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在体内对内毒素致热性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内毒素诱导家兔发热 ,实验组预先单独或联合给予相应剂量的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 ,测量各组家兔的直肠体温。结果 :用半剂量的甘氨酸 /多粘菌素B预处理对内毒素致热性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P <0 0 5 ) ,并且其效果与预先给予全剂量多粘菌素B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在家兔体内合用甘氨酸和多粘菌素B预处理可以有效地拮抗内毒素引起的发热 ,并且可以降低单一药物的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7株拮抗菌和3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研究7株拮抗菌对伴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快速生长菌中,木霉属菌(Trichoderma atroviride)对2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真菌[Ophiostoma penicillatum1(OP1)和Ophiostoma penicillatum2(OP2)]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对伴生真菌[Ophiostoma sp(OS)]抑制效果显著的为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慢速生长菌中,对OP1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为Fusarium tricinctum,次之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对OP2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为Alternaria tenuissima,次之为Fusarium tricinctum;对OS有抑制效果的菌株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bionectria ochroleuca.以此筛选出数种拮抗菌株均具备作为生物防治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原理,用毛细管电泳分析法对两种拮抗药物一对氨基苯甲酸的磺胺进行了分离测定,该法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测定准确。  相似文献   

4.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连翘枝条中筛选出13株内生菌,其中有7株内生真菌,6株内生细菌。分别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出的13株内生菌的抗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表明:13株菌种中有10个菌株对1种供试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L-07-01、L-07-09、L-07-12、L-07-13的拮抗效果明显,L-07-0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测量其抑菌圈直径为10 mm。L-07-12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强抑菌效果,测量其抑菌圈直径为10 mm。对拮抗效果较强的菌株进行液体发酵培养后采用双层打孔法,测定其抑菌效果后证明L-07-1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极强的抑制效果。对拮抗后的指示菌进一步镜检后,发现菌体有明显的溶菌、空洞、畸形等现象。连翘内生菌可以产生丰富的具有药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作为新型药物的筛选源。  相似文献   

5.
用3H-TdR同位素标记方法研究了分离自患病大黄鱼的溶藻弧菌和健康大黄鱼的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动力学以及拮抗菌对溶藻弧菌粘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和7株拮抗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粘附都属于饱和粘附;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的最大粘附量为4.1×105cells/well,7株拮抗菌的最大粘附量和亲和指数都高于溶藻弧菌;各菌株的分离常数都高于自身的最大粘附量,总体上呈现最大粘附量高的菌株其分离常数也大的趋势.7株拮抗菌在置换条件下都能显著降低溶藻弧菌对鳃粘液的粘附量,在竞争条件下有5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量,在排斥条件下仅有3株能够显著降低溶藻弧菌的粘附.结果表明:病原性溶藻弧菌对大黄鱼鳃粘液有较强的粘附作用;7株拮抗菌能够抑制溶藻弧菌的粘附,其中置换作用效果最好,排斥作用效果最差;拮抗菌和病原菌的粘附动力学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它们的相互作用效果,但是仅仅根据各菌株自身的粘附动力学特性无法推断其对病原菌粘附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科普新知     
《华东科技》2013,(2):76
生活中要防止"食药相克"食物及营养素对药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药物的理化性质不同,受食物和机体生理状况的影响也有异,从而使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西柚汁会使血压降低;服用碱性药物奎尼丁时吃橘子、喝葡萄汁等碱性食物会导致中毒;含维生素K丰富的动物肝脏、花茎甘蓝、芽甘蓝、菠菜、唐莴苣、芫荽叶等对华法林有直接的拮抗作用而影响其抗凝效果;富含组氨酸的食物(鱼虾、奶酪、肉制品等)可在体内转化为组胺,明显降低抗组胺药物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异丙嗪等的作用,造成组胺蓄积,诱发头晕、头痛、心慌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7.
对一株拮抗猕猴桃叶枯病的美丽短芽孢杆菌NF2进行He-Ne激光诱变育种,通过测定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诱变时的菌龄为摇瓶培养8h,此时菌体没有产芽孢;分别设置不同的诱变强度和时间,确定最佳的诱变条件为5mW,10min,此时菌株的拮抗效果提高了20.63%;SPSS软件分析诱变后菌株拮抗能力可稳定遗传至少15代。He-Ne激光诱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育种技术,低剂量激光辐射更有利于菌株诱变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HIV-LTR-Luc稳定细胞株分析其荧光素酶活性,研究Prostratin活化潜伏的艾滋病毒的分子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随药物浓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Prostratin能明显激活HIV-1转录.采用PKC抑制剂拮抗nPKC活性,能有效阻断Prostratin对HIV-1的激活;反之,过表达nPKC能激活HIV-1转录.最后,敲低PKD3高效拮抗Prostratin激活的HIV-1转录.因此,nPKC-PKD3信号途径参与Prostratin活化HIV-1转录,从而激活潜伏的艾滋病毒.本研究为开发新的抗艾滋病药物筛选模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从鳗鲡肠道中分离到643株细菌,用点种法筛选出65株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拮抗菌,研究拮抗效果最好的14株拮抗菌的抗菌谱和生长曲线及其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研究结果显示:NAC琼脂培养基筛选的2株拮抗菌(Na 3-38和Nb 3-15)对7株指示菌均有较强的拮抗作用,Aa 3-22和Mb 3-7对7株指示菌中的5株有拮抗效果;除Na 3-38和Nb 3-15以外,其余12株的生长系数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11株拮抗菌(Na 3-38、Nb 3-15、Ab 2-55、Ab 2-77、Ab 1-3、Aa 3-22、Aa 3-67、Mb 1-4、Mb 2-10、Mb 3-7和Mb 3-27)和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率大于10%.这表明:Aa 3-22和Mb 3-7在抗菌谱和生长曲线及其与病原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共凝集作用等方面都适合作为益生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疫苗!     
正2020年3月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攻关最新情况。对于疫苗及新冠治疗药物,我们有哪些关注点呢?新冠肺炎的治疗药物研发的最新进展如何?针对轻型、普通型向重型转化的阻断,重点推动磷酸氯喹、法匹拉韦和中医药;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重点推动恢复期血浆、托珠单抗、干细胞和人工肝的临床应用。目前均已取得良好的进展。其中法匹拉韦已完成临床研究,显示出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黄瓜体内筛选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结果表明,黄瓜体内的细菌数量为2.9-25.6×103cfu· (g·FW)-1,其中,植株不同器官的内生细菌数量不同,以叶中的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花,最少的为果实;从所分离的细菌菌株中筛选到20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不同程度拮抗作用的菌株;选择拮抗效果较好的10株菌株,用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等进行鉴定,发现其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  相似文献   

13.
南葶苈子油抗抑郁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小鼠悬尾实验,发现南葶苈子油对小鼠强迫悬尾造成的抑郁症状有一定的效果;在小鼠强迫游泳实验中,南葶苈子油连续灌胃15 d能明显缩短游泳不动时间;此外,小鼠连续灌胃15 d南葶苈子油能明显增强5-HTP诱导的甩头行为,在小鼠抗利血平拮抗实验中,对利血平造成的小鼠眼睑下垂及体温下降也表现出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发现甘氨酸是有可能成为内毒素拮抗剂的重要药物之一的基础上,从二个方面进一步观察了Gl6拮抗ET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棉苗立枯病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7株拮抗细菌对棉苗立枯丝核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通过拮抗菌拌种催芽、温室盆栽测试、小区拌种测定及大田拌种测定其防治棉苗烂根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拮抗菌S37和S44具有较好的促生和防病效果。在小区试验中,S37和S44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7.8%和57%,与化学种衣剂福多甲的效果相当。在新疆兵团143团和148团的大田试验中,S37对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均为37.5%,也与福多甲的防治效果相当。通过菌落形态特征观察和16S rDNA分析,对防病和促生效果最好的2株拮抗菌S37和S44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这2株拮抗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6.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用坚强芽孢杆菌B-305菌株的发酵液浸泡马尾松种子和在灭菌土中施入不同量的绿粘帚霉的厚垣孢子粉剂,对马尾松幼苗在出苗前和出苗后的发病率都有明显影响,并能使病害得以减轻;防病效果随施入土壤中的厚垣孢子量的增加而加强;同时进行种子细菌化和施入厚垣孢子的处理的防病效果要高于各单独处理,防病效果最高达到61.2%;2种生物拮抗菌对松苗都有促生作用,其中联合处理与对照相比,松苗高生长最大可提高57%;生物防治持效期试验(半年后重新播种)显示,复合拮抗菌处理的防病效果仍然最高,但绝对值有所下降,为55.6%.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AHPND)造成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巨大的经济损失,其病原为一类含有致病基因PirAB的弧菌(Vibrio),主要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本研究以VPAHPND为受试菌株,从江苏海域捕获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体内分离筛选对VPAHPND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研究了其拮抗效果、拮抗活性物质,并对生物安全性和被动保护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菌株JSHY97,经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该菌株对3株具有不同分型的VPAHPND均具有良好的拮抗效果,其抑菌圈直径达19.25 mm~21.80 mm,初步判断其活性物质来源于胞外产物.口服JSHY97的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石榴枯萎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引起,对石榴有严重危害的土传病害。利用拮抗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繁殖是石榴枯萎病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通过筛选具有对石榴枯萎病原菌产生拮抗效果的微生物,研究其抑制菌作用,以期为石榴枯萎病生物防控提供菌种资源。方法 从石榴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真菌,根据产孢量、生长速率、拮抗系数及平板对峙结果进行筛选,对防效较好的真菌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进行鉴定,通过盆栽实验评估其对石榴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 能有效抑制石榴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的菌株T9经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盆栽防治效果最高可达71.35%。结论 该菌株展现出了对石榴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药物不合理的配伍,可使临床治疗出现拮抗、降效、失败及中毒等严重后果,给病人带来极大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生必须对药物的基本结构,作用原理及相互关系有所了解,才能杜绝药物配伍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因为中外法律文化的差异而踟躇之际,当我们因为民众缺失法律的信仰而迟疑之际,当我们梦想中的法治渐行渐远之际……听到了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法律制度中寻求法治救治之道的呼声,从历尽岁月洗涤的存留养亲制度中我们找到了"轻刑化"的思想。存留养亲制度不失为我们在寻求法律施行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统一中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