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未漂硫酸盐浆(KP)为原料,研究纸浆经臻酶处理,以及在漆酶处理过程中添加丁香酸甲酯(MS)对纸浆湿强度的改善效果;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纸浆中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可使纸浆湿强度明显提高;添加丁香酸甲酯的漆酶处理,对纸浆湿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有促进作用;漆酶和漆酶/MS处理后,浆中木素分子质量提高,木素发生缩合,是纸浆湿强度提高的原因之一.经漆酶和漆酶/MS处理后的未漂KP浆,手抄片抄造过程中,不同干燥方式对纸浆湿强度的提高和木素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周毅 《汕头科技》2005,(1):43-50
利用从白腐菌(Panus conchatus)产生的酶液中分离纯化出漆酶(Laccase)。在一种新的介体NHA的存在下构成L/MS系统(Laccase—Mediator System)进行尾叶桉浆生物漂白。通过对尾叶桉进行深化脱木素的改良连续蒸煮(EMCC),结果表明,L/MS系统生物漂白的最佳条件为:漆酶用量为2.5U/g纸浆,NHA用量为1%/g纸浆,最适pH=6.0,酶处理时间为8小时,反应温度为50℃,并通氧气。  相似文献   

3.
取未漂和漂白硫酸盐浆进行浆料复配和纤维回用实验,考察木素含量和纤维回用次数对漆酶处理改善纸浆性能的影响.漆酶处理后复配浆的强度性能提高,尤其湿强度提高明显,随着漂白浆比例的增加,浆中木素含量减少,经漆酶处理后纸浆强度增幅逐渐降低.漆酶处理后未漂浆的湿抗张指数提高33.45%,当漂白浆含量为40%时湿强的增幅减小为2.72%,说明适宜的木素含量是漆酶催化提高纸浆强度的必要条件.回用浆经漆酶处理后纤维性能得到改善,但随着纤维回用次数的增加,漆酶增强幅度呈降低趋势.纤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回用过程中纤维长度和宽度降低,针叶木细小纤维含量略有减少,阔叶木细小纤维含量变化与此相反,漆酶处理后纤维性能无明显变化.扫描电镜检测说明漆酶处理后纸浆纤维间产生"黏合"现象.  相似文献   

4.
采用漆酶处理国产旧瓦楞纸箱(LOCC)原料增加纸浆强度,对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优条件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漆酶处理前后成纸纤维表面的形态差异,并利用纤维形态分析仪(Fiber-Tester)分析了漆酶处理前后浆料中纤维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国产OCC纸浆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24 U/g(相对于绝干浆),pH 6.0,温度45,℃,浆浓3%,通空气条件下反应2,h.漆酶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国产OCC纸浆时,干抗张指数提高11.5%,湿抗张指数提高12.2%,干环压指数提高7.5%,湿环压指数提高幅度最大为20.6%;漆酶/白水体系在最优条件下处理国产OCC纸浆时,干抗张指数提高10.0%,湿抗张指数提高27.0%,干环压指数提高10.5%,湿环压指数提高幅度最大为24.9%.经过漆酶处理后的纤维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现象,纤维形态学参数无明显变化;而经过漆酶/白水体系处理后的纤维间产生更多的连接膜,纤维的粗度由空白试样的136.7 mg/m提高至140.6 mg/m.  相似文献   

5.
使用漆酶/酚类化合物改善OCC纸浆的纤维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没食子酸、紫丁香醇和阿魏酸三种酚类物质作为天然介体,研究了漆酶/酚类化合物处理旧瓦楞纸箱(OCC)纸浆,其纤维表面形貌、纤维形态、卡伯值及物理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酚类化合物在漆酶催化氧化过程中均发生了缩合反应;以漆酶/酚类化合物处理OCC纸浆后,其纤维表面呈光滑、平整状态,并可以观察到纤维表面有沉积物及纤维间的连接膜生成;纤维粗度和卡伯值增加;纸板湿强度,特别是湿环压强度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浆残余木素在漆酶/介体体系中的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桉木硫酸盐浆(EMCC浆)用漆酶/介体(N-羟基-N-乙酰苯胺)体系(LMS)进行处理。采用GPC、FTIR和2D^13C-^1H-NMR技术分析了原浆木素、LMS处理过的浆中残余木素以及E段废液中分离出来的木素,并在碱性条件下用硝基苯氧化上述木素。实验结果表明,LMS处理后桉木EMCC浆中残余木素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多数非缩合的木素结构单元被降解。NMR研究结果表明,LMS处理的浆中木素和E段废液木素的β-O-4和β-5结构消失,紫丁香基结构的信号大大减弱,而木素中二苯乙烯结构、二苯甲烷结构和非酚型的5-5‘结构在LMS生物处理时比较稳定,难于降解。LMS处理时木素发生α-位羟基的氧化产生α-羰基,并在其后的碱处理段被降解成小分子量的碎片。纸浆残余木素经漆酶/介体体系处理发生一定的苯环开环作用,使木素的羧基增加。  相似文献   

7.
荻苇硫酸盐浆漆酶/介体体系生物漂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1-羟基苯并三唑 (HBT)为漆酶 (EC 1.10 .3.2 )A和漆酶B的氧化还原介体构建漆酶 /介体体系 (Laccase/MediatorSystem ,简称LMS) ,用LMS生物漂白荻苇硫酸盐浆 ,再经碱处理后测定纸浆的卡伯值和粘度值 .测定结果证实了LMS生物漂白具有极好的选择性 ,LMSB 比LMSA 具有更好的脱木素效果 .由漆酶A、B的紫外 -可见光谱分析得知 ,LMSB 比LMSA 具有更好的脱木素作用可能是由于每个漆酶B分子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比每个漆酶A的少 ,漆酶B与 1-羟基苯并三唑自由基 (HBT·)的反应程度较低 ,有利于HBT·与浆中残余木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为消除人造板中游离甲醛污染问题,采用漆酶处理木材生产无甲醛人造板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探讨漆酶处理木纤维最佳工艺条件,采用两种漆酶(白腐菌漆酶,漆酶Ⅰ、曲酶菌漆酶,漆酶Ⅱ)处理思茅松边材,处理条件为pH(2.0~6.0),温度(30~80)℃,时间为1h,2h.3h,酶用量分别为10u/g、20u/g、30u/g,并测定处理后木材的活性氧自由基(Ros)浓度。结果表明,漆酶处理后思茅松边材ROS浓度显著提高;pH值、温度、处理时间和酶用量对ROS浓度变化均有影响,本试验条件下两种漆酶处理思茅松木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3.0、50℃,2h,20u/g。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由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活性亮蓝、活性黑以及靛红这3种典型合成染料的脱色情况,并且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对由3种染料组成的混合染料进行了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无介体时重组漆酶对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差,3种染料中丁香醛是促进重组漆酶脱色的最适介体,重组漆酶介体系统对单染料的脱色最适pH为5.0,温度为50 ℃;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混合染料的脱色率达93%,表明该重组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磨石磨木浆为原料,对对照浆、漆酶/介体体系改性浆的木素进行分离,制得磨木木素.采用元素分析、功能基测定、FT-IR、GPC和1HNMR等分析技术探讨了漆酶/介体体系改性对纸浆中木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浆相比,改性浆木素发生了氧化降解反应;其中木素的甲氧基、酚羟基含量降低,而羰基含量升高;对照浆和漆酶/介体体系改性磨石磨木浆木素的C9结构单元式分别为C9H8.37O2.87(OCH3)0.98和C9H7.83O3.01(OCH3)0.90.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竹浆纤维的循环再利用及超声波处理对竹浆纤维和纸张特性的影响;评价了竹浆纸张的密度、抗张强度等特性,探讨了单纤维强度和纸张纤维间结合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竹浆纸张的密度和抗张强度随着循环再利用次数的增加而降低,超声波处理纸浆纤维提高了纸张的抗张强度。Page理论表明,纸张抗张强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超声波处理增强了纸张内部的纤维间结合力。光学显微镜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通过切断纤维、润胀纤维、细纤维化纤维的作用,有效改善了纸张的强度。研究表明,纸张的循环再利用会降低竹浆的保水值,而利用超声波处理可以有效提高纸浆的保水性能,改善纸张的抗张强度。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In non-wet strength paper, cellulose fibres are held together by hydrogen bonds. In the presence of water, these hydrogen bonds break and paper integrity is lost. Typically, paper treated with wet strength resin retains at least 15% of the paper’s dry strength after complete wetting with water. Paper without resin retains only 2-7% of its dry strength on wetting. The wet strength paper keeps its integrity because of its chemistry. This chemistry also defends it in the pulper…  相似文献   

13.
Refining of pulp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s to papermaking process by affecting the runnability of the stock and quality of end product. The greater the production rates of a paper, the greater are the effects of machine downtime through breaks. A correct approach towards refining treatment is very essential for energy savings and product with desired properties. Papermakers are being encouraged to use non-wood fibres for a variety of reasons - the environment, changing agricultural policy and long-term fibre supply. Compared with wood fibres,there is less knowledge on how to treat non-wood fibres for optimum performance. Laboratory studie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behaviour of unbleached bamboo long fibre fraction pulp on refining in Escher Wyss Laborefiner under simulated process conditions included investigations of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like wet web tensile, wet web elongation, water retention value and paper strength properti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two specific edge loads, 1000 and 1500 Ws/km on refining of pulp.Bamboo long fibre fraction pulp responds better to lower intensity refining to develop pulp strength.  相似文献   

14.
根据盐类水溶液稳定型砂水分的作用,初步探讨了盐类水溶液浓度的变化对型砂湿压强度和热湿拉强度的影响,提出了用盐类水溶液混制的型砂,其湿压强度和热湿拉强度与用水混制的型砂相近,且可以保存型砂的水分,进而稳定型砂的性能,提高铸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5.
The strength properties of a sheet of paper depend on the original qualities and strength of the fibres and to the extent of bonding between the fibres that make up the sheet. A paper sheet made from virgin pulp without beating/refining is characterized by low strength, bulkiness and rough surface. These un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can be changed to a large extent by treating the pulp mechanically. This mechanical treatment of fibres in water is termed beating/refining. The refining of any fib…  相似文献   

16.
以紫丁香醇和L–苯丙氨酸作为酚类物质和氨基酸的代表物质,比较了漆酶/酚类物质和漆酶/氨基酸对OCC(废瓦楞箱板纸)纸浆纤维表面性能的改善效果.使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纤维形态分析对纤维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并对漆酶和小分子物质共同处理后的OCC纸浆进行物理性能检测.纤维形态分析和表面电镜的测定证明了酚类物质和氨基酸可以接枝到纤维表面,表现为纤维粗度增加,纤维表面出现沉积物及纤维间连接膜生成,从而提高成纸强度,特别是湿环压强度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一、前言 碱性亚硫酸钠制浆方法使用氢氧化钠和亚硫酸钠为蒸煮液。其优点是:纸浆得率高,易漂白,纸浆的强度性能与硫酸盐浆相接近,并且不会产生硫酸盐蒸煮及回收系统所散发的恶臭硫化物,等等。因此,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碱性亚硫酸钠制浆方法,对针阔叶木、芦竹、麦草等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 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温度一般要比硫酸盐法高10—15℃,化学品用量也要高20%(或者蒸煮时间延长5倍)。最近发现,蒽醌在碱性亚硫酸钠法蒸煮中具有加速脱木素催化作用,因此,上述缺点可以通过添加蒽醌来弥补。 本试验以意大利杨木为原料,研究了碱性亚硫酸钠一蒽醌法制浆条件及其对浆质量和得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龙王山凹凸棒石粘土的化学成份、矿物组成、X 射线衍射、差热、红外吸收光谱、电镜、阳离子交换总量、pH 值、膨胀倍数、胶质价、吸兰量、吸水率、耐久性、湿强度、热湿拉强度、干强度等化学、物理以及机械性能进行了讨论、试验并作了综合分析。对不同水/土比和加入不同Na_2CO_3量活化处理粘土型砂的强度等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龙王山凹凸棒石粘土属于含蒙脱石粘土,塑性好,且具有较高的湿压强度和热湿拉强度,性能与膨润土类同,是一种品位良好的铸造用粘土。  相似文献   

19.
纤维细胞充填技术在机械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浆浓、转速、CO2气体压力、反应时间对机械浆纤维细胞充填效果的影响。比较了漂白化学热磨机械浆(BCTMP)和杨木碱性过氧化氢机械浆(APMP)的纤维细胞充填效果。结果表明:转速是影响机械浆纤维细胞充填效果的关键因素。纤维细胞充填技术应用于机械浆是可行的,与直接加填相比,当BCTMP成纸内聚力提高1786%、裂断长提高42.86%、耐破度提高42%时,灰分同时提高2.05%;当APMP成纸内聚力分别提高21.31%、6.56%和1.64%,裂断长分别提高69.18%、77.40%和7534%,耐破度分别提高18.18%、22.73%和25%时,灰分分别提高9.62%、10.58%和1.68%。APMP的纤维细胞充填效果较BCTMP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善高强混凝土由于水泥自缩、湿涨造成的脆性大、抗拉强度低,特别是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不及普通混凝土的特点,本以掺入短碳纤维为突破口,选取水胶比、砂率、短碳纤维的体积比、高效减水剂掺量四个因素作为变量,利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用SPSS软件对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进行回归分析而得到回归方程,用MATLAB进行优化处理,进而求出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短碳纤维的加入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脆性,劈拉强度与抗压强度之比由原来的1/10~1/15增大到1/6~1/8,且拌合物的保水性、粘聚性也得到明显改善.最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了短碳纤维增强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并从基理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