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相对分子质量67000的牛血清蛋白为超滤分离对象,通过测定膜通量、截留率、膜通量衰减程度和恢复率等膜参数,研究了外加直流电场作用下聚丙烯腈/聚砜共混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外加正电场时共混膜的膜通量和截留率都有所提高,在外加+120V/cm的电场时,分别提高了85%和1.1%;在外加+60V/cm的电场时,膜通量由57 14%降低到26.33%;经过"电场自洁净"的共混膜其膜通量的恢复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外加电场可改变共混膜的分离性能,提高膜通量、截留率以及抗污染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酰亚胺(PI)与聚丙烯腈(PAN)共混纺制了中空纤维膜,并对该中空纤维膜进行了预氧化处理,分别对共混膜的水通量、预氧膜的表面形态、膜的热行为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有利于共混膜水通量的提高,PI的加入有利于共混膜在预氧化过程中保持空洞结构,同时提高了PAN中空纤维膜的热稳定性。这为制备分离性能优良的PAN基预氧化中空纤维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聚砜和添加剂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制备了共混膜.并在室温下测定这些膜对二氧化碳 和氮气的透气性.实验表明,醋酸铜-聚砜共混膜具有较好的二氧化碳选择透过性.还讨论了制膜 条件对共混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分子共混物薄膜产品中的残余溶剂量与干燥过程密切相关,是影响高分子涂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将石英晶体微天平(QCM)与自制强制空气对流干燥装置相结合,研究了不同共混比的聚苯乙烯(PS)/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二氯甲烷铸膜液在不同热空气流速和温度下的干燥过程,并应用蠕变传递模型关联了干燥动力学实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  相似文献   

5.
电场作用下的十字流膜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十字流膜滤中膜滤速率低下问题,试验研究了附加电场下的十字流膜滤,实验观察了电泳迁移作用使膜面沉积层消失的过程及膜滤中的电渗流,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附加电场使膜滤速率大幅度提高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超滤装置研究成膜工艺与膜结构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羟乙基纤维素含量的增加、总固含量的减少、成膜温度的上升、预蒸发温度的下降、凝固浴中乙醇或氯化钠含量的减少及热处理温度的降低,分离膜的水通量单调增加,截留率单调降低。但在实验范围内,当预蒸发时间达到3min时,水通量和截留率分别出现最小和最大值。同时,凝固浴温度升高,截留率单调减小,但水通量在40℃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阻燃剂与PAN聚合物共混,制备出多种具有一定阻燃效果的共混物,其中十溴联苯醚与三氧化二锑混合物与PAN聚合物共混的阻燃效果最好.进一步实验发现,水洗后十溴联苯醚在聚合物中的浓度降低,引起阻燃效果下降,无法作为PAN的理想共混阻燃材料.硫氰酸根插层水滑石与PAN共混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在共混过程中,有部分聚丙烯腈大分子插入到了水滑石片层之间,水滑石层间距有一定程度的增大;并且由PAN/SCN-LDH共混制得的聚丙烯腈样品其晶态有序性有所降低,说明两者之间形成纳米插层共混,共混方式较理想,但阻燃效果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HDPE/SBS共混薄膜的透气透湿性能。采用不同的共混方法:两阶共混法、母粒稀释法和直接掺和法生产的薄膜,具有不同的透气透湿性能。结果表明,用直接共混法生产的薄膜有较大的透O_2,CO_2和H_2O量,而用两阶共混法和母粒稀释法生产的薄膜则有较大的透CO_2/O_2之值。认为这是与SBS在HDPE中的分散状况有关。随SBS含量的增加,三种共混方式生产的薄膜的透气透湿性都有所提高,并且,直接掺和法的薄膜提高幅度最大。此外,还用透射电镜(TEM)示差扫描量热(DSC)和偏光显微镜等对不同共混体系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观察、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明胶/丝素共混多孔膜的制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明胶与家蚕丝素的共混多孔蛋白膜,探讨了交联剂用量,共混比例及冷冻温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指出戊二醛对共混多膜具有明显的交联作用,膜内丝素与明胶的相容性较好,蛋白质的结构以无定形为主,通过与明胶共混,能够改善多孔丝素膜的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聚苯胺/聚苯乙烯共混膜的形态结构与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苯胺为单体,过硫酸铵为氧化剂,三氯甲烷和水为反应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为乳化剂和掺杂剂,进行乳液聚合,得到可溶性聚苯胺。将聚苯胺、聚苯乙烯共溶于二甲苯后制成共混膜,用广角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分析了共混膜的相形态。结果表明:聚苯胺/聚苯乙烯为不相容体系,在聚苯胺含量低时,聚苯胺以多粒子分散相存在,此时共混膜电导率低,但随聚苯胺质量分数增加电导率迅速增大;在聚苯胺质量分数达到某一阀值(7.5%)后,聚苯胺开始形成连续相,此时共混膜电导率相对较大,但电导率随聚苯胺质量分数而增大的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11.
对膜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浓差极化、滤饼层形成和膜孔堵塞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测定了PAN膜阻力.试验结果表明,PAN膜超滤过程中主要阻力来源为膜孔吸附、凝胶层及浓差极化等引起的膜污染阻力,占总阻力的71.61%。膜自身阻力和不可逆阻力分别占与总阻力的28.39%和11.76%,所占与比例较小,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聚丙烯腈/羟乙基纤维素(PAN/HEC)共混溶剂的选择及体系的相容性和流变性.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矾是PAN/HEC的较理想溶剂,而且它们在热力学上是不相容的.然而,由于体系粘度高,大分子链运动困难,因此在某些条件下相对稳定,显示了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的特征.随着HEC/PAN共混比的增加,总固含量的提高,以及温度的降低,共混溶液的非牛顿指数降低,结构粘度指数上升,剪切弹性模量和最大松驰时间增加.  相似文献   

13.
电场作用下超滤膜的浓差极化比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电场作用下的超滤膜浓差极化现象,根据传递过程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膜的吸附-扩散分离理论,推导出了电超滤过程中的浓差极化比理论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影响因素如溶质的电泳速度和吸附-扩散作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聚氯乙烯/聚砜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氯乙烯(PVC)和聚砜(PSF)共混,采用干-湿纺工艺制备了中空纤维超滤膜。通过实验对PVC/PSF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铸膜液的组成、制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PVC/PVB共混超滤膜性能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将两种羟基含量相同、黏度不同的PVB,分别与PVC进行共混制备微孔膜,可以改善PVC膜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对PVC/PVB共混膜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并测试了PVC/PVB共混膜水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加入PVB后改变了铸膜液的分相过程,从共混膜SEM照片的断面结构可见其皮层厚度增加,指状孔减少,且形成较多的界面微孔;两种PVC/PVB共混膜性能有一定的改善,水通量及截留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利用制备的PVC/PVB膜对造纸黑液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高分子液晶浓度、添加剂含量、蒸发温度和蒸发时间四种制膜参数对含有高分子液晶的聚砜超滤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添加剂含量外,其他制膜参数都是通过改变初生态膜(液态膜)表层聚合物浓度影响膜表层孔径及孔隙率.在一定范围内,高分子液晶浓度增加,膜表层孔径减小、孔隙率增加,超过此范围则结果相反.添加剂浓度的增大,使膜的孔隙率升高,而且使膜内部指状孔长度增加、连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超滤膜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超滤膜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特性要求,而解决膜污染问题也成为目前膜领域最为关注的问题.超滤膜改性,尤其是在膜表面引入亲水性基团是解决膜污染问题的关键.介绍了超滤膜改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超滤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