糖能力下降较少,表明筛选菌株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猴头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了不同酶液、酸碱度,渗透压稳定剂,菌龄和菌丝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猴头菌菌丝释放原生质体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豆培养基(PDP)上静止浅层培养96小时的菌丝,用2%的溶壁酶液,以0.6mol/LMgSO4为渗透压稳定剂,在PH5.5的条件下酶解,获得的原生质体数最大。  相似文献   

14.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灭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用1%溶壁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酶解培养3~4天的菌丝体,1.5小时后,原生质体产量均可达10 ̄(10)个/L;三种侧耳的最佳再生培养基分别为SM、MP和RP,再生率分别为0.61%、0.67%和0.76%。随着紫外线对原生质体处理时间的加长,再生率逐渐下降,当处理4min时,再生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15.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两株单一优良性状差异显著的高山被孢霉菌株F24和G12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再采用双灭活或流式细胞分选法筛选优良性状相结合的高产菌株,对双亲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和再生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双灭活和流式细胞分选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采用培养16 h的高山被孢霉菌丝于混合酶液(蜗牛酶15.0 mg·m L~(-1)、纤维素酶6.0 mg·m L~(-1)、溶菌酶0.5 mg·m L~(-1)和几丁质酶0.2 mg·m L~(-1))中30℃酶解4 h为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并探究得出两种融合子筛选方法的最佳方案,成功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再生培养验证ARA产量,最终挑选出一株ARA产量达6.32 g·L~(-1)的高产菌株.以前尚未发现此方法在高山被孢霉上的应用,为高山被孢霉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干酪乳杆菌ZZ-L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为0.4 mg/mL的溶菌酶溶液和0.7 mol/L NaCl溶液作为渗稳剂对菌龄为22 h的干酪乳杆菌ZZ-L酶解时间11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89.5%,再生率为47.7%,达到最佳水平.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通过平板和静置发酵实验,筛选得到8株突变株产量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ZZ-06的L-乳酸产量达78.6 g/L,比出发菌种提高了20.7%,突变株ZZ06经12次传代,其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