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华东科技》2009,(10):9-9
“目标是开辟中国天使投资的新模式”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 刚从谷歌离任的李开复表示,他的创业计划是开创一个天使投资+创新产品和团队的平台,名为“创新工场”。他还表示,他只来得及用一个星期时间去正式拜访投资者,而整个创新工场也只筹备了29天。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专注于TMT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创新谷(以下简称"创新谷")创造性地采取专家服务加股权投资的模式,集聚中美两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优势资源,实施"三魔"计划,提供六大价值,通过贴身服务提高创业者的孵化成功率来获取商业回报,改变了主要依靠房租收益的传统孵化器模式,在保证创业者最大利益的基础上与创业者收益紧密捆绑,有力支撑了草根创业者的追梦实践,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功率,同时创新谷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创新引擎。  相似文献   

3.
从顶尖科学家、职业经理人、人生导师。到商业投资领域的领跑者,李开复是个从不回避谈论理想的人。在他充满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涯中,最具理想主义的创意无疑就是广为业界关注的创新工场——李开复希望其可以成为一股推动中国科技创业文化和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力量,让年轻人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成功率、更开放的企业文化,去开创自己的理想事业。  相似文献   

4.
李杨 《上海信息化》2009,(10):40-42
2009年9月4日,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宣布离职。这不啻于在沉寂已久的IT业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从微软到谷歌,李开复几乎已做到了顶级职业经理人的极致,而下一步,他对自己的定位是创业投资家。作为学者型高管,李开复为何选择辞职创业?以“创新工场”为名,其与诸多行业资本大鳄合作,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相似文献   

5.
文林  王颖 《今日科技》2010,(5):33-36
5月15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蒙牛集团创始人牛根生、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总裁俞敏洪,出现在中国计量学院万人体育场,应邀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论坛暨浙江省第七届"挑战杯"决赛开幕式。他们与从全省各大高校赶来的5000多名大学生展开了一次巅峰对话,用他们的成功经历发出创业召唤,用自己的人生积累给予同学们成长成才的启示,激励大学生用理想和青春去碰撞出一个创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专注于TMT和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广州创新谷(以下简称“创新谷”)创造性地采取专家服务加股权投资的模式,集聚中美两地移动互联网产业的优势资源,实施“三魔”计划,提供六大价值,通过贴身服务提高创业者的孵化成功率来获取商业回报,改变了主要依靠房租收益的传统孵化器模式,在保证创业者最大利益的基础上与创业者收益紧密捆绑,有力支撑了草根创业者的追梦实践,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团队的成功率,同时创新谷也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创新引擎。  相似文献   

7.
"iPhone用户三大爱好:游戏、拍照、发微博;安卓用户三大爱好:刷机、重启、换电池;塞班用户三大爱好:摔手机、摔手机、摔手机;山寨用户三大爱好:凤凰传奇、凤凰传奇、凤凰传奇"这个调侃各大手机的段子曾在网上广为流传,而时至今日,李开复创新工场孵化的第一批"蛋"中有这样一个创业团队,正致力于将"安卓用户三大爱好"变为"豌豆荚、豌豆荚、豌豆荚"。  相似文献   

8.
杨凯 《华东科技》2014,(5):30-37
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贤的话语向来一针见血。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普及率直线上升,O2O作为连接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持续火爆,无论是刚刚起步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还是家底丰厚的互联网"巨头",都试图在这条新"征途"上领先别人一步,或许正如创新工场的李开复所言,O2O未来会改变中国,线上、线下一旦连起来,这会是巨大的爆发式力量。  相似文献   

9.
潮流已至     
<正>最近,李克强总理造访中关村创业大街,喝了一杯"3W咖啡"的咖啡。他提到,让创新创业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潮流已至,创业者、投资人、一切关注科技创新创业的人们都在涌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众创空间一时大获关注、创业者在激动之余渴望着政策与市场关注。找投资、找项目、找人才也变得不再那么困难。这是一个各种思维撞击的年代,更是一个人们时时创新,时刻准备着创业的好时代。  相似文献   

10.
微博     
<正>1@锐科技科技部人才中心副主任郝强表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集训营将培训、辅导、孵化和金融对接有机结合,在3天时间内对创业人才进行融资法律实务、融资路演技巧、商业计划与融资策略等方面的专业化讲授与一对一个案辅导。递进式的集中训练,帮助科技型创业者短时间迅速提升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安平 《创新科技》2011,(9):46-47
辉煌业绩8月23日上午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在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创新工场已投了34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经获得A轮融资,平均每个项目融资超30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成为发展潮流,而孵化器将是重要的承接平台。近年来,我国创业服务市场进一步深化发展,形成了包括专注立体化创业投融资服务的投资促进型,侧重对创业者的创业教育、培训和辅导的培训辅导型,提供充分沟通交流平台的媒体延伸型,主要提供行业社交网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产业链资源的专业服务型,以及将创客的奇思妙想和创意转化为现实产品的创客孵化型等机构。在分析创新创业与孵化器发展的新动态及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创业服务全面深化发展主要呈现出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业界声音     
《广东科技》2013,(11):34-36
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创新群体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涌现出了一批多元投资主体的市场化创业企业孵化公司。这些机构为创新人才及创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帮助创业者节省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创业成功率,迈过创业初期的"死亡谷"。本栏目综合了部分创业企业孵化公司的观点和声音,让读者能够感受当前创业企业孵化器的运营第一线。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松江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进程,其科技创新平台更是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七大扶持政策。在"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创新创业洪潮下,享誉着"江南鱼米之乡"的松江区,放眼望去,峰峦叠嶂,山明水秀,而元代清真寺,天马山高尔夫俱乐部、世茂国际会议中心、月湖雕塑公园更是一绝。最为重要的是,松江区更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创业进程,其科技创新平台更是为创业者们提供了七大扶持政策,为创业者们保驾护航,让创业的小船变为扬帆远航的巨轮。创造成本洼地,完善金融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的创业,热度空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下,无论是创业者数量还是资本的体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张。根据IT桔子的数据,2015年上半年,全国公开发布的投资事件超过了1500件,这一数字明显高于2014和2013年同期水平。不仅投资事件的绝对数量在增大,投资的规模也在增大。在过去6个月时间里,B轮以及以后的投资事件占据所有公开投资事件的三分之一,且超过了A轮投资,接近天使和种子轮投资。那么,如此多的资本,到底涌向了何方?哪些行业又在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他深谙创业者的"苦"与"乐",在创业者的心中,他是善于倾听和换位思考的挚友。人物档案:钟斌,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合伙人。国家火炬计划专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导师,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服务足迹:从2001年底起,进入创投界,并亲自负责国家级上海嘉定高科技园区的工作,先后投资过15家企业,并成功策划并购过5家企业,培育了近百家企业。2003年起,开始为创业企业提供服务,2008年被聘为上海科技创业导师。累计举办讲座100余场,辅导企业千余家。坐标系:服务创业者是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创业维艰     
<正>历经三个多月,2015年"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即将进入尾声。对创业者来说,这几个月是对自身项目的检验,也是一次与投资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创业大赛所带给创业者们的是不同的观感与体验,也一定会影响其创业的方向与心态。在方向上,他们所需做的即是不断完善项目,坚持自己的路;在心态上,则是调整可能存在的急于求成的欲望,使其更平静,更脚踏实地。当  相似文献   

18.
分别对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团队在筛选、组织、实践与评价方面遵循"1+X"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试图找寻一种通过专业的创业导师管理服务机构更为有效地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促进众创空间创业导师团队服务孵化器、服务创业者、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并产生合作共赢的有效建设模式,从而实现创业导师资源与众创空间内创业者需求的有效配置与整合,进一步降低创业者创业成本与风险,降低众创空间运营成本,提高众创空间孵化效率与孵化质量,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9.
管浩 《华东科技》2021,(2):58-59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精神为宗旨,提供物理空间、共享设施和专业化服务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它的主要功能是围绕科技企业的成长需求,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并为它们提供创业场地、共享设施、技术服务、咨询服务、投资融资、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来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外创新者来到中国,同时国内的创业者也迎来了与国际创新接轨的机遇。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中外创新如何融合,如何交流"成为当下创业者们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外创新人才的跨境交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七日谈的最后一场活动在XNode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